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九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新媒體環境下報紙號外在重大突發事件中的作用【2】

——以“蘆山4·20地震”后報紙號外為例

2013年10月21日15:16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三、新媒體環境下報紙號外在重大突發事件中的作用

(一)報紙號外首先是利用傳統媒體的公信力,披露突發事件,及時發布權威消息

傳遞和發布最新信息是大眾媒體的基本職能所在,在新媒體環境下,面對重大突發事件,各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會利用自己的傳播優勢爭先報道,網絡媒體中各門戶網站開辟專題進行報道,微博等自媒體上的消息也是不斷更新,力求把最新最全的信息第一時間傳遞給受眾。但是,新媒體本身存在的缺陷導致其消息的真實性和權威性不能得到保証,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必須要求傳統媒體及時發出自己的聲音。因為傳統媒體的聲音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官方的聲音,與新媒體相比,在受眾中有一定的公信力和權威性,所以在突發事件發生后,需要出版報紙號外來報道突發事件,把真實、權威的消息傳遞給受眾,滿足人們的信息需求與渴望。

即使新媒體中傳遞的信息是真實的消息,但是也不並是所有的受眾都能在第一時間獲取到,對那些第一時間沒有條件上網或看電視的民眾,報紙號外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是這部分民眾了解突發事件的主要渠道。“蘆山4•20地震”后,當地房屋倒塌、交通癱瘓、通訊中斷,群眾陷入恐慌之中,四川、重慶等省市有強烈震感,幾分鐘后,微博等自媒體成為消息發布與流動最快速的渠道。災區民眾、救援人員在第一時間以視頻、圖片、文字等方式向外界報道了災區的受災情況,對災情受災情況、救援情況、民眾情緒等進行的實時更新,對災區進行全景式的紀實報道。但對於那些沒有網絡的受眾隻能通過傳統媒體及時發布消息來獲得,這樣的情況下,報紙號外便是最有效的傳播形式和渠道。《重慶晚報》和《都市快報》、《重慶晨報》、《重慶時報》、《重慶商報》等推出蘆山地震號外,把來自前方主流媒體記者和老百姓自媒體的信息認真核實、編輯整合成號外,在車站、碼頭、步行街、輕軌地鐵站民眾聚集的地方,免費發放給第一時間沒有上網或看電視的市民,傳播權威真實的信息,動員了更多的人們關注、參與和支持救災。

 (二)、發行報紙號外可以及時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最大限度地減少謠言的傳播,進而彰顯媒體的社會責任

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后數小時內是謠言滋生最快最具影響力的時候,重大突發事件后形成的輿論模式被稱為“爆米花模式”,具有劇烈性、突變性、階段性以及多元性的特點。面對重大突發事件,報紙作為大眾傳媒不僅要反映輿論,引發輿論,還要積極主動地引導輿論,報紙應該憑借其在信息溝通、資源調動、社會協調等多方面的優勢,成為重大突發事件輿論引導的主力軍。

在新媒體背景下,網民擁有了更多的話語權和表達渠道,但其開發性、匿名性、低門檻准入等特征成為了虛假信息、錯誤信息、不良信息流滋生的溫床。在重大突發事件中,經常會有少數不懷好心的網民肆機傳播虛假消息,散播謠言,制造恐慌,當事實和謠言共存的時候,謠言往往具有更強的傳播力。而報紙號外可以借助其依托的報紙媒體的公信力,進行輿論引導,通過及時發布真實權威的信息消除謠言的蔓延。在四川蘆山4·20地震發生數小時后,網上就已出現假新聞、假圖片,有的借尋親的名義騙電話費,有的用汶川地震的圖甚至用日本地震的圖來博取眼球,更有甚者竟然說還會有9.0級以上更大地震,散布謠言,引起恐慌。於是在這種情況下,普遍受眾更願意相信報紙所帶來的准確訊息,受眾此時把對信息的可信度和權威性需求寄托於報紙媒體。號外作為報紙媒體用於專門報道突發新聞或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的載體,可以憑借其在受眾眼中的特定意義,即號外所傳播的新聞都是重大的,來獲得受眾的特殊關注和重視。所以號外在引導輿論,遏止謠言的傳播方面,可以起到很顯著的作用。蘆山4•20地震后報紙號外免費發放給廣大市民,及時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最大限度地減少謠言的傳播,進而也彰顯了媒體的社會責任。

