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本土小片成對戰好萊塢主力 

暑期檔國產大片缺位 中國電影不能“贏小失大”

劉  陽

2013年09月05日08:18    來源: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制圖:宋 嵩

  開學的號角,宣告今年電影暑期檔結束。在長達兩個多月的檔期中,中國電影沿用上半年的策略,以一批中小成本、現實題材影片,與密集轟炸的好萊塢大片同台較量,基本實現了有效抗衡。這樣的結果,足以証明中國電影歷經10年產業化改革已取得質的飛躍,但異常激烈的市場競爭也釋放出新的信號:國產電影不能僅靠“小片”出奇制勝,市場也期待高質量、高規格的國產大片。

  ——編  者

  

  搶眼

  暑期檔9部國產小片票房過億,在本土市場有實力與好萊塢抗衡

  在近3個月的暑期檔裡,整個電影市場票房收入超過5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逾40%。尤其令人驚喜的是,在《環太平洋》、《驚天危機》、《速度與激情6》、《侏羅紀公園》等進口大片高密度上映的壓力下,國產影片仍然保持了較強的對抗能力。

  截至8月25日,國產影片市場份額雖較上半年62%的水平有所下滑,但仍高達58.5%。而在暑期檔16部票房過億的影片中,包括9部國產影片和7部進口影片。這一系列數字,顯示出中國電影在與進口影片的市場較量中,正迎來一個重要的拐點——從過去完全被動的局面,轉向在本土市場獲得與好萊塢抗衡的競爭實力,從而基本告別了持續多年的低迷期。

  “暑期檔國產影片的市場表現為從業者提供了強大信心。雖然國產片的實力已較過去有了很大提升,但在面對好萊塢時,中國電影必須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必須具備更加強大的應對能力。”新麗傳媒副總裁張文伯說。

  2012年,中國市場以逾170億元的票房收入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人再囧途之泰囧》、《西游降魔篇》短時間內連續創下逾2億美元的票房。在北美市場發展趨於平穩的情況下,中國市場成為好萊塢片商眼中的一塊“肥肉”。“現在隻要是在中國發行的電影,其票房成績在亞太地區總是名列前茅。”二十世紀福斯亞太區高級副總裁柯頌德說。據悉,《驚天危機》、《環太平洋》等進口影片,在中國的票房遠超其北美票房收入。

  面對來勢洶洶的進口片,暑期檔的國產影片依然靠“小片”打天下。《盲探》、《一夜驚喜》、《激戰》、《一場風花雪月的事》等中小成本作品,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維持著國產片的市場佔有率,但國產大片的缺位將成隱患。“從去年年底至今,在經歷了一個國產中小成本影片的高度亢奮期之后,市場已經表現出對國產大片的飢餓感。接下來的市場競爭中,中國電影必須積極調整產品結構,才能獲得更多的主動權。”張文伯說。

  分眾

  一線城市觀眾更挑剔電影品質,國產小片在二、三線城市較有優勢

  近年來,隨著影院建設在二、三線城市的鋪開,中國電影的市場規模迅速擴大,這為電影產業分眾市場的出現提供了現實基礎。

  電影產業評論人王義之對藝恩咨詢提供的近幾月所有日票房數據進行了分析。他將有票房產出的327個城市按票房規模分為A、B、C三類。其中,A類城市18個,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型城市為主,是目前票房產出最高的城市﹔B類城市47個,以經濟欠發達的省會城市和經濟發展較好的二線城市為主﹔C類城市262個,以經濟欠發達的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為主。雖然C類每個城市產出的票房在全國總票房中所佔比例非常小,但它們卻是目前中國電影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的新增長點。

  而在王義之選取的今年暑期檔10部影片樣本中,進口片票房在三類城市的市場份額呈現出逐級遞減的趨勢:在A類城市佔57.9%,在B類城市佔53.1%,在C類城市佔47.1%。業內人士認為,這樣的票房分布態勢,與各級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費結構、觀影習慣的成熟度及觀眾閱片經驗等關系密切。

  過去10年間,一線城市高速的經濟發展極大拉動了文化消費能力,3D銀幕、巨幕等高規格觀影形式得以推廣。在大片的培養下,這些城市的觀眾已然對電影品質具有較高要求。相形之下,二、三線城市的居民消費文化尚未完全形成,高端影廳建設也未能迅速跟進,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當地觀眾對視覺大片的觀影熱情,而國產中小成本、現實題材影片的“接地氣”,則直接給觀眾帶來了文化上的親近感。

  “國產中小成本、現實題材影片固然為中國電影產業提供了一種與好萊塢大片迥異的差異化發展路線,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就是中國電影無往不勝的通關令牌。從長遠看,中國電影產業要獲得更好的發展,必須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高質大片。”王義之說。

  飢渴

  大片特有觀影體驗具備強大號召力,電影發展需要“兩條腿”走路

  當前城鎮化進程的推進,為中國電影市場的擴容帶來難得機遇,但對電影產業發展的挑戰依然不可小覷。在不斷擴大的市場中,國產影片該如何佔領並夯實市場份額?

  審視一線城市居民的電影消費,就可發現這一培育經歷了一個由大片刺激和帶動,進而形成觀影習慣,並對影片質量提出更高要求的過程。在業內人士看來,二、三線城市甚至三、四線城市,勢必也將經歷一個類似的發展路徑。高品質影廳的普及、閱片經驗的豐富、文化消費習慣的養成,都會讓這些新興市場觀眾的電影口味越來越挑剔。而大片在電影題材、電影語言、工業規格、科技水准等方面的特性,決定了它將成為滿足這種挑剔眼光的終極選擇。

  “在題材上突破現實局限的捆綁,在表達上呈現線性故事的快速遞進,在視聽上具有超強的感官刺激,在觀影過程中觀眾集體參與、情緒共享而達成的儀式感……大片所具有的特質讓它鮮明地區別於多媒體時代的其他任何傳播形式,使它具備了讓觀眾走進影院的最強號召力。這條經驗,已經在中國電影產業過去10年的發展中得以証明,也將在未來的發展中得到進一步印証。”張文伯說。

  “經驗告訴我們,中小型城市的消費趨向其實還是跟著大城市走。中國也不例外,其他省市的文化潮流都是由北上廣一類的大城市來引導。”柯頌德說,要讓觀眾願意不斷進電影院,最好的方法就是提供好的觀影體驗。

  而對於今天的中國電影來說,堅持差異化路線與制作更多大片“兩條腿”走路,或許才是獲得下一步發展的最佳選擇。

  《 人民日報 》( 2013年09月05日 13 版)

延伸閱讀: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