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12月4日电(赵光霞 宋心蕊)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人民日报社承办的“媒体法人微博知名账号茶话会”今日在人民日报社举行。中国之声副主任候东合出席会议并发言。以下是发言全文: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微博界的小伙伴儿,大家下午好。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大家可能看到我面前摆了两个名牌,我们和纸媒的架构不一样,我们总台有一个微博,负责总台形象和品牌推广,总台下面有各个系列的,有中国之声,经济之声,音乐之声这些“声”们,十几个小伙伴儿是负责各个定位。像我们中国之声主要是定位新闻综合频率,在新闻是FM106.1,所以我们基本上以新闻为主,经济之声是以经济报道为主,音乐之声比较时尚的做音乐。是这样的架构。
下面我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下中国之声微博的有关情况,同时也有一些微博运行的思考。我们的微博在2010年两会的时候开通,是微博元年前的一年,微博前负一年,我们可以说用新技术比较快,那个时候就开了这个新浪微博。是当时中央媒体当中开微博比较早的,也是最早使用微博的广播电台。开通以来,中国之声的微博影响力和粉丝量一直是全国各电台一直排名首位的,同时也是获得了新浪和腾讯的年度广播媒体的微博奖。
现在我们微博大家看到的是中国之声,实际上中国之声还带了两个群,一个是中国之声的法人微博,还有一个是中国之声所有的编辑和记者,要求微博名称以“中国之声某某”为标准,接近200名编辑和记者都是这样规范的。我们大致统计了一下,在新浪开微博的编辑记者团队,粉丝加起来有1500多万,另外还有中国之声牵头做了一个全国省级电台,省会电台和计划单列市的联盟,地方台有好的内容的话我们给他转发。现在我们在新浪的粉丝是四百八十多万,腾讯是125万左右,另外这个群也有两千多万。这是我们的基本情况。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有这么几个体会。
第一是对于广播电台来讲,要把微博做出广播特色,微博对传播是一个特别有用的表现形式,所以我们用得比较早。对我们有什么好的呢,广播的追求是现场和时效,这恰恰是微博所需要的,所以要求记者在现场的时候第一时间发微博和图片,更多的可以发视频,微博比广播短,广播的好处是线性传播,微博的话我们有一个微电台,通过微博把我们的好作品提前预告,有的上线,如果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去点击,所以广播应该是从微博受益非常大。这是我们广播的特点。
互动,短信互动最大的弱点是收你五毛钱,这是非常可恶的。比如说像一些重大的事件的时候,像发射嫦娥或者是地震哀悼的时候,我们就说不要收这五毛钱,但是没有办法,系统就是这么设置的,只要你一上传就是扣你钱。微博起来以后,我们的互动基本上把这个短信互动剔除了,现在大部分的互动是通过微博来互动的。而且特别好的是说晚上你有话题了及我们晚上除了微博还有微信可以互动,第二天早上我们可以把这个观点和声音录下来,起到很好的互动作用。
第三点是最重要的流程再造,因为很多的媒体把微博运营和它的母体嵌入,互相融合的不是特别多,随着这两年的摸索,我们把微博和节目打通,除了微博上找线索这些基本的,最关键的,央广新闻每小时节目结束后两分钟都有一个微博热议,设定一个议题,比如说设定一个老人在街头倒了,应该不应该扶这个议题,可以在那个时段的最后两分钟的时候得到呈现,这样的话就融入到了我们节目中。现在的反映效果特别好,因为都是新闻的话听着特别累,通过微博的轻松互动,网络的语言,当然也有经过编辑了,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丰富节目的作用。
另外流程再造还改善了我们的活动形式,比如说通过微博可以和听众做很多的互动活动,比如说我们做过晒幸福等等的一些通过互动大家来传递拍摄的东西。还有因为广播的缘分为你读诗,因为还有朗诵活动,让大家读自己的诗往上传,通过这种密切的声音的关系传递到微博当中。
还有地震的时候,我们腾讯微博一块儿合作,通过微博去寻人和广播交融在一块儿,寻人的效果非常好。我记得在腾讯上发布的寻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是我们的流程再造方面的探索。
最后一点体会是我们觉得微博要失控的话对媒体的伤害力是非常大的。所以经过一年的摸索,从2010年两会召开以后,到2011年微博元年一月,我们出台了一个微博之声管理细则,记者开微博,发微博的时候,必须按照传统广播节目播出的质量标准和口径标准来发布的,这样的话基本保证了节目的,微博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另外还有激励制度,我们通过每个月发微博,谁的微博,新浪和腾讯的影响力最大的微博,这个编辑记者奖一部手机,同时记入工作量。比如说记者微博转发两千的,自动升级为当月的,这样的话激励记者发微博的积极性。我们从微博中受益匪浅,下一步也准备结合兄弟小伙伴们的学习经验,进一步提升我们微博的质量,在言论方面,口径,要求的规定把新闻写出来。另外探索如何把微博和微信,客户端有效打通。
今天是一个茶话会,也有两个问题跟大家一块儿探讨。通过三年多运营微博的实践,也遇到了一些困惑,第一个困惑是如何把握技术的进步,现在无论是管理员,中宣部这边对微博和微信的管理不像传统媒体管理那么容易。包括传统媒体突破追赶新媒体的过程中。如果主流媒体持续忽视对技术进步的关心的话,掌握的新媒体平台不在你的手里,现在的电视媒体传播和纸媒传播是掌握在体制手里,新媒体平台是因为对技术的丧失和导致平台的失控,所以我觉得咱们媒体人和管理方的领导,要做好微博,或者说做新媒体,绝对不能放弃对技术的关注。
再一个是如何做好做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交集。现在尤其是媒体微博,比如说有的媒体是母体的控制很紧,微博的比较宽松,有的母体和微博是同等的。有的是微博比母体控制还严,这样的话如何拿捏好这个度是大家需要探讨的。下一步我们会继续努力运营好中国之声,也希望小伙伴们多多的转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