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九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話輪”控制分析

——以《魯豫有約》與《奧普拉脫口秀》為例

王 歡

2013年10月21日15:40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摘要] “話輪”研究是關於語言會話轉化規律的理論研究,通過分析會話中的話輪轉換,我們能夠對會話內容的傳播價值以及會話中的主客雙方話語地位有更深入的認識。本文以話輪轉換理論為視點,選取美國的《奧普拉脫口秀》和中國的《魯豫有約》為研究對象,從“話輪保持”、“話輪索取”和“話輪放棄”三個方面比較主持人在節目中的語言策略,分析兩個節目在風格上的不同之處,從而探尋提高改進談話節目主持人談話素養的方法。

[關鍵詞] 電視談話節目﹔話輪控制﹔《奧普拉脫口秀》﹔《魯豫有約》

 

一、關於話輪的理論研究

(一)話輪研究的起源

話輪分析屬於會話分析的范疇,會話分析脫胎於社會學領域,又與很多學科領域相關,如語用學、社會語言學、言語行為理論、民族方法學、社會心理學等。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Sacks為代表的“會話分析學派”(conversational analysis)從話輪研究入手,將會話分析從眾多學科中提煉出來,並發展成一門新的學科。

1964年加拿大社會學家Goffman提出:“人們對某一情景的定義是建立在與組織原則的協調一致上的,這種原則操縱著事件以及我們對這些事件的主觀卷入。” 他揭示出話語過程中的話輪分配呈現出一種有序排列的現象。其研究非常注重人際間面對面的交際,但沒有提出話輪組織的運行機制。美國社會學家Harold•Garfinkel提出“常人方法學”,指出人們在其行為和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所使用的認識和方法是某種簡化程序,他的研究更關注社會的范式特征,即社會中的人們是怎樣在彼此之間制造和維持社會世界的。Goffman和Harold·Garfinkel對社會文化的研究為話輪研究奠定了基礎。真正把話輪系統提煉出來的是美國人類學家Harvey•Sacks。他和Emmanuel•Schegloff開始從事話語分析研究,這項研究工作的研究范圍逐漸擴大,會話分析學科由此發展起來。

1974年Sacks、Schegloff和Gail·Jefferson三個人合作在<Language>上面發表<A Simplest Systematic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urn-Taking for Conversation>一文,文章系統地闡釋了話輪的組織模式和各種特點,對話輪分配和組織做了一個形式上的共性描述,形成一套新用於會話研究的參數理論 。在附錄裡他們還創造了一套復雜的將錄音轉寫成文字的規則。后來Gail·Jefferson又創制了一套更為簡單的規則 。這一規則體系自創造以來一直被會話分析研究者採用。從此,話輪研究從理論到應用方面都進入了系統的新的研究階段。

(二)話輪研究的成果與應用

Sacks等人於1974年發表的文章開啟了會話分析研究的新領域——話輪研究,這一學科揭示了表面看來雜亂無章的會話實際上所具有的基本結構和規則,改變了人們對日常會話的認識,是關於話輪研究的重要理論貢獻。

Sacks等人認為,“話輪轉換系統對一切會話來說都存在,並且是一個基本的言語轉換機制﹔話輪可以由不同的語言單位構成,在英語中,單詞、短語、從句、句子、句子組合,甚至反饋項目等都可以充當話輪。” 並指出話輪的單位並無度量限制,即隻要能夠讓話輪順利地過渡,一個詞或一個短語或者一個句子都可成為一個單元,話輪構建對於話輪的次序、話語的理解有著重要的意義。Sacks等人認為還著重闡述了話輪的組織分配規則。Sacks等人認為話輪分配總是遵循著兩個規則,規則A和規則B,在規則A中,話輪的組織分配通常有以下三種選擇。即:

1.當前說話者選定一位說話者,則這個被選定的人理所當然成為下一輪的發話者,即Current Speaker(C)→Next Speaker(N)﹔

2.當前說話者沒有選定下一位說話者,則其他任何參與者都有發話的權利,先發話者獲得下一輪話語權,Next Speaker(N)→ Next Speaker-self(N-self)﹔

3.當前說話者既不指定下一位說話人,也不預設下一步的會話活動,而是由其他參與者做自我選擇,並決定說什麼。在此情況之下,說話人也可以選擇繼續說下去,自己獲得下一輪說話的權利,即Current Speaker(C)→…Next Speaker- self(N-self)←…。

在話輪轉換過程中,規則B是會話中在話輪發生轉換處先后出現規則A的三步,即規則A是最有可能發生的,因為話輪持有者佔據主動﹔若規則A沒有出現或出現后失敗沒有發生轉移,規則B出現,即等待其他參與者主動接過話輪﹔若規則B失敗每人主動接話輪,那麼話輪持有者繼續持有話輪說話,直到第二個話輪轉換點出現重新分配話輪或者會話終止。這個模式的前提是說話者和受話者都能通過一個線索系統計算出話輪轉移相關點(transitional-relevance place簡稱TRP)。文章中圍繞著這個相關點論文提出了包括話輪的參與者和順序、話輪的長度和大小、話輪的疊加性和中斷性、話輪轉換的預設性和構建性等在內的十四個話輪轉換特征 。這些內容拓展到何謂成功的話輪轉換、話輪轉換中的語言形式、話輪和語境的關系等等,並且對話輪組織和話輪分配模式可能預見的結果做了詳細的分析。

