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九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淺析新疆三股勢力影響下的網絡謠言傳播

方明江

2013年10月21日15:03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內容摘要]:新疆內外的“三股勢力”利用先進的傳媒技術手段,針對一些重大突發事件肆意夸大影響、扭曲事實、誤導輿論,妄圖挑起民族情緒,制造社會混亂。這使得對新疆重大輿情事件的新聞報道更趨復雜化。欲使新疆自身在面對重大突發事件時可以迅速掌握輿論主導權,就必須盡快建立相關機制,從而有效抵御謠言的傳播。

關鍵詞:謠言流 傳播形式 謠言控制 輿情監測

謠言是“在各種含糊不清的、具有危險或潛在威脅的脈絡之中產生的”[1]人類社會各個時期流傳的各種謠言常規性地存在於某種對可能發生的令人恐懼事件的憂慮所構成的脈絡之中。由於這樣的特性,謠言最初就被研究者稱為“令人恐懼的謠言”或“恐懼性謠言”。[2]在新疆,三股勢力往往借助民族、宗教來掩飾其面目,暗地裡進行非法活動。

一、宗教色彩謠言傳播的歷史起源與時下困境

宗教色彩謠言傳播的歷史因素。在上世紀40年代以來,隨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在新疆的節節勝利,國內外敵對勢力妄圖利用“泛伊斯蘭主義”來達到分裂新疆的目的。“泛伊斯蘭主義”就是一種宗教政治,馬克思曾經指出“可蘭經和以它為根據的伊斯蘭教法律把各個不同民族的地理和人文歸結為一個簡便的公式,即把他們分為兩種國家和兩種民族——正統教徒和異教徒。異教徒就是‘哈爾比’即敵人。伊斯蘭教宣布異教徒 是不受法律保護的,並在穆斯林和異教徒之間造成一種經常敵對的狀態。”[3]由於新疆是一個伊斯蘭教都佔據了優勢地位的宗教格局,所以,民族分裂勢力正是利用宗教的民族性和群眾性作掩護,在宗教的旗幟之下結成反動的政治勢力,極力宣揚宗教狂熱,把一部分不明真相的群眾引入到所謂的聖戰之中,尤其是青少年。特別是在南疆,盲目的宗教狂熱給民族分裂份子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因此,鼓吹聖戰越來越猖狂,直至制造暴力恐怖事件為止。在當下,“三股勢力”往往也借助宗教來作為宣揚自身以國家國家的一個工具。

新的傳播技術客觀上助推了宗教謠言的擴散,提高了謠言傳播的幾率和控制的難度。據《2010年新疆互聯網網站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底,全區已備案網站5930個,是2006年網站數的2.32倍,其中包含426個少數民族語種網站。全區網民總數達818.1萬,普及率為37.9%,是西部地區唯一網民普及率進人全國排名前十的省區,且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008年,《新疆少數民族語種網站發展現狀調研報告》,共調查了5個語種(維吾爾、哈薩克、蒙、柯爾克孜、錫伯)的127個網站,其中維吾爾文網站達到了103個。譬如,2009年6月27號凌晨,廣東省韶關市旭日玩具廠在廠區內118名工人聚眾斗毆,其中16人重傷,另有2名新疆籍維吾爾族工人死亡的事件最終演化成一場殘酷的暴力襲擊事件。“清風網”在這次事件的策劃中,擔當了主要的陣營和信息的中轉站。為了能夠在境內外進行各種反動活動,“世維會”及其下屬機構在世界范圍內建立了40余個網站,在境內發展信息員,“‘世維會’人員在境內建立QQ群,或在維語網站擔任網管、版主,發展關系人,在網上造謠、煽動、傳播鬧事信息;肖合來提·吾守爾在新疆的烏魯木齊、喀什、伊犁和安徽、江蘇等地建立了一個有上百名情報信息員的情報網絡……”[4]現代新型傳播工具使得謠言的傳播更加的快速化、復雜化。

二、傳播機制

1.傳播主體

從謠言傳播源角度看,造謠者越來越多,可作為謠言的素材越來越多。網絡社會化使網民隊伍越來越龐大,網民可便利地通過電腦、手機等終端介入網絡。所有能接觸到網絡的個體從某種意義上已不再是簡單的看客或瀏覽者,他們已經成為了網絡中的主體,成為社會傳播體系中把握主動權的個體,公眾語境開始體現強勢﹝5﹞

首先、新疆地區網絡謠言傳播主體可以分為有意傳播者和無意傳播者,有意傳播者指謠言的制造者﹔無意傳播則是指一般網民。有意傳播者通過大眾傳播的媒介試圖去獲取更多的無意傳播人群,從而形式一種輿論聲勢,企圖把讓所有人偽主體化,進而為其利用。

其次、新疆地區謠言傳播主體的泛化。新疆是一個民族種類繁多的地區,許多民族無論是在經濟發展水平、教育水平和認知水平上都存在的相應差異。新疆三股勢力利用這一格局來打宗教壓迫牌、民族歧視牌,這招屢試不爽,總能吸引來呼應者。

2.傳播內容

新疆三股勢力總是在尋找機會利用網絡進行謠言傳播,制造社會混亂。根據新疆近年來頻繁發生的網絡謠言事件主要表現為以下類型:一是與人物自殺、他殺及意外死亡等有關的謠言事件。在社會矛盾或問題增多背景下,各種非正常死亡事件不斷增加,由非正常死亡引發的謠言也增多。在新疆發生的許多普通刑事案件往往會被渲染成民族矛盾與恐怖勢力。2013年庫爾勒發生的普通群眾斗毆事件在網上就被謠傳為民族之間的斗爭。二是與宗教信仰,民族習俗相關的謠言。烏魯木齊“小花帽”事件本來是因為某中學在上體育課時的一個小小行為,最后卻變成了一種民族歧視與壓迫。

妄圖挑起民族情緒,制造事端,達到其不可告人之目的。

3.傳播形式

(1)鏈狀模式

鏈狀是一環扣一環,或稱之為直線傳播模式,即謠言從一個人傳到另一個人。鏈狀傳播是謠言傳播,也是一切傳播的基本模式。網絡謠言傳播自然也遵循這種傳播模式,從第一個一傳播者到另一個傳播者,原來的收者就變成了傳者。如此往復。謠言在這個過程之中,使得縱深越來越長。

2)金字塔狀傳播

金字塔狀傳播是指謠言從一個人傳到幾個人,再從幾個人分別再傳到一定數量的人,形成一種幾何倍數的傳播模式。新傳播媒介的語言功能讓這種比較典型的口傳謠言傳播模式在網絡謠言的傳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之前,比如一個人聽到謠言后通過打電話和發短信的方式把消息散播給自己的認識的人。但是當下的新媒介,在幾秒的時間之內就能達成之前的傳播效果。

分享到:
(責編:韓鑫(實習生)、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