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人民日報:面對新媒體 藝術要趕趟兒

陳  原

2014年08月28日08: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坐在北京的地鐵車廂裡,電視屏幕裡不是放映新影片的片段,就是播放國家大劇院的新節目,最近還發現,原來微信裡也可以欣賞國家大劇院制作的歌劇音樂了,隻要戴上耳機,音響效果並不差,有報道說,微信點擊量超過了10萬。在今年的國家藝術院團“演出季”裡,利用新媒體傳播信息也是一景,演出預告和精彩劇情因而走進了市民當中。

  藝術搭上新媒體的快車,可謂一路疾駛,演唱會能在線直播,彈幕電影正在走俏,上網看影視更是近幾年的家常便飯。由於方便、輕鬆,觀眾數量遠遠超過了劇場、影院。不過,除了影視外,許多藝術表演在新媒體中幾乎還是看不到他們的身影,聽不見他們的聲音,他們甚至想都沒想過自己的表演與網絡、與微信還能有什麼太深的關系,在他們看來,不就是做兩條廣告、看看吐槽嗎?

  我堅信未來的觀眾還是會走進劇場看演出、聽音樂的,但我也深信運用新媒體欣賞藝術的人數將會與日激增。因為在相當多的人尚未養成去劇場、進音樂廳的文化習慣時,新媒體就已經非常普及了,這是個我們不能不面臨的現實。這個現實雖然來得太快了一些,有點超前,但確實無法回避。

  其實,能否充分利用新媒體,與文化責任和市場意識有關。

  國家大劇院的經營理念是用藝術改變生活,所以,幾乎所有的新媒體都在他們的應用范圍裡。他們認為,新媒體更容易普及高雅藝術,那些經典作品可以通過新媒體在觀眾聽眾的心中反復回蕩,或許正因為如此,網絡、微信、手機視頻、地鐵電視,我們處處都能與國家大劇院不期而遇,大劇院的舞台由此延伸到無限的空間。

  對那些靠市場存活的影視作品、小劇場話劇、流行音樂而言,沒有傳播就沒有吸引力,沒有吸引力就沒有票房,因此,在經營中,不斷尋找新的方式傳遞信息、千方百計與觀眾尋找互動渠道,早已成為他們的生存本領。

  面對新媒體,無動於衷的,實際還是那些既不講文化責任、又不具備市場意識的院團,他們一邊繼續高喊上級不支持、觀眾沒眼光,一邊仍然強調廣告太貴、支出太大,就是沒有反思自己的經營理念是不是滯后了,就是不去反省自己的傳播力是不是有待提高。

  從前,我們的舞台演出也講多媒體,不過那是舞美和燈光,為的是追求奢華,顯示高科技。今天,演出也需要新媒體,但這是為了傳播,為了提高市場競爭力。尤其在推介藝術新作時,新媒體的能量最大,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將一個個原創作品的信息傳遞給千萬人。運用新媒體的傳播效應,就目前的狀況看,費用並不昂貴,關鍵是策劃、設計、運營水平的高低優劣和我們對新媒體的重視程度。運用新媒體,當然不是替代劇場演出,或是出讓版權,而是增強藝術作品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我們如今已經處於一個新媒體日趨發達的時代,傳統媒體需要迎接挑戰,與媒體息息相關的傳統藝術,更需要新媒體的支撐。不運用新媒體,就會失去大部分年輕觀眾,就會與市場脫節,就可能逐步削弱傳播力、降低存活率,最終還可能退出舞台。

  《 人民日報 》( 2014年08月28日 17 版)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