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傳媒 >> 傳媒視線專題版 >> 傳媒視線第314期:熒屏"秀"來"秀"去 勿要娛樂至死!
【現象】一哄而上
【觀點】細分是趨勢
    • ■尹鴻:綜藝節目同質化、跟風嚴重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尹鴻:催生節目評委比誰大牌的怪現象,是因為綜藝節目同質化傾向,一個節目成功,千萬個節目跟風,不出奇招就不能成功。

    • ■台灣“綜藝教父”王偉忠:選手最重要
          對選秀節目時下紛紛聚焦拼評審大牌程度怎麼看,他直言這樣做不長久:“評審再強也還是表演的選手最重要。一個評審能講多少話?一個人的知識水平能到什麼程度?任何節目都是選手最大。評審都是綠葉,都沒那麼偉大的。”【詳細】

    • ■電視人李曦:細分成必然趨勢
          “從節目本身來說,細分也勢在必行。”李曦透露,“蛋糕就這麼大,如果都與別人選擇一樣的定位和模式,肯定很難在這輪比拼中勝出。所以大家都在尋求新的形式、新的定位。這樣對觀眾來說,才具有吸引力。【詳細】
【反思】娛樂有底線
    • ■引進中提升原創能力
          學習和引進只是道路之一,若不在學習中發展自己,不在引進中提升本土化的創造能力,永遠隻會拾人牙慧,甚至在泛濫成災的照葫蘆畫瓢中將市場做死。更何況,電視台自身也處在一個競爭激烈的“秀場”裡,真正有獨到的看家本領,才能笑到最后。

    • ■不能“娛樂至死”
          毫無疑問的是,選秀節目刺激與滿足觀眾的“成本”將會越來越高。或許,到了臨近崩潰的邊緣,娛樂會成為政治的最后一劑強心針。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對這一切有所卜測:“人們感受到痛苦的不是他們用笑聲代替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笑以及為什麼不再思考。”
調查
對於各種選秀節目,您怎麼看?
豐富電視熒屏,增加電視台收入
讓群眾工作之余可以放鬆心情
選秀越來越不純粹,就是為了吸引眼球
除了娛樂之外,毫無價值可言
一夜成名的“造星”容易誤導青少年
選秀有利有弊,不能籠統地以偏概全
媒體評論
■人民日報:還有什麼不可以娛樂
    娛樂節目的特點就是速朽,所以,花樣翻新,奇招迭出,不斷制造新的娛樂看點,直至引進外國版權,在許多人的眼中,正成為一種“核心競爭力”。【詳細】
【人民日報:“秀”戰熒屏,誰是贏家】
■人民日報海外版:“選秀”娛樂之外的價值發現
    電視選秀的價值在於娛樂和選星,因為有了“超女”、“快男”,熒光屏前人們笑聲連連。當然,選秀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娛樂和造星,還有許多“閃光點”。但凡喜愛選秀節目的人不難發現:選秀不光好看,而且孕含著不少積極向上的東西。【詳細】
■新華網:選秀節目,是好才藝還是好感動?
    不知從何時開始,各衛視的選秀節目幾乎都走上了“感動”路線,除了展示選手才藝,挖掘參賽選手“背后的故事”,“賺眼淚”成了一個必有的環節,關注度甚至蓋過了選秀本身。【詳細】
■羊城晚報:觀眾和選秀節目:誰消費誰?
    作為觀眾,我們在消費娛樂選秀節目的同時也正在被節目消費著。這是一種雙向的利用。而選秀節目的全部意義在我看來就是對觀眾消費的消費。【詳細】
■北京晨報:選秀不必矯枉過正
    這些事實既不必以博眼球為出發點讓選秀刻意大吐苦水,也不能單純就為了不煽情的條條框框而爛在肚子裡,情之所至自然就好。如果開唱前三令五申讓選手們hold住喉嚨、讓觀眾管住眼淚,豈不就變成了另外一種矯情。【詳細】
網友留言(點擊查看)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