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隨著“原生態”歌手的走紅,全國各地的綜藝節目著實捧紅了一幫“平民百姓”,從揮鞭放羊的農村娃阿寶,到鳳凰傳奇、玖月奇跡、李玉剛、楊光等,成功的范例數不勝數。或許最初阿寶的成功給了許多節目啟發,隨后成功的經驗也一再復制,包括農村姑娘王二妮、庄稼漢劉大成,來自農村的“原生態”歌手越來越多,收視率也全線飄紅。為了滿足觀眾的口味,《2014年農民網絡春晚》也將帶您體驗一把“原生態”。
無論是阿寶,還是王二妮、劉大成,他們都被貼上了“原生態”的標簽,也正是從他們開始,“原生態”成為了一種流派,躋身藝術的行列,同美聲、通俗、民族相提並論。事實上,如今老百姓吃慣了山珍海味,又想嘗嘗野菜了。隨著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極大豐富,和樂壇歌手同質化的不斷加重,審美疲勞成為一種普遍現象。這時候,原生態就像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就不如這野花開得歡啊。這種本色演出,沒有被特殊雕琢,存在於民間原始的、散發著鄉土氣息的表演形態與演唱風格,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流行趨勢。
老百姓好這口,他們有沒有什麼大的投入,這種雙贏的結果何樂而不為呢。欄目制作團隊因此也接二連三地對這批非專業的“原生態”加以包裝推廣,不斷制造抓人眼球的點,利用自身獨有的平台優勢和節目流程,在短時間裡形成飯后茶余的話題討論。一個欄目,沒有娛樂性,沒有關注度,是不行的。既然“放羊的”喜聞樂見,要收視有收視,要口碑有口碑,這個推手可得當好了。這對急於成名的草根們來講,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哪還在乎是不是真的“原生態”。
《2014年農民網絡春晚》的嘉賓朱之文、石佔明、甘相偉等,都是地地道道的“原生態”,他們經過自己的努力打拼,從默默無聞到一夜成名。可見,“原生態”如此聲勢浩大,固然是因為有“原生態”特色,更關鍵的是不大為人察覺的社會心理的緣故。一夜成名,從此萬千寵愛,名利雙收。這樣的橋段還少嗎?說通俗點,這叫“屌絲”心理。都想逆襲,都想癩蛤蟆吃上天鵝肉,既然我實現不了,你這個“放羊的”可得一舉奪魁。社會上競爭越來越激烈,也越來越復雜,出人頭地的欲望也更強烈。“原生態”對普通觀眾來說,有著超強的代入感。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是我在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