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电视台台长袁小平:初心依旧 拥抱未来

2017年03月29日10:21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袁小平

中国的教育电视至今已走过30多年的历程,有过成长的烦恼,也享受过发展的喜悦。时至今日,中国教育电视台已过而立之年。如今,在新媒体、自媒体席卷而来的浪潮之中,我们也感到彷徨也有过苦恼,但能让教育电视台同仁凝神定气、自信立足的,是习近平同志早在1995年为时正方兴未艾的中国教育电视题写的那句“教育电视,大有可为”的勉励与要求,这是教育电视台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定海神针”。

这样一个时刻,已过而立之年的中国教育电视台又一次回望、又一次出发,我们要重新审视自身,定位发展之路;我们要重新审视自己是谁?依靠谁?为了谁?

我们身处何处?——风云际会,跌宕起伏

毋庸置疑,我们身处一个风云际会的大时代之中。当下,高新技术发展迅速,互联网发展催生的新媒体一路高歌猛进,将注意力和资金源源不断地收入囊中。中国广告营销趋势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国整体广告中,传统广告市场同比下降6.2%,其中,电视下降3.8%。不少人断言,传统媒体的掘墓人已经到来。电视媒体似乎真的陷入了最困难的时代。

但传统媒体是否真的就衰败了呢?我们认为,对教育电视而言,或许现在正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我们看到,技术革新搭好了一个绚丽的舞台,应用革命才是真正的主角。教育类电视节目的突出特点就是服务性强、参与度广、互动需求高,这些都是新舞台的天然“荷载”接口。教育电视台背靠教育,有着明确的定位和不可比拟的资源优势。新技术、新手段、新方式,将所有媒体拉回到同一起跑线上。抓住机遇,充分用好教育优质资源,实现“弯道”超车,我们有极大的机会和可能。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教育电视台不仅不应被移动互联网时代所抛弃,更应该实现华丽转型,拥抱互联网。这种主动拥抱不是被“互联网+”,而是主动能动地去“+互联网”,中国教育电视台乃至中国教育电视都将成为移动互联和教育传媒结合的佼佼者。

我们是谁?——初心不变,长路如虹

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必须搞清以下问题:我们是谁,为了谁?这是关系到“道路”“方向”和“定位”的核心问题。

首先,坚持媒体姓党,确保正确的办台方向。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媒体的灵魂和生命。矢志不渝地坚持党管媒体,牢牢把握教育舆论的引导权和话语权,主动设置议题、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是教育台责无旁贷的职责和属性。

其次,坚持教育品质,体现责任担当。“唯一的国家级专业电视台”“努力办成学习型、特色型、精品型电视台”,是中央领导对中国教育电视台的新定位、新期待,既指明了我们前进的方向,也点明了我们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党”是我们的“姓”,“教育”就是我们的“名”。我们要用好用足“中国”“教育”“电视台”三个维度构成的金字招牌,体现国家气派、国家立场、国家水准,坚持服务教育、坚持服务师生,体现责任担当。

第三,坚守核心价值,服务工作大局。教育电视之所以“大有可为”,原因之一就在于它可以成为“成风化人”的重要载体与抓手。教育电视既是教育部工作的抓手与平台,更服从于国家发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服务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服务于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这理应是中国教育电视台的气度和使命。

第四,不忘初心,培育独特气质。中国教育电视台血液里天然蕴含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属性。而这一属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教育电视台“静”的气质。我们的口号就是“和我们一起静下心来”,以“宁静致远”的心境观察世界,以平和淡定的状态感受生活,以静待花开的从容育化人心。我们要打造具有这样气质的节目,从策划、制作、推广各个环节渗透这样的内涵,培育形成教育台独有的气质和形象,也希望可以在高强度、快节奏的社会状态下传递给我们的观众这样的清新之气。

我们路在何方?——守本求变,出奇制胜

回归本质、预见趋势、知己知彼,才能永立潮头。坚持提升品质,就需要转换思路、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方法;彰显教育传媒特色,就需要守本求变、出奇制胜,以精准定位,实现特色发展的目标;以“全球视野,教育视角”来重新定位“看世界”的角度、重新定义“看信息”的方式、重新定向“看教育”的途径。紧紧扭住“关键收视率”和“有效收视率”这两个抓手,以特色求生存,以合作图共赢,以融合谋发展。为此,我们要做到:

立足新闻、强化舆论引导,打造教育新闻旗舰。

继续坚持新闻立台,把宣传党的教育方针、营造良好教育舆论氛围作为中国教育电视台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和教育战线大局,在重大教育新闻宣传上不缺位、不失声、有特色,切实提升教育新闻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不日新者必日退”,我们需要新的生产方式、新的表达方式、新的供给内容……未来,借力新技术、新手段,提高新闻即时报道能力、与新媒体的融合能力,扩大教育新闻在电视传播和互联网的影响力是中国教育电视台新闻发展要打的硬仗。