(三)報紙號外在彌補紙煤時效性不強的同時,還能增強其在媒體之間的競爭力,展示媒體自身實力,提高知名度和名譽度

報紙作為傳統媒體具有“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的雙重屬性。在這種情勢下,大眾傳媒若要在激烈的市場中生存發展下去,必須面對殘酷的媒介競爭,去爭奪受眾市場,媒體競爭不僅包括不同類型的媒介之間的競爭,也包括同一類媒介之間的競爭。隨著廣播、電視、網絡的發展,報紙與電子媒介之間的競爭已經日趨激烈。對於重大突發事件,廣播、電視可以直播,網絡可以隨時更新,號外則成了報紙參與媒體競爭的有效形式。與此同時,報紙之間的競爭更是日益白熱化,要在眾多的報紙中間脫穎而出,任何有作為的報紙都不會放棄各種有效的競爭手段。[2] 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后,報紙號外便成為各大報紙應對媒體競爭的有力舉措,號外在報道內容上具有固定編號報紙所沒有的優勢,因為突發事件和重大事件是不會被受眾忽略的,受眾不會拒絕去了解一個全國甚至全世界都在關注的熱點話題。從這個角度上來分析,媒體應該善於利用號外的吸引力去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受眾。“蘆山4·20地震”后,《重慶晚報》、《重慶晨報》、《重慶時報》、《重慶商報》紛紛發行號外,免費發放給市民閱讀,在彌補報紙時效性差的同時還能搶佔受眾市場,提高媒體自身關注度,進而提升媒體間的競爭力。

此外,在當今品牌時代,號外是報紙媒體塑造自身形象的一種手段。報紙的美譽度和知名度是在一次次的新聞報道過程中逐漸塑造出來的,因此每當有重大新聞事件發生之時,也就是報紙展示自身實力、塑造媒體自身形象的契機。從某種意義說,如今的號外更是報紙塑造自身形象的一種公共關系策略,而不僅是報紙及時報道最新重大新聞事件的新聞紙。

(四)報紙號外作為社會發展中的特殊產物,具有記錄歷史的文獻價值和收藏價值

報紙號外是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后的特殊產物,不僅在當時具有重大的社會影響力,還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和價值。新媒體時代是信息爆炸的時代,在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后,網絡上關於事件的消息鋪天蓋地,更新時間飛快,很多重要消息也會很快被淹沒在信息的海洋中去,不能很好地保留下來。報紙號外作為一種特殊文獻,在滿足人們對特殊信息的需求的同時,也給后世留下了真實珍貴的歷史資料。如《重慶晚報》和《都市快報》、《泰山晚報》、《重慶晨報》、《重慶時報》、《重慶商報》等推出蘆山地震號外不僅是傳遞消息的新聞紙,還是這次地震的見証者,是歷史事件的記錄者,具有記錄歷史的文獻價值。[3] 正因為報紙號外具有記錄歷史的文獻價值,再加上其特殊的出版方式、精致的版面設計等特色,使得報紙號外還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四、結語

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的生產方式和傳播形態發生了重大改變,報紙號外的時效性已遠不及新興媒體,但是新媒體也有自己的缺陷,人們在新媒體上獲得的碎片化信息不能對突發事件的整體進行全面的了解和認知。報紙本身存在信息發布形式不夠靈活、時效性不強等弊端,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報紙出版號外都是必要的。從“四川蘆山4·20地震”后發行的報紙號外中可以看出:在新媒體環境下,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后報紙號外的形態已悄然發生改變,不僅注事件本身的報道,還注重內容廣度和深度的開發,在版面排版上大量應用圖片,注重圖文並茂,逐漸走進“讀圖時代”、並積極借助新媒介技術,順勢打造電子號外,改變號外的出版方式和傳播形態。但是它作為重大突發事件的記錄者、見証者的作用並沒有改變。它不僅可以披露突發事件,發布權威消息,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還可以報紙彌補時效性不強的劣勢,增強媒體之間的競爭力,同樣還具有見証歷史的文獻價值。

[項目基金]:此文章為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新媒體傳播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實踐》(項目編號09-3-058)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系:重慶大學新聞學院)

 

參考文獻:

[1] 百度百科:[O]http://baike.baidu.com/view/9275.htm

[2] 董天策 孟盈.報紙號外研究.[J]《當代傳播》.2004(2)

[3] 張 帆.論報紙號外的文獻價值.[J]《圖書館》.2007(1)

分享到:
(責編:韓鑫(實習生)、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