三、韩亚空难事件的微博传播研究发现
7月7日发生的韩亚空难事件,引发各界的关注,网民积极参与、媒体及时报道和跟进,#波音777坠机#话题讨论量达1,071,267条。仅7月8日,就有70多家媒体对@徐达S微博直播进行报道。
事故发生50分钟后,新浪官方账号@微天下率先发布了首条与之相关的信息,此后幸存者@徐达S在3个小时内连发7条现场微博,播报最新情况。官方公告、媒体播报、当事人直播、网友分析,微博成为名符其实的信息汇聚地。(见图1)
对于韩亚空难的研究中,本文从#波音777坠机#微话题出发,根据话题中引用的各方微博为例,进行统计:
通过对上述微博研究,笔者发现:
1.各角度微博之间充分协调,但不失各自特色
一方面,官方公告、媒体传播、网友分析和亲历者直播等不同角度的微博发布者,均从自己角度出发,对韩亚空难事件发表观点。另一方面,以微天下为代表的权威媒体微博引用当事者和第三方的相关动态,及时传递一手资讯,成为各角度微博之间的联结者,为受众带去更丰富的资讯信息。
图2:突发事件中微博舆论的主要生成模式
此外,在突发事件微博舆论的主要生产模式可以看出,认同、协商和主体对抗模式的目标主体发布的消息在舆论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中心性地位,舆论生成的基础,是典型的焦点互动。[ 转引自夏雨禾.突发事件中的微博舆论:基于新浪微博的实证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5,50.]从这一角度分析,媒体微博作为实名认证的机构,因其权威性,游离模式和情绪模式比较少见。而匿名的网友中,则会出现一些借助话题发布与自己相关信息的游离模式微博和因自身感受而发布的欢呼、气愤、质疑等情绪模式微博。
2.媒体播报及时但盲目发布引吐槽
在韩亚空难事件中,以“微天下”、“央视新闻”、“新华视点”等专业媒体账号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在事件中发布的微博数量相对较多,在事件最新进展、微博“保平安”等角度,充分发挥其作为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在受众中的影响力,引导舆论方向。
在官方微博中,更新事件最新动态;而在出版的报纸或播出的节目中,则对事件进行深度剖析和还原;最后,在官方微博中对自身报道进行呈现;面对突发事件,媒体形成一个完整的报道链(见图3),既保证在事件中发声,又不会丧失自身媒体的观点和特色。
图3:媒体报道链
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在此次韩亚空难事件中,媒体盲目确认航班始发地、盲目分析失事原因、盲目的采访而导致各种奇葩问题的出现等种种现象的出现,引起了网友的争相吐槽。针对@央视新闻发布的一条“一图解读:韩亚航空失事过程原因推测”的微博,网友甚至发言:请大家点击“举报”,共同抵制央视谣言信息。[新浪航空.韩亚客机失事引媒体盲目报道被网友争相吐槽[OL],http://sky.news.sina.com.cn/2013-07-09/094940855.html]在一定意义上,微博成为监督新闻报道质量的一个阵地。
3.面对突发事件,相关者和微博受众表现积极
面对突发事件,对于事件相关者来说,这是一次危机公关。7月7日早上8点20分,距离本次坠机事故发生6小时左右,波音公司在新浪微博上发布官方声明,哀悼遇难者,并表示将对调查提供技术支持。韩亚航空及旧金山市市长表达哀悼并将全力支持救助。中国外交部也公布中国公民救助进展,提供救助电话。在这次突发事件危机处理中,由于相关方信息发布及时,相关方表现得到网友认可。
与之对应,加V名人、微博达人和普通网友的声音在微博中也得到传播。在#波音777坠机#微话题中的“网友分析”角度,更多引用的是与航空相关领域人员的话语。微博内容主要集中在飞机失事原因的推测和对于未来乘坐飞机安全方面的一个警示。
总之,在韩亚空难事件中,微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闻传播机制。其不仅在信息的第一时间发布上展现出优势,而且聚合多方观点,梳理出清晰的脉络。但传统媒体,仍具有自身的优势,其权威性和在现场视频发布、专业人员调集和分析等方面不可替代。
四、透过韩亚空难报道看微博影响下未来新闻传播机制的发展趋势
诚如梅罗维茨所说:“分析的目的,不是为了对社会的变化或我们当今社会的特征做出一个完整的解释,而是为了说明媒介的变化与当今社会的潮流有着莫大的因果关系……更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媒介研究影响和社会变革的心方法,不仅能研究现在,而且能研究过去和未来。”[ [美]约书亚·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肖志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8.]在社会化媒体的作用下,新闻传播机制发生改变,这更要求专业媒体需要重新寻找自身的定位,谋求新的价值,而改变必将通过业务形态的变革体现。在未来,新闻业务的主要调整方向也许会体现在如下方面:
1.内容为王基础下的深度挖掘和战略性转型
财新传媒总编辑、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胡舒立有一种观点:转型不是转场,关键是新闻本身如何在新媒体平台上发扬光大。很多媒体在转型过程中患了急功近利的毛病,只将眼睛盯在获取广告客户上,忽视了如何获取受众。
