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2013中國電視劇攜"歷史""家庭""青春"實現突圍

劉曄原

2014年01月03日08:3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突圍(2013文藝氣象·電視劇篇·年度關鍵詞)

  標題書法:廖 奔
  版式設計:宋 嵩

  2013年的中國熒屏,唱歌、跳舞、游戲、益智競賽、真人秀輪番登場,形成了濃厚的消費文化氛圍,無形中消解了電視劇的影響力。也因此,中國電視劇從重重綜藝節目中的突圍努力,成為盤點這一年的關鍵。

  攜“歷史”突圍——

  叫好與叫座如何雙贏

  歷史題材正劇歷來是業界寵兒。隻有資本雄厚、素質過硬、歷史興趣濃厚的創作團隊才有創作歷史正劇的實力,因而每每出現這樣的大劇,都會掀起收視熱潮。然而2013年卻畫出了歷史正劇的別樣年輪。許多大制作、大明星、大手筆的歷史題材正劇備受行業期待,最終卻遭遇收視滑鐵盧。如《楚漢傳奇》《大秦帝國》《趙氏孤兒》等,這些劇情節和人物貼近歷史真實,在視聽、造型和美術呈現上都很講究,贏得了專家圈內的叫好,但是收視率卻不理想,叫好不叫座。可以說,在這一年的歷史題材正劇面前,雅俗審美分野極其明顯。電視劇的兩難境遇也凸顯出來,一方面,作為大眾藝術必須爭取盡可能廣泛的受眾,收視率是不分社會層次的,另一方面,泱泱中華需要一批真正的歷史劇留給未來,電視劇的社會責任和文化使命不能放棄。

  必須看到,歷史題材正劇的遇冷和大的文化氛圍有關。隨著幾代學人的老去和新興學科的興起,有著深厚歷史情結的群體逐漸退出,年輕一代的視線被新的關注點吸引,歷史情結在文藝創作中淡化。除此以外,大眾藝術審美標准的改變也是重要原因。秦漢(包括先秦)劇從畫面呈現上看,顏色沉重,不夠明亮,人物造型古朴,不夠華美靚麗,歷史因素限制了視覺上的表現力。前幾年的《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等劇都不乏大制作、大明星擔綱,就收視情況來說,都不是很理想。幾年的實踐証明,這不僅是創作的問題,也是大眾的審美標准改變的問題。大眾審美焦點的移位,應當是電視劇市場研究的話題。

  攜“家庭”突圍——

  話題性和現實感如何對接

  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惑,經由媒體的推波助瀾,極易形成話題。這給電視劇創作提供了空間,也容易引起大眾的共鳴。自劉江執導的《媳婦的美好時代》走紅之后,現實題材的家庭劇就持續走高,2013年達到市場和口碑雙贏的高點。《咱們結婚吧》《第22條婚規》關注大齡男女,看看公園裡代替兒女相親的大軍、網絡相親的流行以及相親節目的火爆,就知道這一話題的親民性﹔《辣媽正傳》《小爸爸》《小兒難養》《老有所依》涉及的話題,也都是時下的社會熱點。由此可見,現實話題電視劇之所以久熱不衰,是因為其與大多數人的生活密切相關,能喚起觀眾的思考。電視劇以“深度解讀”的方式表現獨苗婚姻、育兒壓力、大齡剩女、大學生就業、職場生存、隱婚、北漂、養老等社會問題,繼承了藝術關注現實的傳統。

  但大打話題牌也使得這些家庭劇或多或少帶有討好觀眾的成分,有意增加輕喜劇的元素而不敢一問到底,回避真正的社會問題而專注於有閑、有錢的小資情調和婆婆媽媽,在真正的“現實感”和現實批判的鋒芒方面,還亟待提升。

  攜“青春”突圍——

  內容創新和形式探索如何共進

  當代軍旅電視劇是近幾年的熱點,受到青年觀眾的追捧。在和平環境中,在體育賽事缺乏亮點的時代,“我相信未來我相信明天,我相信伸手就能夠到天”的青春理想在軍旅劇中最能得到響應。這種唯一性為題材的勝出奠定了基礎。

  國防科技的發展、大學生入伍、對“80后”“90后”獨生子女的擔憂,讓社會對當前的軍隊建設有了前所未有的關注。“特種兵”系列劇之所以深入人心,就是因其“特”。青年女軍人,本就是軍中之花,如何在當代環境中克服女性的矯情和嬌氣,成為堅強和柔美並具的軍人,這一問題本身就構成了懸念。在這一背景下,《特種兵之火鳳凰》成為2013年收視排行榜中的新軍,也就不難解釋了。青春燃燒的軍旅劇既豐富了軍旅題材的表現內容,也試圖探索當代青年審美觀念在軍旅劇中的表現形式,這種探索引起的爭議同樣需要深思。

  突圍的冷思考——

  認清趨勢比總結成敗更重要

  回望這一年,成就與遺憾尚在其次,對創作傾向和對未來的預測應當是更重要的。對中國電視劇來說,娛樂至上觀念的正當化並漸成氣候,是需要警惕的趨勢。“雷劇勝正劇”已不僅是個別現象,大有蔓延之勢。如果不及時糾正,繼續唯收視率馬首是瞻,電視劇將難以避免地淪為淺薄的娛樂品。

  好在主旋律大劇帶來了2013年度熒屏的晴朗收官。領袖傳記劇《聶榮臻》和《毛澤東》都獲得良好口碑,抗戰傳奇劇《打狗棍》成為年末黑馬,不僅收視率走高,而且口碑不俗,復播率短期內直追《亮劍》。

  《毛澤東》以中國近代革命為背景,用毛澤東的一生貫穿了中國革命史和近代史,不僅成功塑造了多位黨的領袖人物和各具性格的小人物,對國民黨各級人物的表現也更加實事求是。知識階層和有革命史情結的中老年群體成為這部劇的忠實觀眾。講述“杆子幫”傳奇故事的《打狗棍》,把反毒品作為重要的敘事中心,把非法致富和正義經商這一當代主題新奇而張揚地表現出來,傳達了燕趙豪俠之地的正義、正直和剛毅,給熒屏帶來浩然正氣。它們的出現,讓我們對電視劇的突圍方向堅定了信心。

  《 人民日報 》( 2014年01月03日 24 版)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