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9日在全國公映的影片《廚子·戲子·痞子》是第六代導演管虎編導的首部商業轉型之作。這是為劉燁、張涵予、黃渤三位金馬獎影帝量身定做的影片,如片名所示,三人依次主演賤廚子、陰戲子、賴痞子。三位影帝以“零片酬”出演,並聯合擔任影片的出品人。管虎表示,導演和演員直接參與投資,這種以片酬入股、分票房的獨立制片模式在國內尚屬首創。
片中的電影語言和人物角色另類、戲謔而荒誕,對白夸張有趣,帶有發散性的特點,打破了以往國內常見的主旋律電影和類型電影的成規與慣例。雖然從片名開始,管虎就准備將商業進行到底,但他仍然不遺余力地在固有期望和新奇之間,尋找突破點和平衡點。《廚子·戲子·痞子》作為泛類型電影,超越了一種類型的規則。影片並非簡單地再現傳統和成規,來追求類型的一致性,而是在綜合使用不同類型元素時又能與某一類型的其他電影產生區別。管虎一直以來堅定地認為,電影創作一定要追求個人特色。他在這部影片中融入了漫畫、游戲、舞台劇的風格,有意放棄了連貫、單一的線性敘事,而是以相互交叉、相互重疊、急速倒退、插敘倒敘的方式來重構非線性敘事。此外,影片還通過分割畫面表現人物的聯系,推動情節的發展,運用聲畫對位法達到視覺和聽覺上的移位和反諷。
“戲中戲”具有較高的商業情感效應。作為明線,它在構思上借鑒了昆汀·塔倫蒂諾影片中逆向而行的瘋狂思維、奇思妙想的幽默元素。為了給三人的瘋癲找到合理性,影片必須在暗線上揭示廚子、戲子、痞子的真實身份。影片結束之后,觀眾會出乎意料地發現導演並不是在架構一個鬧劇和一個正劇的敘事框架,而是用心良苦地通過一幀幀老照片將虛構的小人物定格為有據可考的真實人物。懷想昔日在燕京大學的青蔥歲月,三四十年代社會的凝聚和傳統的溫情得以復現與建構。對照現代青年對愛國精神的困惑茫然,影片在深層次上想表達的是生命經驗的一種歷時比較。奇幻奢華的瘋癲玩鬧沒有被主旋律沖淡,反而與朴素淡雅的懷舊之情混搭在一起。當然,整部影片的藝術基調也因之讓人感到無所適從。或許,導演完全可以不斷尋找並挖掘“進步的”或“顛覆性的”的類型元素,但不能在求新過程中失去對自己電影的理解及掌控的力度。
(儲雙月 作者系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藝術研究所副研究員)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