在此次韩亚空难事件中,传统媒体在微博上的表现及时,对于事件的传播到达率较高。在微博与传统媒体的互动上,较为成功。笔者认为,传统媒体在坚持自身新闻权威性和内容为王的基础上,结合新媒体平台和自身媒体特色,一方面将报纸订阅用户成功转型为数字订阅用户,成为其打造全媒体平台的受众基础;另一方面,跳出现有思维的限制,深挖内容的同时,做足渠道,综合渠道资源。
2.新闻报道中,充分运用大数据,提高数据呈现、分析与解读能力
“大数据”已经成为提及度较高词汇中的一员。“大数据”不仅被IT业和企业营销领域所关注,也被传媒业运用。
拥有多样性(Variety)、体量(Volume)、速度(Velocity)和价值(Value)四个“V”特征的大数据,成为新闻报道中的重要资源。
在韩亚空难中,画面模拟还原当时的飞机状态、图片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等,以直观、易读的方式,向受众传递信息。可以说,图标类新闻的报道,不仅可以让复杂的专业性问题简单化,易于受众的理解,而且可以提升新闻的可读性与趣味性。信息的视觉化再加工,对于媒体人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与能力,要全面提高媒体人在这方面的素质,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彭兰:“大数据”时代,新闻业面临的新震荡[J],编辑之友,2013,1,10.]
结语
纽约时报11亿美元收购的《波士顿环球报》作价7000万被售出,21世纪传媒执行总裁刘洲伟辞职创业,贝佐斯以个人名义斥资2.5亿美元收购了《华盛顿邮报》,种种迹象表明:在社交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在面对突发事件中迅速反应的微博面前,传统媒体在逐渐衰弱。
然而,笔者认为,微博改变了突发事件中的新闻传播机制,但仍无法从根本上动摇传播中的基本架构。作为新闻报道中的权威,传统媒体需要抛弃高高在上的旧观念,充分运用新媒体,在适应规则的同时,实现融合、突破和创新。
(作者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新闻学)
注释:
1.转引自李明伟.新媒介形态与新尺度——“媒介分析理论”的宏大观照[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7.
2. 腾讯科技.社交媒体是如何改变世界的[OL],http://tech.qq.com/a/20130802/011188.htm#p=1
3.中国广告网.广电总局发布《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OL],http://www.cnad.com/html/Article/2013/0619/20130619141609336.shtml
4. 张咏华.中国大陆的媒介分析之概况及特点[J],新闻记者,2001,12,33.
5.转引自李明伟.新媒介形态与新尺度——“媒介分析理论”的宏大观照[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6.
6.转引自李庆林.论传播研究中媒介分析的对象和方法[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12,2
7. 数据为截止到2013年7月10日。
8.钛媒体.七.七坠机事件背后,超级媒体链浮出[OL],http://www.tmtpost.com/48280.html
9. 新浪科技.Twitter示好传统媒体,并非你死我活的关系[OL],http://tech.sina.com.cn/i/2013-06-04/14098409928.shtml
10.钛媒体.《纽约时报》尝试“雪崩”,重新定义新闻生产的传统媒体逆袭[OL],http://www.tmtpost.com/37106.html
11.人民网.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2012年新浪媒体微博报告》[OL],http://yuqing.people.com.cn/n/2013/0122/c210118-20281323.html
12.转引自夏雨禾.突发事件中的微博舆论:基于新浪微博的实证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5,50.
13.转引自夏雨禾.突发事件中的微博舆论:基于新浪微博的实证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5,50.
14.新浪航空.韩亚客机失事引媒体盲目报道被网友争相吐槽[OL],http://sky.news.sina.com.cn/2013-07-09/094940855.html
15.[美]约书亚·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肖志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8.
16.彭兰:“大数据”时代,新闻业面临的新震荡[J],编辑之友,2013,1,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