在这场战役中,我们不是一家在战斗。“汇天下精华,扬独家优势。”教育台积极探索“纵横并行”的战略发展模式。目前,全国教育电视媒体联盟已经成立,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型联合报道”中,联盟的作用已经初步显现。未来,我们还将把这一联盟机制继续深化,以《中国教育报道》为依托,打造中国教育新闻联播。同时,开门办台、做新闻,联合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中央主流媒体,以《e视界》《长安街》等电视新闻品牌为载体,实现新闻线索互通、采访资源共享、传播平台互动,构建中国教育新闻集散地,彰显中国教育电视台新闻的独特价值。

在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特长的同时,积极开发新型融媒体新闻栏目,使新的节目一经诞生就带着互联网基因,倒逼新闻传播思维和采编播方式的全面升级。以此为契机,进而深入推进大编辑部运作模式,借力5G、电视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手段,以内容整合、形式整合、渠道整合为重点,逐步扩大教育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立足电视、遵循电视规律,实现差异化传播。

在节目整体编排上,坚持与其他电视台不同的差异化编排,实施“自制栏目+新闻直播+校园剧”的创新模式,自制栏目进入晚上黄金时段,在其他电视台公认的电视剧时段开办电视新闻杂志,在综艺节目时段播出校园剧,打造中国高校的“艺术课堂”与“实验剧场”。周末晚间打造现象级季播节目,力求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剑走偏锋、突出重围”。

立足教育、回归教育,进一步提升节目品质。

进一步明确中国教育电视台所办各频道的定位,彰显频道的教育特色、人文特色、青春特色。坚持回归校园、回归家庭、回归师生的理念,讲述好中国教育故事,传播好中国教育声音。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要明确综合教育频道定位,打造文化教育品牌。二频道要突出全民终身学习频道定位,与国家开放大学共同汇聚传播终身学习节目资源。三频道要努力成为服务北京的区域性教育频道。四频道要立足智慧教育定位,成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空中课堂。早教频道要立足于“TV+”延伸,线上线下相结合形成早期教育跨媒体产业发展平台。

立足媒体融合,依据市场规律,打造媒体产业链。

我们将依托电视频道和网络电视台、手机电视平台资源,走一条“电视+互联网+产业升级”的特色融媒体发展之路,孵化拓展在线教育、智慧教育、早期教育、人文纪录、大学生“双创”五大产业。按照市场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原则,整合社会资源,引入社会资本,为我台事业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资金支持。走出电视台只能依靠广告生存的窘境,实现以产业反哺事业的目标。

同时,增加投入,确保安全播出和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提升安全播出保障能力;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为融合媒体宣传保驾护航;继续推进制播系统高清化和4K技术的应用;加强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深度和广度融合,构建起适应融合媒体传播的媒资系统,打造新型主流教育媒体。

从复兴门实际出发,转换机制,推进制度建设。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是否立得住、站得稳、走得远,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政治素养高、专业素质强、富有理想情怀的人才队伍。中国教育电视台目前正加快推进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总结全流程绩效考核试点经验,逐步向各部门推广。我们要举系统之力,办好《教育传媒研究》杂志,培育教育电视工作者的学习风气、研究风气、学术风气,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特别是优秀年轻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逐步建立管理和业务晋升的“双通道”,为高级管理人才和业务拔尖人才提供更大发展空间,让更多具有理想和情怀的传媒人才得以彰显自己的价值。

回望来路,我们执著于信念,矢志于初心;展望前程,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其实,世界上本无新事也无难事,只要坚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坚持把对的事情做对,结果自然会好。守望着教育这片寄托着亿万人希望的“麦田”,中国教育电视将讲述好中国教育的故事,传播好中国教育的佳音,再创辉煌。

(本文首发在《教育传媒研究》2017年第1期,作者系中国教育电视台台长,中国教育电视协会会长,《教育传媒研究》杂志编委会主任)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推荐阅读

独家:传媒界全国政协委员知多少
  2017年全国两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齐聚北京,共商国是。传媒界的政协委员都有谁,他们带来什么提案,关注哪些话题,人民网传媒频道特地予以梳理,以飨读者。
【详细】独家:传媒界全国政协委员知多少   2017年全国两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齐聚北京,共商国是。传媒界的政协委员都有谁,他们带来什么提案,关注哪些话题,人民网传媒频道特地予以梳理,以飨读者。 【详细】

新闻出版界的全国人大代表您都知道吗?
  新闻出版界的人大代表都有谁,他们带来什么议案,关注哪些话题,人民网传媒频道特地予以梳理,以飨读者。(按代表所在代表团排序)
【详细】新闻出版界的全国人大代表您都知道吗?   新闻出版界的人大代表都有谁,他们带来什么议案,关注哪些话题,人民网传媒频道特地予以梳理,以飨读者。(按代表所在代表团排序)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