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2月13日专电 题:“暂无收益”吓坏余额宝“小伙伴” 互联网金融创新亟须危机意识
新华社记者王攀、王凯蕾、欧甸丘
当下风头正劲的余额宝12日意外出现“暂无收益”状况,让不少投资者着实紧张了一阵。尽管支付宝方面表示这只是因为系统升级而导致的临时现象,重申收益“一分也不会少”,然而,在“马云睡过头了”的网络调侃背后,有关互联网金融安全和风险管控等的“大课题”,却随着此次“小事件”,再次浮出水面。
“暂无收益”让小伙伴们吓了一跳
12日早晨,一早开机刷余额宝账户了解收益情况的广州市民梁绪震惊了:在她的手机上,原本显示每天到账金额的地方只有“暂无收益”四个字,在她的记忆中,这种反常现象还是第一次出现。
她赶紧上微博一查,结果发现“很多小伙伴都急了”。直到9时零9分,支付宝官方微博才发出声明:“由于系统升级,收益稍后发放。粉儿们别急,一分也不会少。”
“这么大的事怎么能不急?为什么没提前通知呢?官微的解释实在太应付了。”梁绪说。
事实上,和梁绪一样被“惊倒”的投资者不在少数。记者注意到,当天上午短时间内,有大量用户涌入余额宝论坛发帖询问“到底出了什么事”。当天上午10时36分,余额宝官方微博表示“收益已经全部发放完毕”,而“升级神马的,也是为了更好地给大家服务”。
支付宝有关人士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技术升级本身并没有违背对客户的相关承诺,即保证在每日下午3点前到账,也不影响收益的产生和发放,主要问题在于打破了一些用户的习惯,加上事前没有预告、‘暂无收益’等词语也不妥当。”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江赛春认为,余额宝IT系统本身扩张速度很快,半年内就突破了5000万持有客户,并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系统本身的升级扩容是件很频繁的事情,这次出现延迟到付可能只是技术层面问题。
企业自信难消社会猜疑
在一些金融人士看来,偶然之中并不缺乏必然。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说,此次“暂无收益”风波不完全是个意外,反映出当前互联网金融产业在渠道创新和风险控制上仍然存在“厚此薄彼”的不良心态。
“这次风波敲响了互联网金融的警钟,投资者需睁大眼睛洞悉投资风险,投资余额宝并非等于去银行存钱拿利息。”他说。
此外,互联网金融创新与社会风险意识大环境之间的失衡,也被很多金融业内人士视为此次“小风波”暴露出核心“大问题”。
“本来是一次简单的系统升级,为什么会引发群体性的猜疑和不安?这实际上就表明,投资者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信心并不那么足,一旦有风吹草动,购买热潮很可能就会转化成不容忽视的负面冲击。”一位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士说。
“安全风险完全是可控的。”支付宝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余额宝一直在严控风险状态下平稳运行,为此设立了合理的投资期限配置、科学的投资考核、特殊情况下交易对手的储备等诸多“保险绳”,也设定了极端风险应对措施,包括建立多方合作机制,极端情况下各金融机构将提供流动性支持等。
然而,这种信心与复杂的市场环境形成鲜明对比。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业界对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认为余额宝、理财通等类产品本身就存在流动性风险,“万一遇到大额赎回又没钱的时候,就把网页/客户端弄瘫”;二是担心互联网安全风险导致自己利益受损,去年底以来,类似“手机被盗、密码易找、资金难保”的网帖、微信一直被广泛转发,一些案例见诸报端;三是部分产品存在虚假宣传、过度炒作行为,埋下了金融风险隐患,“投资者一旦认为自己受骗,可能会诉诸各种手段要求赔偿,容易对金融市场、经济环境甚至社会稳定造成影响。”
金融创新需与危机意识并行
在此轮“暂无收益”风波之后,一条微博在互联网上得到不少转载:“余额宝今早没有及时显示收益惊出不少人的冷汗,可见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仍是不少人的担心。从这个角度考虑,互联网金融纳入央行的监管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事实上,在众多金融业界人士看来,互联网金融创新是大势所趋,加强监管与危机意识培养则是必然要求。
中国证监会此前曾明确表示,证监会始终坚持“加强监管、放松管制”的监管理念,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推动市场创新发展,以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证监会将进一步完善现有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与有关监管部门的监管协调机制,防止监管盲区、监管套利等情况的出现,以维护整个金融体系安全稳定运行。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能够实现20多天时间增长1000万用户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被寄予的期望越大,应当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大,包括提高信息的透明度、系统安全性、加强后台服务等方面。“系统更新暂时没有收益就引发公众的焦虑,正好显示出互联网金融快速增长背后信息透明化和后台服务的欠缺。”他说。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