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部"舊瓶裝新酒難塑經典 針砭時弊犀利不再有--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編輯部"舊瓶裝新酒難塑經典 針砭時弊犀利不再有

默言

2013年04月26日07:33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眾主演舞台化的夸張表演,是《新編輯部的故事》一大特色。

  《新編輯部的故事》

  導演:鄭曉龍 王建軍 編劇:鞏向東

  主演:呂麗萍 黃海波 陳好 王千源 焦俊艷 井柏然

  播出:北京衛視、東方衛視 推薦指數:★★★☆

  彈

  舊瓶裝新酒難塑經典

  針砭時弊犀利不再有

  拿舊瓶裝新酒是最近幾年電視劇的潮流,創作者為了迎合新的服務對象——從當年的70后、80后轉向90后,結果改得不倫不類,新版《紅樓夢》如同鬼片,《新三國》漏洞迭出,對白差錯層出不窮,《新西游》打著東方魔幻片的旗號,最后表演和特效讓人無力吐槽。《新水滸》算是稍有誠意,可惜仍然在演員選擇上有失偏頗,為了照顧受眾,強加女星戲份,失去精華。《新編輯部的故事》同樣如此。

  90后逐漸成為收視主流是事實,老劇新拍創新也是事實,但這不代表以此為名,堆砌冷飯殘羹,形式創新而不注重內容內涵。新版首集中,戈玲打電話給已成了大腕的李冬寶以求用明星效應促進發行量,代接電話的經紀人耍大牌,“你才結婚了!你全家都結婚了!我們冬寶可是從沒結過婚的,我們冬寶出席葬禮也是要出場費的!”這令人會心一笑的反諷環節,僅此一次,后面更多的是俗套惡搞。

  舊版有馮小剛和王朔的編劇組合,葛優、侯耀華這些當時還年輕的實力派演員主角,北京人藝的老戲骨張瞳和呂齊等甘當綠葉,讓當時這部看似不太典型的情景喜劇轟動了全國,隨后引發京味室內劇的熱潮。該劇勝在對社會尖銳問題的諷刺和調侃,符合時代特色的冷幽默,編輯部性情迥異的工作人員的頻繁思想碰撞,以及治愈性但都符合常規認知的結局,如今對比老版關注現實、略帶針砭時弊色彩的台詞,“新編輯部”束手束腳,大多數是編輯們拿身邊同事或自己調侃,不痛不痒,似乎在尷尬討笑。□劉淼

  挺

  表演對得起前沿探索

  台詞經得起歲月考驗

  22年前,由葛優、呂麗萍等主演的《編輯部的故事》曾造就一代人心目中的經典。盡管開始看《新編輯部的故事》時,感覺和老版本的《編輯部的故事》風格完全不一樣,甚至覺得演員的表演很夸張,但是看了幾集之后,慢慢也適應了這種表演風格。甚至認為該劇有一些很獨特的方面,比如在喜劇手法上和調侃方式上有了新的嘗試,通過具體劇情化演繹出來,演員的表演也更加夸張和小品化。除了有解說,劇中人物還有大量內心獨白的外化表現。尤其是每集結尾,有位美女舉起下集預告的牌子走進來,讓人眼前一亮。這些可以稱得上是對內地電視劇的創新。

  同時,《新編輯部的故事》也沒有忘本,台詞不乏精彩。為了迎合年輕觀眾的口味,加入了很多當下網絡流行的段子。在第六集《招聘啟事》中,就有很多經典台詞。安妮在說服歐小米不要辭職時說“要想發展好,完全看領導。”可以說是她自己的心得體會。而像“夾著尾巴做人,槍打出頭鳥”“審美已經OUT啦,現在是審丑時代”“男人是晚熟動物。那女人就是早熟動物嗎?”這樣的台詞,相信也會經得起歲月考驗。

  沒有爭議的影視作品從來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好作品,如果我們還以22年前的眼光來評判這部電視劇,就顯得脫離時代了。何況,《編輯部的故事》在開始播放的時候,也是遭到很多觀眾排斥的。中國影視作品現在缺的不是思想性而是藝術創新,相信這也是主創所追求的。□代軍他哥

  ■ 觀眾簡評

  支持派

  沒看過老版,新版這些演員蠻有眼緣的,最重要的是喜劇比抗戰、諜戰、狗血家庭劇,好看多了。□NewOLD

  說葛優不演,然后選擇不看的,嚴重懷疑是托。TVB翻拍各種劇,也沒見梁朝偉、劉德華回去,一樣有觀眾喜歡。大家看的是內容,是故事,不是臉。□墾丁牛

  反對派

  光看劇照就夠了!□大果粒

  老版和新版同期播出,這不是明顯砸場子嗎?而且深夜檔的老版收視應該更好。懷舊的觀眾更不會看新版。□Rlax

  低俗鬧劇,以前的味道蕩然無存,余味、萬人迷有點讓人出戲,看了兩集,隻能說,難為戈玲了。□小妖

  中間派

  從導演角度,還是相信鄭曉龍的能力,繼續追看。好多經典的電視劇重拍后得不到認可,不是質量不好,而是以前的回憶太美好。□reborn

  得承認,網上段子用得不少,但春晚小品用的比這個劇多吧,而且還用得生硬,這劇起碼緊扣主題。□doudou

  翻拍年年有,何必今年如此動氣?金庸、古龍等原著都是被人糟蹋,鄭曉龍人家自己突破自己的作品,我們就不必強出頭了。□默言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