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九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微博在突发事件中对于新闻传播机制的改变

——基于媒介分析视角的韩亚空难事件

王双双

2013年11月22日15:27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摘  要】社会化媒体下,人人都是新闻源,在突发事件面前,微博发挥自身优势,改变着新闻传播机制。文章从媒介分析的角度出发,从微博渗透到新闻生产环节、微博打通两个平台和两个舆论场、微博第一时间接收受众反馈三个角度对韩亚空难中的微博和媒体表现进行剖析。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新闻媒体的传播需要改变,如内容为王基础下的深度挖掘和战略性转型,新闻报道中大数据的运用。

【关键词】微博 突发事件 媒介分析 传播机制 韩亚空难

引言:

“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英尼斯曾如此断言。[ 转引自李明伟.新媒介形态与新尺度——“媒介分析理论”的宏大观照[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7.]50%的人们通过社交媒体获悉突发新闻、59%可接入互联网的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站点来讨论学术话题、1/6的求职者通过社交媒体找到目前的工作。[ 腾讯科技.社交媒体是如何改变世界的[OL],http://tech.qq.com/a/20130802/011188.htm#p=1]最近一组数据,让社交媒体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再次突显,这种新媒介的优势逐渐凸显。而与之对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显示,北京地区的电视开机率从3年前的70%下降至30%,且收看电视的主流人群为40岁以上的人群。[ 中国广告网.广电总局发布《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OL],http://www.cnad.com/html/Article/2013/0619/20130619141609336.shtml]一边是社交类媒体的快速发展,一边是传统媒体占有比例的下降,今天的新闻业面临着一次大震荡。

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其信息传播的速度、扩散的广度和信息挖掘的广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改变了受众了解信息的方式。尤本文试图从媒介分析的角度,来探讨微博在突发事件中对于新闻传播机制的改变。

正文:

一、媒介分析的必要性

媒介分析是传播学研究传统的五部分内容之一,但也是常常被忽视和被混淆的部分。其作为一个大的研究部类,主要指的是对媒介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各种媒介技术的特征及作用、媒介技术及其发展史同人类社会变迁、文明发展史的关系等等。[ 张咏华.中国大陆的媒介分析之概况及特点[J],新闻记者,2001,12,33.]作为该理论的发端者,英尼斯在《媒介的偏向》和《帝国的传播》中分析了媒体的嬗变,并指出:“考虑媒介对各种文明的意义,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见我们自己文明的偏向。无论如何,对我们自己文明的特征,我们可能会抱更加谦虚的态度。”[ 转引自李明伟.新媒介形态与新尺度——“媒介分析理论”的宏大观照[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6.]作为英尼斯的学生和理论继承者,麦克卢汉从“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的角度将媒介分析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媒介分析理论强调媒介形态对社会的影响,不仅有助于健全传播学研究,也是对人类学、社会学等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贡献。

如果把媒介技术比作中项“, 中项越‘丰富’,也就是说它本身也是通过中项的,可能的变化就越多”。[ 转引自李庆林.论传播研究中媒介分析的对象和方法[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12,2]在信息大爆炸的web2.0时代,社交媒体的出现、智能机的普及等一系列新兴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其在新闻传播中发挥的作用被日益重视。

二、突发事件中,微博对于新闻传播机制的改变

最新数据显示,新浪微博用户规模达7.6亿、日均发博量达8千万、用户每天在线时长达64分钟[ 数据为截止到2013年7月10日。]。可以说,每天刷微博,在微博上发布和接收信息,已经成为受众的一种习惯。面对突发事件的不可预测性、突然性,微博的实时性和便利性成为信息快速扩散的区域,而且在全面地影响现有的新闻生产模式与机制。

1.微博渗透到新闻生产环节

1)新闻信息获取源头的迁移

门户网站出现,大幅降低了信息获取成本。博客的出现,帮助部分网友成为了信息的发布者。微博的出现,进一步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并首先体现在信息获取源头的变化上。[钛媒体.七.七坠机事件背后,超级媒体链浮出[OL],http://www.tmtpost.com/48280.html]

