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前沿声音>>编采探索

标点符号运用不是一个小问题

顾昱东

2013年12月04日15:15        手机看新闻

在现代汉语中,标点符号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容。标点符号运用不准确或出现错误,再精彩的文章也会大打折扣。尤其是有影响的媒体,还会以讹传讹,误导读者,产生不良后果。因此,标点符号运用并不是一个小问题。

最近,读到著名作家叶延滨发表于7 月31 日《人民日报》副刊的散文《宁都的莲花》,应该说,文章写得很好,文辞优美,但我以为有些标点符号的运用就有问题,是可以商榷的。

1. 原文:“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这是杨万里的名句,只是杨诗人的名句在这里要改一下,宁都的莲花好像不怕热,一个个伸长脖子打量我们这些远来的访客,阳光下分外娇艳妩媚。

更改:应该把“这是杨万里的名句”之后的逗号改为句号。原因这是两个句子、两层意思。

2. 原文:青山绿水的宁都,地处赣江之源,其美如王安石的名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好山好水间又逢莲花遍野盛开。

更改:应该把“王安石的名诗”之后的冒号删去。原因是后引号之后的句子不是王安石的诗了。

3. 原文:那时,我在延安插队,在延安凤凰山麓的延安纪念馆,我看见的这照片上面有毛泽东的题词:“以宁都起义的精神,用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是战无不胜的”,照片里一排扎着绑腿、束扎腰带的军人站在延安凤凰山麓的窑洞前。

更改:这段文字有两个标点符号错误,一是“那时,我在延安插队,在延安凤凰山麓的延安纪念馆,我看见的这照片上面有毛泽东的题词”中,一个句子两个主语,显然是错误的,应该把“插队”之后的逗号改为句号;二是“战无不胜的”引号之后的逗号,应该改为句号,而且位置在后引号之内。应改为“以宁都起义的精神,用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是战无不胜的。”因为之后的文字就不是毛泽东的题词了。

4. 原文:这是宁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页,这一页写着……

更改:将“最重要的一页”之后的逗号改为句号或者分号。因为这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后面的又是另一个句子,用了逗号,不仅句式混乱,内容也混乱。

5. 原文:这一页也书写在这座小楼的灰色墙面上,那是当年歪歪斜斜写下的标语:“白军兄弟,穷人不打穷人,士兵不打士兵”。

更改:“士兵不打士兵”的后引号之后的句号,应该改为感叹号,位置在后引号之内。因为这是标语,带有感情色彩。这只是笔者随意浏览一下该文发现的标点符号问题。这样的一篇纪实散文,而且是刊发在中国最顶级的《人民日报》副刊上,又出现这么多的标点符号运用瑕疵,至少使读者心里不舒服。

细节决定成败。笔者认为,编辑在注重文章内容和作者名气的同时,更应该注意标点符号运用的具体细节,不可马虎从事,影响文章品质。写得再好的文章,标点符号运用不准确,甚至错误,也是一件次品,对读者都是伤害。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一篇1000 多字的文章啊!

来源:《青年记者》

分享到:
(责编:戴莉莉、程惠芬)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