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在出演男一號的同時,文章也擔任起了導演。
《小爸爸》中,文章側重於講述一個男人的成長。
一路演過了小男人、小老公后,如今,文章開始出演小爸爸。正在東方衛視及優酷上播出的《小爸爸》,講述了80后於果遇到突然出現的兒子后發生的故事,“天上掉個孩子,而且已經六歲了,是我的話,我肯定躲。”這是文章首次當導演的作品,生活中早早就當爸爸的他在劇中沒有過多加入育兒經,而是側重於一個男人的成長歷程。
“片酬太高”是近年來常與文章挂鉤的一個話題,在採訪中,他表示:“我的片酬只是在年輕演員中合適的,不讓制片方為難,不讓自己委屈。”在他看來,被傳片酬高如同自己老被傳與馬伊琍離婚,“要是你議論我你快樂,那就議論吧。”
《小爸爸》不能拍成“馬伊琍育兒經”
新京報:《小爸爸》的完成度達到了你的預期嗎?
文章:我最初想給大家的就是歡樂、溫暖,這是我的“三觀”。從導演角度來說,我拍不了特別勾心斗角的戲,這不在我意識形態之內。
第一次做導演,不是那麼有經驗,故事把控上有些過於個人化,或者過於極致。我現在得到的反饋,大家對於果多少有點不喜歡,可能他轉變前的鋪墊有點長、對於孩子的行為有點過了。
新京報:跟孩子演戲是不是很難?
文章:一定要鼓勵。你不鼓勵他,他會越做越不好。一個孩子還好,別來一群孩子,我頭就大了。
新京報:和之前的育兒劇不太一樣,《小爸爸》更多的是展現父親和兒子一起成長的過程,這個靈感是怎麼來的?
文章:源於我女兒的降生。馬伊琍在育兒上是特別“奇葩”的人,懷孕過程中看了無數文獻、書籍,上網各種搜,她就是一個育兒專家。但照這個路數,寫著寫著就成說教了,成了“馬伊琍的育兒經”。我轉念一想,那不如寫個不靠譜的爹。
新京報:你女兒出生時你是什麼狀態?
文章:我女兒第一次叫我爸爸時,我才第一次意識到我當爸了。第一次看見女兒時,沒那麼強烈的感覺。女兒降生那一晚,我學會換尿布,但感覺還是“來了個玩具”。
我太太的月子是我伺候的,沒請月嫂。那時我和太太統一戰線,對付這個小東西。那一個月,我從女兒的哭聲中分辨出她餓了還是渴了。
周星馳說我是“新一代喜劇之王”
新京報:和周星馳合作《西游降魔篇》時,有從他身上學到什麼導演技巧嗎?
文章:我開機前都是蒙的,一遍遍看他所有作品。到了現場,開始其實我是拷貝周星馳,他就跟我說:“啊,文先生,我們不用這麼緊張,你是新一代喜劇之王,演我沒用,用你是有你可貴之處”,很鼓勵我。
演他的戲,更大壓力是,他一做示范就全傻了,所有人都樂得不行,很有壓力。這個戲,他為我改變了很多他的習慣。
新京報:你第一次當導演,又這麼年輕,怎麼在片場樹立權威?
文章:沒有什麼“導演權威”,大家都是要看你的活兒。第一天去,看你是不是一場戲要拍5個小時。一說“權威”,就是人家不願意給你干這事。
新京報:你還有沒有別的題材想拍?
文章:我可能會拍一個翁婿的。翁婿關系我處理得特別好,我很體會老丈人的心情,倆人一起分享女兒,女兒永遠不會不愛爸爸,她只是找個男人更愛她,你隻要愛這個女兒,什麼事都沒有。
這跟媽不一樣,媽媽對兒子是有佔有欲的,兒媳婦是來把我兒子拐跑的,我疼兒媳婦是為了她要對我兒子好。翁婿沒有這麼復雜。
角色好、戲好、錢多,好事不能全佔
新京報:從《奮斗》《失戀33天》到《小爸爸》,你的角色大多是那種貧的、有點“賤”的類型,有想過轉型嗎?
文章:轉不了,你一聽“小爸爸”這名,怎麼轉?這是演員的誤區,沒事別瞎轉,就得有點個人特色。我要去演李雲龍,那不對。一個好的演員一定是演自己,我每個角色都有文章的影子。
演員之前是演生活,最后會提煉出生活閱歷、人生感悟賦予角色,演到最后演的是文化,我還沒到那個地步。
新京報:那你就准備這麼“一賤到底”了?
文章:一賤到底也不能說不會,還沒到賤不動的時候。
新京報:一直傳你片酬特別高,《小爸爸》開機時你也說,因為外面都說你片酬高,沒人找你拍戲了,所以隻好自己演。這是玩笑話還是真的?
文章:曾經有人捧著一大筆錢找我經紀人,說就想找文章演,拍什麼你們定。我從來不干為了錢的事。什麼好事不能全讓你一個人得了,角色好、戲好,錢還多。
我也不是清高到視金錢為糞土、隻追求藝術品位,我的片酬只是在年輕演員中合適的,不讓制片方為難,不讓自己委屈。
新京報:老被以“片酬最高的演員”說事,會不會很苦惱?
文章:習慣了。(被傳)離婚這事也是,我都不知道是為什麼。大家議論你也是因為你有價值,要是你議論我你快樂,那就議論吧。
【我和爸爸】
爸教我“男人說了就得做”
我當爹才5年,我爸當了30年,他在我心中就是最好的爸爸。
我沒上過高中,初中畢業就不想學了,我覺得學數理化不是我要干的事,我媽每天以淚洗面。我是校足球隊的,我說想踢球,我爸說,那就去。我考上體工隊,在西安郊區訓練,一天12塊錢補助,那時很多了。
我從小鼻子做過三次手術,半職業運動員轉職業時,我就退了。我爹看著我說,你要干嗎,開學你同學就高二了。我想我再返回去學太沒面子了,當著我爸嘴很硬,等他們上班后,我借了高中的書看,看了一會堅定了,還是不能回學校。
有一次我送鄰居家女兒學芭蕾,老師看見我說,你長得像洋娃娃,可以搞文藝,我說這事跟我沒關系。結果老師找我爸媽聊,我說,唱歌跳舞我都不行,老師說,那可以試著當演員。我爸說,男人要有擔當,到今天你的人生你自己規劃。
換作我是我爹,你跟我說你不上學,我一定擼胳膊了。我爸還會去做我媽的工作。他永遠支持我,但他會告訴我,男人說了就得做。
【我和女兒】
對娃先鋪墊所有的東西
我跟其他家長不一樣。我女兒說,爸爸,我想學鋼琴。我看她過幾天還說不說,不說就過去了,如果還說,我會告訴她,學鋼琴好,但會手疼,很累。我女兒想想,不說話了。又過幾天,說還想學鋼琴,我說,很苦,她說,爸爸我不怕苦。我說,好,那去學吧。我就是要先對她鋪墊所有的東西。 (口述:文章 記者 劉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