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本网原创

战疫情,我们在!人民网战"疫"人在后方一样"拼"

2020年05月13日09:19 |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小字号

*第一期:战疫情,我们在!听听人民网前方记者的心里话

编者按: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除了主动请缨、逆行奔赴武汉的前方报道记者,人民网还有许多在后方抗“疫”地编辑、记者,他们同样在为这场大战竭尽所能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作为奋战在后方的个人代表,在人民网举办的“战疫情,我们在!——人民战‘疫’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事迹报告会”上,丁涛、关萌、王晓峰讲述了自己的战“疫”故事。

 

 

丁涛在人民网工作平台

丁涛:不同的战场,同样的使命

1月24日除夕,我在单位值班。那时的我不会想到:8点52分的一条微信将改变我后面50多天的人生轨迹,并最终把我带到这里。

“咱们有没有哪位记者编辑文字比较细腻的?考虑到日记需要持续写,后方需要一个人,无论身处何地,可以每天帮助前方编辑甚至改写。”时间、空间、生产方式、产品属性,人民网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叶蓁蓁的要求直接定义了我所从事的工种的特性,也开启了我的“黑白人生”。

前方记者轮班写,后方可我一人儿“造”。50多天,我配合前方同事完成了40篇日记。比前方远、比后方近,是我这段日子最深切的体会。其实,要一直熬夜也还行,最痛苦莫过于时黑时白、忽黑忽白。虽然辛苦,可前面有深入一线的兄弟姐妹;后面还有永远都是第一时间反馈修改意见的领导。想到他们,也就咬牙坚持了下来,肚子上多出来的10多斤肉,也成为这段日子的一个见证。

要说收获,战“疫”报道让我对编辑的自我修养有了更深刻的认知。编辑这活儿其实特别简单,这当然不是说过程简单,而是终点简单。因为它纯粹:它有且只有一个服务对象,就是你经手的稿件;有且只有一个工作目标,就是把你经手的稿件改好。

要实现这个目标,后方编辑要善于和前方记者对话,“人物最打动你的是什么?”“还有哪些可以突显他的这种特质?”这是我跟前方沟通最多的两个问题。

要善于和报道对象对话,要钻进去成为报道对象,也要跳出来当旁观者。就像《此去无处话相“思”》这篇日记,既要表现吴石磊失去爱人内心的悲怆,更要通过我们的报道给他和其他读者温暖和力量。

要善于和受众对话,给所有情绪都找一个出口。《我的城,我来救》发出了战“疫”初期武汉人积极自救的呐喊;再比如《武汉,要有光》,它不只是鄢明俊镜头里有光、有力量的武汉。当我们看到这个标题和这篇日记,会感到里面的人情味儿。

对我个人而言:我一直对文字有一种特殊的情感。码字是我保持思考、保持敏锐以及与自己对话的方式。这个过程很像我去年两会创作刘兰芳两会评书的体验:沉浸在自己构造的文字世界里,痛并快乐着。

不同的战场,同样的使命。感谢公司领导的信任和部门黄维主任的支持,让我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参与到疫情报道。还要感谢所有从前方发回日记的同事,你们让我看到了我们所从事的职业身上最闪耀的光辉。与你们共同战“疫”,是我的荣幸;这一轮又一轮的“相爱相杀”结下的战“疫”情,我将永远珍惜。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 未来这些措施让网络空间更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