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周芳:新聞良知是對社會負責的使命感 傳遞正能量的責任感

2013年04月17日09:27    來源:中國記協網    手機看新聞

16日,“我為實現中國夢傳遞正能量——記者社會責任”主題討論會在京舉行。圖為湖北省編輯記者代表、湖北日報經濟新聞中心主任周芳發言。高國全 攝

4月16日上午9:00,中國記協和全國三教辦結合湖北新聞界開展的“我是建設者”大討論活動,在中國記協二樓新聞發布廳舉辦“我為實現中國夢傳遞正能量——記者社會責任”主題討論會。會議就新時期增強新聞工作者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新聞工作者社會責任感的豐富內涵和自覺承擔社會責任的基本要求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推動廣大新聞工作者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為實現中國夢不懈努力。並邀請部分中央和地方新聞單位共同發起“我為實現中國夢傳遞正能量”倡議活動。

[湖北日報經濟新聞中心主任 周芳]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我曾報道過不少重大工程項目的建設者,在採訪他們的過程中受到感動和教育,也體會到建設者的艱辛和自豪。我在採訪宜萬鐵路的馬鹿箐隧道施工時,一個普通的女子運輸班深深感動了我。這些女孩多數比我小。她們開梭礦車,負責把隧道爆破后的石渣運出來。一天下來,她們的頭發沾滿灰塵,嘴裡的唾沫混著塵土。採訪后不久,馬鹿箐隧道發生特大透水事故,11名建設者獻出生命。女子運輸班的一個女孩,在巨大水浪中緊急跳車才幸免於難,而梭礦車卻被沖下山崖。為了構筑共和國的底盤,她們奉獻青春,甚至生命。

從論証到勘探,從設計到施工,百年夢想、世紀工程,正是這一個個默默奉獻的建設者用心血構筑。和交通工程一樣,民族復興的浩大工程需要一個個不辭勞苦、一往無前的建設者,新聞工作者是這建設大軍中的一支尖兵。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開工建設后,社會上曾有不少傳言,有的說工程會引發地震,有的說會影響區域氣候。如何報道這一工程,體現著媒體人的價值取向。湖北日報編輯部開設以我名字命名的專欄"周芳問三峽",圍繞讀者關注的22個熱點問題,由我採用現場調查、專家求証的方式加以解答,釋疑解惑,為三峽工程建設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在三峽百萬大移民報道中,我們也曾遇到各種特殊的矛盾。是有聞必錄、以刺激性的報道吸引受眾眼球,還是耐心溝通,做政府和群眾的橋梁?我們堅定地選擇后者,既傾聽移民訴說,安撫情緒,又認真反映民情,協助政府妥善解決矛盾。今天,當看到三峽大壩雄峙天地之間,看到長江中下游安享安瀾,看到百萬移民安居樂業,我為當初曾以建設者的姿態參與其中而深感自豪。跟建設者學當建設者,讓我體會到建設者的分量,也領悟到建設者的責任。

2010年漢江汛情嚴峻,湖北省防汛指揮部指示做好分洪准備。武漢市、仙桃市分洪區群眾緊急轉移,行洪道連夜清理。防汛一線,新聞工作者不能缺席。而得知此情時,我正感冒發燒、輸液治療。去還是不去?我想起了馬鹿箐隧道中的女子運輸班,想起了在巨大水浪中緊急跳車的女孩。沒有猶豫,我拿著採訪本,連夜趕赴仙桃,深入分蓄洪區,通宵達旦採訪群眾轉移中的感人故事,為防汛部署的實施創造輿論條件。日起日落,新聞人每天都面臨選擇、作出選擇。新聞人的每一個選擇,都將深刻地影響社會。新聞工作者將給予社會一種什麼樣的影響?我在思考,我身邊的同事們也在思考。

2010年春節剛過,武漢市黃陂區一位建筑商給幾家媒體打出求助電話:他的哥嫂春節前在河南遭遇車禍全家遇難,處理后事遭拖延,想請媒體伸出援手。春運期間,常有車禍,對此訊息有的媒體沒太重視,推諉掉了。但接到這一電話的本報社同事舒均等記者認為,生命的價值不能漠視,人命關天,就該去看看有什麼可以幫忙的。在對這位弟弟的採訪中,記者了解到,他的哥哥是為了趕著回來給民工發工錢而冒雪上路,導致車禍。

同時,他的哥哥超生,車上的3個孩子全部遇難﹔當地為不影響城市評獎,還把遇難車拖到遠離現場的其他地方。哥哥遇難后,悲痛欲絕的弟弟在沒有找到賬單的情況下,趕在大年三十的前一天,四處籌款付清了60多名工友的全部工錢!是刺激眼球質疑死者為何超生,還是追問當地為何轉移車禍現場?記者選擇了故事中最感人的部分,於是有了一篇又一篇飽含深情的報道,有了感動中國的“信義兄弟”孫水林、孫東林。

或許有人會說,這是一種偶然。但對於優秀的新聞工作者來說,這是良知驅使中的一種必然。良知,就是新聞必須對社會負責的使命感,就是新聞傳遞社會正能量的責任感。也正是在這種使命感、責任感的感召下,我的同事們日夜奮戰、奉獻在新聞一線。已故的湖北日報社副社長楊衛平身患癌症,堅守崗位,創辦楚天都市報﹔九八抗洪中,剛進報社的年輕記者趙穩波主動請纓上一線,在大堤上採訪時遭毒蚊叮咬,告別了這個世界。這樣的故事,在我身邊還有很多很多。

在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中,我們不是旁觀者、不是看客,也不認為自己就是主宰真理的“無冕之王”。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包括新聞工作者在內的每一位建設者齊心共筑,點滴奉獻。我們,或扑下身子行走大地,及時反映百姓呼聲﹔或敏銳捕捉社會信息,正確疏導輿論熱點﹔或准確解析戰略走向,為深化改革凝聚共識﹔或生動傳揚時代精神,為社會進步聚合正能量。讓我們用手中的筆和鏡頭,為實現美麗的“中國夢”添磚加瓦,負重前行。謝謝大家。

來源:中國記協網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