传统媒体的记者,不可能时时、事事都在现场,此时,微博庞大的客户群就发挥出其优势。在事件发生现场的知情人或者亲历者成为事件最新进展的第一时间汇报者和信息传递者。

2)新闻报道观点的汇聚

从信息的采集、新闻要素的发现角度看,在突发性事件中,信息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的状态,在微博中各个方面的信息都得以汇集和呈现。媒体人的职责,需要从海量信息中梳理事实,同时进一步解释事实发生的原因及分析影响方面。

此外,微博作为一种后来出现的新媒体,其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传统媒体新闻报道中信息的补充者。Twitter CEO迪克?科斯特洛说:“我们自认为是新闻机构的补充。我们是由大众传播全球信息的平台。”[ 新浪科技.Twitter示好传统媒体,并非你死我活的关系[OL],http://tech.sina.com.cn/i/2013-06-04/14098409928.shtml]这或许是twitter向传统媒体示好的一种说辞,但不得不承认,微博与传统媒体的并非互不相容的关系,两者间的互补,才是最终的出路。

3)新闻质量的提升

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专业媒体的报道出现了一个强劲的参照物,社会化媒体在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内容的丰富度等方面甚至会超过专业媒体。

首先,在新闻报道中,媒体不能因为抢时间、抢受众观注度而偏离报道的最基本的事实和科学的思考。一方面,媒体报道需要与普通的微博区隔开来,体现一定的专业性和深度;另一方面,又要在保持权威和专业的基础上,易于被微博受众阅读和吸收。

其次,微博倒逼传统媒体不断进行思考和创新。《纽约时报》 “雪崩”故事性报道仅在发布后六天,就获得了290万访问量和350万页面浏览量,其被业内人士认为“开创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重新定义新闻报道”。[钛媒体.《纽约时报》尝试“雪崩”,重新定义新闻生产的传统媒体逆袭[OL],http://www.tmtpost.com/37106.html]

2.微博打通两个平台和两个舆论场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12年新浪媒体微博报告》,截至2012年底新浪微博认证的媒体微博总数突破11万个,包括17221个媒体官方微博和92945个媒体从业者微博。[ 人民网.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2012年新浪媒体微博报告》[OL],http://yuqing.people.com.cn/n/2013/0122/c210118-20281323.html]媒体微博认证的增长趋势,展现出对于微博阵地的重视。

1)传统媒体与官方微博双平台的打造

传统媒体报道,由平媒或电视的单一平台,转向平媒或电视与微博的双平台;网络媒体报道,由门户网站单一平台,转向门户与微博双平台。自媒体、网络媒体和纸质媒体并驾齐驱,相得益彰。

2)主流媒体和民间舆论场的两个舆论场的形成

自媒体第一爆料,现场直播;网络媒体快速反应,信息集聚;纸质媒体权威报道,深度分析。这仿佛已经成为一个事件中各个媒体发挥的作用。然而,随着微博的不断发展,这种态势出现一定的重合与合并。

3.微博在第一时间接收受众反馈

受众意见的反馈和信息的抵达,是新闻传播中的重要一环。作为新闻传播的对象,受众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媒体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微博作为一个实时更新、实时互动的平台,有第一时间反馈受众声音的优势。

1)微博中受众群体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在微博这个开放平台中,受众是多种多样的,各个年龄段、各个阶层、各个职业,都会找到不同的对应者和群体;而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则会产生“核裂变”扩散,从自身的粉丝影响到粉丝的粉丝,不断扩大影响范围和覆盖率。

微博受众群体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媒体培养粉丝和寻找未来客户提供一种渠道。尤其是在突发事件等重大事件报道中,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在粉丝的反馈中得到验证。

2)企业和官方等相关方反馈

突发事件的发生,尤其是人为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其背后必然有责任承担者。而他们在微博中的一举一动在上亿网友的关注下,则成为验证“化危机为发展”还是“因危机而受损”的方式,从而实现社交危机倒逼企业提升服务的效果。

分享到:
(责编:王立娟(实习生)、赵光霞)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