胡裕樹先生在《<廣播電視話語研究選集>序》中指出:“廣播電視語言運用是80年代以來話語研究中人們普遍關注的重要課題,其研究成果對大眾傳播語言的研究、運用有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可以豐富現代語言學理論與應用研究。” 通過分析廣播電視語言不僅可以豐富話輪理論的研究,反過來,話輪理論的研究也對以言語為主要交流符號的訪談類節目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通過分析節目中的話輪轉換,可以看出會話產生的效果及主客雙方的話語地位結構,並使談話具有更高的交際價值和傳播效用。這也是本文研究的初衷。

二、兩節目主持人話輪轉換策略的比較分析

本文以《奧普拉脫口秀》和《魯豫有約》為研究對象。前者開播於1986年,曾經長期佔據著美國脫口秀節目的頭把交椅,后者創辦於2002年,在國內的收視率名列前茅。本文選取的語料分別來自2010年11月4日的《奧普拉脫口秀——瑞奇•馬丁專訪》和2010年2月7日的《魯豫有約——韓紅專訪》,二者播出時間接近且都以一線明星為採訪對象,因此具有較高的代表性和說服力。為使數據更加客觀,所有統計隻針對主持人與嘉賓的訪談時段,節目中穿插的資料片、場外觀眾互動以及表演環節則不計入其中。

遵循話輪轉換的理論傳統,本文從“話輪保持”、“話輪索取”和“話輪放棄”三個角度來探討電視訪談節目中主持人與嘉賓之間各自在話輪控制中採取的策略,並對主持人的話輪策略及節目風格做出分析。

(一)主持人話輪保持狀況的對比分析

話輪保持指的是發話人在同一話輪內部,通過對話輪的控制,使自己的話輪得以延續的行為。 發話者根據自己的知識結構、經驗閱歷、話題本身的內在邏輯以及受話者的接受能力等來組織語言,發話者的語言計劃與意識傾向會在話輪保持的過程中表現出來。通常,為了保証自己的說話機會,發話人會運用一些話輪未完成的標志詞,表明想繼續說話的意圖。

節目名稱 節目淨時長 總話輪次數 嘉賓佔有話輪 主持人佔有話輪 觀眾佔有話輪 嘉賓佔有話輪時長 主持人佔有話輪時長 觀眾佔有話輪時長 嘉賓佔有話輪佔話輪總長度比例 主持人佔有話輪佔話輪總長度比例 觀眾佔有話輪佔話輪總長度比例

統計結果顯示(表1),《魯豫有約》(以下簡稱《魯》)共有110個話輪,《奧普拉脫口秀》(以下簡稱《奧》)共有141個話輪,《奧》的話輪次數明顯多於《魯》。從主持人與嘉賓雙方把持話輪的數量上來看,兩檔節目中,主持人和嘉賓所佔的話輪數量基本持平,可見在採訪過程中,兩檔節目基本上都是採用一問一答的話輪交替形式。數據顯示,《奧》的話輪轉換頻率略高,其嘉賓與主持人介入談話都比較積極,現場氣氛比較活躍。為了使研究具有普遍性,本文又從這兩檔節目中各選出收視率較高的兩期,對其話輪轉換做數據分析。統計結果顯示,這幾期高熱度的節目話輪的轉換頻率都相當之高,而且,《奧》的現場氣氛明顯比《魯》熱烈,其平均話輪轉換頻率也更高。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話輪轉化頻率的快慢能夠反映出節目氣氛的熱烈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奧》中觀眾佔有12次話輪,時間佔到話輪總長度的6.12%,觀眾話輪穿插於整個節目,而不是定格在提問環節。《魯》相應的數據僅為2次和0.4%。這表明《奧》不僅調動了嘉賓表達的積極性,還給觀眾很高的參與度和話語權。奧普拉非常善於調動現場觀眾的情緒,使其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想法,節目現場中還出現過觀眾給她打耳洞的事情,觀眾的積極參與使得節目更具真實性和感染力。《魯》中觀眾相對弱勢的話語權顯然沒有達到同樣效果。另外,從演播室場景布置來看,《魯》相比於《奧》節目場景中嘉賓、主持人和觀眾的物理距離較遠,這使談話的距離感增加。

在電視談話類節目中,主持人若牢牢把持話輪不放,一般而言都是出於介紹嘉賓、補充信息、串場、評價談話內容以及調動氣氛等目的。筆者對兩節目中主持人把持話輪的原因進行進一步統計,結果顯示(如表2),魯豫把持話輪的大多數情況是填充嘉賓信息、補充信息以及對談話的內容進行回應,其話輪內容主要是圍繞著嘉賓的既有信息來展開的,如背景資料、談話內容等,從而把持著話題的核心和主題。主持人魯豫較少主動去活躍氣氛,而是把談話的大部分空間都留給了嘉賓去“說出你的故事”,整個節目走“心靈雞湯”路線,這使《魯》的生活感很強。

分享到:
(責編:韓鑫(實習生)、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