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九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全媒体时代公共危机中政府语态的探析【3】

袁媛

2013年12月16日13:11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三、全媒体时代公共危机中政府语态传播力的建设

有效把握全媒体的传播特征和传播规律,全面了解全媒体环境中公共危机的传播特点,有针对性的提高政府语态的传播力,是提升政府执政能力的题中之义。

1、完善政府传播机构在全媒体中的搭建

首先,逐步建立全媒体化的政府宣传部门。第一,转变思想观念,要求宣传部门工作人员不但要有牢固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要有敏锐的信息洞察能力、稳健的危机处理能力。第二,明确角色定位,以使自身成为政府语态输出时的信息顾问、形象顾问、公关顾问为工作目标。第三,细化责任分工,根据全媒体的特征设立相应岗位,指定专人负责,并建立权责分明的评估体系。其次,深入开展政府网络传播机构的建设。温家宝总理曾经多次公开鼓励政府部门多使用各种媒体去和民众沟通互动,特别是网络媒体。深入开展政府网络传播机构的建设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预防各类公共危机发生、正确引导舆论方向、从源头上防治腐败都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操作可以按照以下三个方面实现。第一,整合政府部门网络资源,构建功能更为完善的政府门户网站。第二,尝试在一些点击率较高的主流网站中设置政府网站的链接,为自己聚集关注。第三,扩展政府部门工作范围,推进网络政务的公开。

2、承诺有效信源在全媒体中的供给传播

首先,核心内容的保障提供。当突发性公共危机发生时,政府部门要确保事件核心信息的及时公布,不能避重就轻的通报那些看似有关却又不痛不痒的“伪信息”。如果政府部门长期在信息通报上打擦边球,就会降低受众对于政府的热情与信任。其次,惩处信息的及时提供。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社会突显着各种不可回避的矛盾,公共危机的频发促长着民众的焦虑与不安。特别是一些由于个人行为引发的危机事件或是由于个人处理不当而加重的公共危机更易激化民众对于政府的抵抗情绪。当公共危机发生后,政府一定要及时动态的向公众公开整个事件的处理情况以及相应责任人的惩处结果,以泄民愤安抚受众的情绪。最后,敏感信息的把握提供。公共危机的发生有时会和政府部门失职失当、决策失误、贪污腐败等结果相关联。面对这种情况时,政府不应采取隐瞒或是回避的方式避重就轻,与其最后被揭穿不如在权衡好各种关系后真诚坦荡的将实情公布于众,争取获得公众的谅解。另外,敏感类信息的刻意回避还会给那些心存侥幸心理的公务人员增加底气,使他们更加肆意妄为地逾越底线,搅扰社会秩序。

3、建设政府语态在全媒体中的舆论引导

首先,建立舆情的监测机构。监测机构需要关注各主要媒体网站的要闻,对于影响力较大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也要给予警惕,此外还要组织相关人力系统收集各主要BBS论坛、微博、博客、社交平台中的互动信息以供舆情分析评估时的使用。其次,增强政府的议程设置。政府在议题设置之初需要全面考虑到媒体和受众的诉求,根据他们的议题优化自身的议题,议题的设置既要符合媒体的传播规律也要符合受众的兴趣需要。再次,善于发掘意见领袖。政府可以在全媒体的传播环境中培养、塑造或引导意见领袖,代表政府发出声音引导舆论。当公共危机发生时意见领袖即可通过全媒体传递政府的声音,强化主流言论。最后,真诚善待传播媒体。李长春同志曾在全国政府的公开会议中提出过“善待、善管、善用”媒体的“三善”原则。日常工作中政府应该注重和媒体之间培养良好的关系,比如,定期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政府工作信息,举行聚会邀请媒体工作人员参与,与主要媒体联谊等等。

4、加强政府新闻发言人在全媒体中的适应力

首先,注重发言策略的选取。一方面,组织记者提问前要根据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来安排回答的策略。例如,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在发布现场有条件进行同步直播,而报纸、杂志的出版须要经过排版、印刷、发行的过程时效性相对较差,那么在答记者问的先后上要有所区分。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媒体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组织不同的记者进行提问,按照从中央到地方、从影响力大到影响力小的顺序安排媒体。除此之外,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发言人还要注意监测社会舆论,选取民众质疑较多的问题,重新组织媒体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解答。其次,掌握态势语的使用。人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由语言所传递出的信息仅仅占35%,65%的非语言信息传递是通过态势语表达的。发言人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可以选取适当的手势来配合口语的表达但不易太多。眼神中附带的信息往往可以传递出更为丰富的内容使受者感受到诚恳与被尊重。在体态语的使用上要正式、大气、彬彬有礼、稳重亲切但不能刻板僵硬。服饰语的使用需因场和而定,接受带有视频的记者采访要比接受文字的记者采访更注意穿着和搭配,正式的穿着会给受众留下认真谨慎的印象。 最后,关于网络发言人的规范。网络新闻发言人是政府语态在全媒体环境下输出的又一重要渠道,但是作为刚刚出现不久的新鲜事物,网络新闻发言人的运用尚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赵振宇教授指出,“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需要正确对待,分析和引导舆论,及对网民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予以答复,做到与网民‘有来有往。’同时,还应建立强大和高效的信息收集和发布团队,改进原有政府信息的收集和发布机制,增强政府部门对网络环境的感应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防止传统信息制度下一级一级汇报所导致的信息沟通延误。”

结 语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着全球化的洗礼,传媒技术的推陈出新使得媒介环境日新月异,信息的透明度不断得到增强,促使各国政府都在因“媒”制宜的调整自己的语态策略,制定全新的语态规则,搭建政府、媒体、受众之间更加稳定的互动关系。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语态也在媒介技术与公共危机的夹缝中不断修正完善,积极探寻着新的模式。(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罗鑫. 什么是全媒体?[J]. 中国记者,2010,(3).

[2].北京市语言学会. 语言学的理论与应用[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3].孙玉胜. 十年[M]. 北京:三联书店,2003.

[4]. [美]劳伦斯?巴顿. 组织危机管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5].李长春. 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方针加强舆论引导[N]. 人民日报,2008-11-10

[6].梅潇,王丽. 网络公众自我议程设置[J]. 新闻爱好者,2007,(2).

[7].W. Timothy Coombs. Ongoing Crisis Communication-Planning,Managing and Responding[M]. London:SAGE Publication. INC,1999.

[8]].新华网. “网络发言人”从新名词到常态化政府应对网络舆情趋向成熟[EB/OL].http://news.dayoo.com/china/57400/200912/23/57400_100646643_3.htm,2009-12-23.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