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24小時滾動新聞

[中國新聞出版報]新聞工作者該以何種姿態履職

2013年03月26日14:41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報    手機看新聞

  “我們不是這片土地的過客和看客,更不是主宰著真理的‘王’……記者這個職業和手中這支筆,可以說重如千鈞。我們要用它來傳遞溫暖和力量……”3月25日,《湖北日報》的《“我是建設者”大討論》專欄在二版頭條刊發首篇文章,引起了業內外的強烈關注。

  事實上,“我是建設者”大討論緣於一位老新聞工作者語重心長的來信。3月22日,《湖北日報》在重要版面全文刊載了這位老新聞工作者的來信。

  這位老新聞工作者在信中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當前新聞媒體出現的一些不良現象:“有的媒體編輯記者對正面報道和建設成就宣傳熱情不高,認為缺乏新聞價值,但對負面新聞卻興趣十足,常常一擁而上﹔有的媒體對主旋律影視作品報道僅三言兩語,對一些影視明星的風流韻事卻連篇累牘﹔還有些媒體喜歡從互聯網網站上‘扒’新聞,導致經常出現虛假不實報道,嚴重影響新聞報道的公信力。”令他感到愕然不已的還有:“身邊有的同行習慣以‘黃鶴樓上看翻船’的心態看待社會發展中的問題,或者以‘無冕之王’的口吻指責從事實際工作的同志﹔有的同行,特別是青年同行甚至以‘打醬油的’自稱神聖的新聞工作崗位。”

  針對新聞界出現的這些不良現象,這位老新聞工作者在來信中表達了自己的態度:“新聞工作者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是全社會各行各業建設者中的一員,而絕不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局外人。因此,遇到社會問題,我們應該與廣大人民群眾同憂樂、共患難,絕不能有‘黃鶴樓上看翻船’的‘看客’心態,也不應該有高居人民群眾之上的‘無冕之王’錯覺。”“新聞媒體是社會現象的‘放大鏡’,是社會輿論的‘擴音機’,新聞報道的毫厘偏差都可能對現實生活產生倍加效應。心態的失准很容易帶來報道的失誤。”因而,他向廣大新聞工作者發出呼吁:“我們必須以社會主義建設者的姿態自覺擔當社會責任,熱情謳歌推動社會進步的人民群眾,科學對待社會轉型期的社會矛盾,努力凝聚中國力量,共同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實現我們的中國夢。”

  3月25日,《湖北日報》開辟《“我是建設者”大討論》專欄,刊發了該報年輕記者付勤寫的首篇討論文章《記錄時代的奮斗史和光榮史》。

  “可以說,我們新聞界目前存在的很多不良現象都與缺乏建設者意識相關聯。”《湖北日報》有關負責人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全文刊載此信並開展“我是建設者”大討論的初衷就是讓全社會共同來回答這位老新聞工作者提出的問題,“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同志走上新聞工作崗位,在國內外復雜的政治形勢和市場經濟背景下,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角色姿態履行自己的職責使命?希望有更多的新聞人來思考這個問題,更希望新聞界的同行用自己的實踐科學地回答這個問題”。

  編后

  一封老新聞工作者來信提出了具有很強針對性的問題,新聞工作者的報道隻有具備建設性,才能被人民信任,才能形成公信力和品牌效應。這一點本來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正是由於一些新聞工作者並沒有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角色定位,時常流露出“局外人”“旁觀者”意識,甚至“無冕之王”心態,有的還有“唱衰”的偏好,從而使某些新聞報道偏離人民群眾的需要和社會發展方向。《湖北日報》以刊發此信為契機,開展大討論,意義重大。樹立和強化社會主義建設者的主體意識,消除和杜絕當前新聞界存在的一些不良現象,是每一個新聞工作者不能回避的根本問題。本報希望報界同仁及社會各界人士就信中涉及的問題展開討論,歡迎讀者踴躍來稿。(朱俠)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