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稿机器人不是要取代记者和编辑,而是解放了劳动力,让采编人员将精力集中于更深层次的思考、情感诉求的挖掘。新闻创作中的人文价值将成为人类记者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写稿逐渐进入人们视野。有人对机器人写稿充满期待,也有人对传统新闻记者的未来表示担心。当前机器人写稿已经进展到什么阶段?相较于记者写稿它存在哪些优势,又有什么不足?未来会往什么方向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机器人写稿现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国内外机器人写稿的现状
技术早已产生,近年迎来爆发
机器人写稿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事物,在本世纪初该技术已投入使用。早在2009年,美国西北大学智能信息实验室研发的StatsMonkey系统就撰写了一篇关于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季后赛的新闻稿件。StatsMonkey通过统计分析,识别出比赛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并总结整体比赛动态,自动编写了一篇体育报道。
不过,机器人写稿真正迎来爆发则是近几年的事情。随着技术进步,人工智能已经从运算人工智能、感知人工智能逐渐过渡到认知人工智能阶段。与此同时,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也取得了很大进步,这就为机器人写稿奠定了技术基础。
从2015年开始,国内外各大媒体就开始逐步拥有自己的写稿机器人了。在国外,《纽约时报》利用Blossomblot系统筛选文章向社交网站等平台推送;《华盛顿邮报》使用Heliograf程序核实新闻的准确性;《洛杉矶时报》智能系统专注处理地震等突发新闻;路透社的Open Calais智能解决方案可协助编辑审稿;《卫报》利用机器人Open001筛选网络热文,生成实验性纸媒产品……机器人写稿已在国外新闻实践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在国内,2015年9月10日,腾讯财经频道用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Dreamwriter,发布了一篇名为《8月CPI涨2% 创12个月新高》的报道,开了国内机器人写稿的先河。此后,新华社推出机器人写稿项目“快笔小新”,阿里巴巴联合第一财经推出“DT稿王”,今日头条推出“xiaomingbot”,南方报业推出“小南”,各种写稿机器人纷纷涌现。
企业发展较快,媒体跟进及时
从发展历程来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较早开发并应用机器人写稿技术的都是技术实力雄厚的商业企业,尤其是互联网公司,比如,美国著名AI技术企业Automated Insights公司就研发了名为Wordsmith的机器人写稿系统,为美联社和雅虎等媒体巨头提供服务;一些非媒体类公司,如美国好事达保险公司(Allstate)、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运营商康卡斯特(Comcast),也都应用此系统编写信息。同样,国内商业媒体,尤其是互联网公司,携技术优势,在机器人写稿方面进展较快。例如,腾讯财经频道的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Dreamwriter,能根据算法在第一时间自动生成稿件,瞬时输出分析和研判,一分钟内将重要资讯和解读送达用户。而今日头条“xiaomingbot”撰写的稿件,从写作形式和内容丰富度来看,和人类写稿几乎没有差别。
近年来,传统主流媒体不断加大技术投入,在机器人写稿方面也有突破。如,上文提到的《纽约时报》数字部门开发的Blossomblot系统,能够将大量文章筛选后推送至社交网站等平台。目前,该系统每天能推送超过300篇文章。从国内来看,新华社于2015年11月推出机器人写稿项目——“快笔小新”,是较早开始探索机器人写稿的主流媒体。“快笔小新”主要服务于新华社体育部、经济信息部和中国证券报,用于完成体育赛事稿件和财经稿件的自动撰写。2017年1月,南方都市报社、凯迪网络和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三方宣布联合成立智媒体实验室,并研发出写稿机器人——“小南”。“小南”的第一篇稿件是春运车票动态信息。2017年春节,人民日报首次尝试运用人工智能,语音机器人“小融”通过人民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与网友互动,引起关注。
生产资讯为主,产量十分惊人
目前,由于技术限制,机器人写作的稿件多为资讯类新闻,但产量十分惊人。
除了前面提到的《纽约时报》每天通过Blossomblot推送300多篇文章外,美联社使用Wordsmith编写财经和体育方面资讯,每季度可以产出3000家公司财报。据报道,Wordsmith1分钟最多可生成2000篇报道。①
阿里巴巴与第一财经联合推出的“DT稿王”主要报道股市异动,平均每天可发布1900篇公告,这是一位资深证劵编辑100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任务。在里约奥运会期间,今日头条研发的“xiaomingbot”通过对接奥组委的数据库信息,实时撰写新闻稿件。奥运会开幕后的13天内,共撰写457篇报道,涉及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大小赛事,平均每天30篇以上,发稿速度几乎与电视直播同步。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