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武漢4月13日電 (記者顧兆農、付文)“用激情燃燒自己,用理性奉獻社會”。記者是新聞事業的主人翁而不是“碼字工”,“媒體人是促進共圓中國夢的建設者,而不是這片土地上的過客和看客,更不是主宰著真理的‘王’”……連日來,湖北新聞工作者就“以何種姿態履職”話題展開“我是建設者”的大討論,引發業界和社會的積極反響。
這場大討論,緣起一位老新聞工作者的來信。這封來信痛陳當前一些媒體存在的問題:對正面報道和成就宣傳漫不經心、三言兩語帶過,對負面新聞、八卦消息卻一擁而上、連篇累牘﹔有些媒體從互聯網上“扒”新聞,致使虛假報道經常出現,影響新聞媒體的公信力﹔還有的則以“黃鶴樓上看翻船”的心態,看待社會發展中的問題。
來信說,新聞工作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是全社會各行各業建設者中的一員,而絕不是“局外人”。因此,遇到社會問題應該同憂愁、共患難,絕不能有“看客”心態、自認為高居人民群眾之上。來信認為,新聞媒體是社會現象的“放大鏡”,是社會輿論的“擴音機”,新聞報道的毫厘偏差都可能對現實生活產生倍加效應,心態的失准很容易帶來報道的失誤。因此,新聞工作者必須以“建設者”的姿態自覺擔當社會責任。
湖北省委宣傳部和省新聞工作者協會認為這封來信針對性很強,因此,決定在全省新聞界開展“我是建設者”的大討論。省委宣傳部有關負責同志指出,在國內外復雜的政治環境和市場條件下,省內少數媒體及從業人員,正面報道熱情不高,對主題宣傳策劃著力不夠,實際效果不佳﹔格調不高,獵奇媚俗現象比較嚴重﹔一些新聞評論為標新立異而偏好亮丑唱衰﹔有些輿論監督報道失度失范﹔管理不嚴,隨意刊發互聯網上的稿件,導致虛假不實報道時有出現。
3月22日,這封來信在《湖北日報》刊發后,引發社會熱議。湖北日報記者付勤結合自己挖掘出“信義兄弟”典型的經歷說,“對這起車禍,如果著眼點停留在‘死了多少人’、‘能不能發稿’的表面,就可能只是一個災難報道,就可能讓‘信義兄弟’這個誠信典型與我們失之交臂。”她認為,作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記者要記錄的是這個時代的奮斗史、光榮史。湖北廣播電視台記者向培鳳說,一段時期以來,有的電視新聞一味走“短平快”揭丑曝光和“憤青式”新聞評論的老路,不僅削弱了媒體導向功能,也逐步喪失了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