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抖音”APP透视移动短视频社交效果

杨天天 杨若凡 刘帅

2019年10月09日10:13  来源:今传媒
 

二、“抖音”APP面临的社交困境

(一)“算法”是双刃剑

“抖音”的成功离不开其背后精准的算法,正是因为其背后的算法记录用户的浏览行为,并根据其浏览行为推荐给用户更符合其喜好的短视频,从而增强用户粘性。但是正是因为“算法”的精准,使得“抖音”用户更愿意停留在“推荐”的栏目中,享受着算法精准所带来的快乐,而忽视了“关注”中的弱社交关系以及与“抖音好友”的社交。

普通用户没有能力去关注自己“真正喜欢”的一套账户,用“订阅”的方式来获取内容的方式只有在高知分子身上才能实现,这已经是得到验证的了。除非是机构号,否则对普通人来说,无法持续稳定地输出高质量内容。这也成为用户因为一段视频而关注发布该视频的发布者,但是该发布者之后的视频也许不能总应该关注其用户的喜好,久而久之,“关注”栏中的信噪比较低,用户便不再青睐“关注”栏中的推送内容,刚刚建立起的弱社交关系也因此而被打破[7]。

因此,我们可以说,在“抖音”APP上,内容“算法分发”的效率,要远高于“社交关系分发”。由于用户的喜好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精准的算法总能捕捉到这一变化,并推荐不同的、更加丰富的内容,使得用户很难与视频发布者以及用户与用户之间产生持久的社交关系。

(二)早期产品设计、运营给社交带来困境

最早的关注流是列在“首页”栏里与“推荐”和“同城”并列,后来才单独列为一个栏目。早期的产品设计中,无论是推荐还是关注,都是往下刷动就直接可以看新的视频,不需要更多操作,相比于“快手”APP(快手视频往下刷就是评论区),“抖音”的用户更容易,也更倾向于不停地向下刷新,除非对于非常感兴趣的视频内容才会驻足到评论区,这种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对于评论区互动的关注,自然地,会使互动在此处减少。

早期“抖音”APP的种子用户是“最酷炫的那批人”,最早期的视频大量的也是那种运镜“技术流”和手势舞的,这种视频除了让人觉得炫酷之外并没有让用户之间产生互动的欲望。“抖音”早期的运营是忽视个体特征的,早期的“挑战”(话题)机制教育了用户,但也导致了大家都只用几套音频拍类似的东西东西内容过于模板化。而这样的“话题”在早期占了一个栏目,这导致的“千人一面”让用户失去关注的欲望。另外,同质化的内容大多,而这些内容往往只会激发用户一次的互动欲望,用户不会对同质化的内容再浪费时间进行多次评价与互动。

除此之外,在用户体验上,产品的设计也存在着不合理的因素,例如,当用户关注某一视频的发布者后,想要与其私信发送图片,此时系统会自动提示,只有互相关注才能发送图片,但是在“抖音”平台上一些发布者动辄几千万粉丝,没有办法一一回关,这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下降,也是的私信社交的门越开越小。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推荐阅读

“2018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举行
  “2018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11月10日在厦门大学举行。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秘书长梁建勇,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彦,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等与会并致辞。
【详细】“2018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举行   “2018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11月10日在厦门大学举行。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秘书长梁建勇,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彦,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等与会并致辞。 【详细】

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11月7日至9日在乌镇召开。本届大会以“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
【详细】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11月7日至9日在乌镇召开。本届大会以“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