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中国报业》>>2016年6月上

地市媒体突围:线上线下重新出发【2】

张青红
2016年06月23日14:24 | 来源:中国报业
小字号

内容生成与分发,“在线”处置,“线上”放大

长期以来,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地市级传统媒体人特别是纸媒人习惯以新闻专业人员自居,每日生产新闻产品,主要以报纸的形式呈现给受众。而一日千里的发展形势让媒体人不得不面对这样的情形:传统纸媒呈现和分发新闻产品的能力太过单一,往往是报纸还未送达读者,信息已老了旧了;同时,读者、受众也早已成为历史名词,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者,已成为拥有选择权的用户。面对新的传播格局,无论是被迫还是自愿,新闻人都必须改变自己、重造产品。推行互联网思维和用户理念,将一张报纸转变为拥有多种武器的全媒体矩阵,成为很多传统纸媒的选择。

然而,拥有了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标配,并不意味着媒体融合和内容重造。业界交流,多家媒体都言及一点:新媒体运营人员抱怨,翻遍了当天自家报纸,却找不到几条适用微信的内容。这是用传统的办报思维和流程在办新媒体,只是把报纸上的内容换套衣服、换个平台而已。没有新鲜有料的内容,很难吸引用户。

江苏省内各家地市报社先后成立了全媒体中心,用组织架构和流程重置引导新闻内容生产与分发的更新。连云港报业传媒集团组建了全媒体运营管委会,出台了推进媒体融合实施意见,组建了全员微信群,要求前方记者第一时间通过微信群回传相关信息并@后方值班人员,值班人员根据情况,及时确定新闻信息在微博、微信、网站、纸媒等各媒体的发布时间及内容,并第一时间安排相关人员抓取、补充、处置新闻信息,给读者提供最新最全面的新闻产品。

实施意见落实了新媒体优先、传统媒体跟进的互补式发展策略,令新媒体发稿“滞后”的局面大为改观。2016年3月9日下午,日报全媒体编辑接到微信粉丝后台报料:一名8岁男童从13楼家里窗户坠落重伤,正在送往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编辑将这一信息发进微信群,群里立即有记者响应,赶往事发地点。后方全媒体编辑根据照片、线人报料及前方传回的情况先后编发4条微博和一条人际分享版微信(当天的连云港日报微信已推送)。很快,成千上万的连云港市民通过日报微博、微信关注了这名男童的情况。不到两个小时,人际分享版微信阅读者近4000。第二天报纸侧重报道了对高楼安全的追问与反思,及相关提醒建议。

这一突发事件,是连云港日报一次全媒体报道实操演练,也让媒体人充分感受到新闻“在线”生成、“在线”分发传播的有效性和强大功能,令连云港日报人完全认可了新媒体优先、传统媒体跟进的思路。采编人员不再把一个新闻、多种呈现当作“分外”之事。

广告吸附,从平台发布转入线下活动

大多数的地方纸媒,仍以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而事实上,纸媒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纸媒广告吸附力下滑的危机。

长期以来,地方媒体为客户提供的主要是信息发布平台,替用户着想、把每一位客户培育为“回头客”的意识很弱。而如今,动辄数万元的一次性投入,难以量化的投放效果,让越来越讲求投入产出比的广告客户不再“出手大方”。一些研究客户需求和换位思考的媒体广告人已意识到这一点,配合线上发布,积极开展线下活动,如每逢3?15消费者权益日,很多媒体都会围绕消费话题做文章。连云港日报全媒体运营管委会的广告公司策划了金融系列服务活动,请连云港地区11家银行行长走进连网直播室,回答网友提出的问题;通过微信、报纸、网站进行金融服务问卷调查,并发布调查报告;请新闻专业人士为银行工作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写作、摄影技能。这样能让客户获益的线下系列活动有序推出,使客户感觉到在连云港日报全媒体投放广告是有回报的,并且是“一次投放,多重回报”。

(责编:霍昀飞(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