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写稿的现状与前景

2018年01月21日07:46  来源:● 耿 磊 新闻战线
 
原标题:机器人写稿的现状与前景

  多准快全,机器人写稿优势明显

  数据海量,规模处理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是机器人写稿的技术基础。尤其是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写稿能力会越来越强。

  据估计,当前全球存储的数据总量以上万艾字节测量(1艾字节=10亿千兆字节),而且仍在加速增长,大约每3年实现一次倍增③。这些数据以各种格式存在,往往难以用传统数据软件进行匹配分析。但应用大数据技术则能够规模化处理这些信息,并在写稿机器人的背后形成一个高度结构化的海量信息网。无论是文、图、音视频还是其他形式的信息,机器人编辑都可以像音乐家排列音符一样去组合、重构。无论天气预报、地震预警还是赛事报道,最终都能放入机器人数据库中,这样的系统潜力巨大,可以构建无限可能。

  信息抓取,精准加工

  机器人写稿的另一大优势就是精准。写稿机器人生产新闻,可以不依赖于现场采访获取素材,而是通过对现有数据、资料进行快速搜集加工编制而成。虽然其对文章的理解深度还远不能和人类相提并论,但在海量数据和强大计算能力支撑下,精准度非常高,这是人类记者难以达到的。另外,在数据量足够大、样本足够多的情况下,机器人写稿可有效避免假新闻出现,因为,机器人写稿依靠的是全网数据,而非一人一言。

  实时监控,快速报道

  写稿机器人用机器代替人类完成对信息源的实时监控,并利用文本解析和爬虫技术实现自动信息抽取,采用算法技术并融合编辑记者团队的经验和智慧,以模板和规则知识库的方式输出稿件。真正达到了对信息的实时监测、实时发布。

  数量庞大,效率极高

  目前来看,写稿机器人能够赢过人类记者,主要是依靠两个“法宝”——“数量”和“效率”。和传统媒体人相比,写稿机器人可以瞬间完成海量阅读、分析并根据互联网活跃点击量数据,瞬时筛选出下一个热点新闻,然后通过后台算法快速合成新闻。总体来看,写稿机器人在速度和数量上有着绝对优势。依靠海量数据和不断演进的算法设计,生成一篇深度报道的时间已经由最初的30秒缩短到2秒以内,其精确度还在不断提升,而且拟人化、情感化的技能也在不断增强。

  刻板僵化,机器人写稿尚有不足

  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目前,写稿机器人尚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只能依据既有的数据和事先设定好的程序来写稿,不能像人类一样思考并提出问题。因此,其写作、编发的新闻稿件,也多是简单的资讯类新闻,对于复杂新闻事件的报道则只能通过人类的指导来完成。

  在复杂写作领域,人工智能写稿目前存在两个状况:一是所有AI作品的完成都或多或少得到了人类的指点;二是人给的指点越少,AI的最终作品就越惨不忍睹。

  2016年,日本名古屋大学佐藤?松崎研究室研发的机器人,创作了一篇名为《计算机写小说的那一天》④的科幻小说,获得了日本微型小说奖。该小说架构严谨,但内容呆板,缺乏文学的美感,不过这已经是AI在复杂写作领域的最高水平。值得一提的是,该小说并非由人工智能独立完成。在创作中,人工智能的作用占到20%,80%经过人类的编辑润色。

  写作模式固定、适用面窄

  机器人写稿的核心是利用大数据对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套用固定算法进行重新排列组合,再用人们能够接受的或新闻报道要求的格式呈现。其写稿流程分数据采集、数据加工、自动写稿、编辑签发四个环节。技术上通过“三步走”来实现:根据各业务板块的需求定制发稿模板,数据自动抓取和稿件生成,各业务部门编审和签发。

  从这一情况看,写稿机器人仅适合体育、天气、财经等资讯性较强的新闻报道,而对一些有思想性或形式更为灵活的报道则力不从心。

  其主要原因是,目前机器人尚缺三个方面能力:一是归因,二是举证,三是应景。⑤归因,就是描述现象后,分析这些现象的一些脉络,思考究竟是哪些东西导致这个现象;举证,就是提出一个观点后要找几个例子;应景,是指描述完一个过程之后,需要把握画龙点睛的是什么,如何用恰当的词语对此进行贴切的描述。这是机器人写稿遇到的现实难题。

  不会采访,没有情感

  采访,是新闻写作的重要环节,尤其特稿和人物类稿件,采访更是必不可少。联系采访对象,观察对方,用心感受人物,再对大量资料进行整理,做出取舍。新闻稿件的字里行间都饱含着记者的判断、价值观与人文关怀。这些复杂细致的情感工作,机器人尚不能完成。此外,目前写稿机器人还无法进行独立思考,智能写稿系统在深度和个性化上也很难取得突破。正如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卢新宁在2017年媒体融合发展论坛上所言:“作为记者,我为地震颤抖,但机器人不会。”⑥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推荐阅读

升国旗唱红歌送祝福 盘点媒体国庆创意策划
  今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68岁的生日,不少人的朋友圈里也被各种各样献给祖国的祝福“刷了屏”。媒体们各出奇招,用MV、H5等新颖的形式“烹饪”出了不一样的国庆报道“大餐”。
【详细】升国旗唱红歌送祝福 盘点媒体国庆创意策划   今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68岁的生日,不少人的朋友圈里也被各种各样献给祖国的祝福“刷了屏”。媒体们各出奇招,用MV、H5等新颖的形式“烹饪”出了不一样的国庆报道“大餐”。 【详细】

庆祝建国68周年 重温媒体开国大典报道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举行的盛大的开国大典,向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在庆祝建国68周年之际,让我们重温当时关于开国大典的新闻报道,再次感受那一神圣而又伟大的时刻。 
【详细】庆祝建国68周年 重温媒体开国大典报道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举行的盛大的开国大典,向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在庆祝建国68周年之际,让我们重温当时关于开国大典的新闻报道,再次感受那一神圣而又伟大的时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