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台唱晚”微信公眾號
編者按:
照片上這位打扮時髦的女性,她的身上有很多標簽,她當過戰地記者,也是中共地下黨員,曾是唯一持有外交官護照的中國記者,后來還成了專門培訓外交官的教官。她到底是一位什麼樣的傳奇人物?
今日“金台唱晚”微信公眾號借人民日報原國際部主任馬世琨《傳奇女記者胡濟邦》一文,為您揭開這位老黨報工作者的神秘面紗,帶您走近這位傳奇的巾幗記者!
在出席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慶典前夕,2015年5月7日,習近平主席在《俄羅斯報》發表題為《銘記歷史,開創未來》的署名文章,文中列舉的在衛國戰爭中建立功勛的人物中有3位中國人:毛澤東之子毛岸英,時任蘇聯空軍飛行副團長唐鐸,唯一全程深入報道衛國戰爭的女記者胡濟邦。
▲2015年5月8日,人民日報一版刊登《習近平在俄羅斯媒體發表署名文章 銘記歷史,開創未來》
作為胡濟邦在人民日報工作期間的同事,我很為她感到驕傲,同時也覺得應該寫點什麼,緬懷這位20年前已經作古的前輩記者。
1967年秋,我被分配到人民日報社國際部。不幾天,就聽說部裡有位叫胡濟邦的奇特人物:30年代初加入共產黨,在國民黨政府駐蘇聯大使館任專員和《中蘇文化》雜志記者13年,因此丟了黨籍﹔新中國成立后她重新入黨的介紹人之一據說是李克農上將,與時任大使后來當上台灣“外交部長”的傅秉常關系不尋常,同時受到斯大林親自表揚……不久后,我有機會查閱胡濟邦厚厚的檔案和有關材料,才知道她的“政治之復雜、經歷之傳奇”遠超出局外人的想象。
現在看,作為新聞記者,胡濟邦在那個時代所擁有的三個“唯一”,可以說任何中國記者乃至外國記者都難以望其項背。
1
唯一全程目睹和報道蘇聯衛國戰爭的中國記者
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列寧格勒保衛戰等重大戰役的戰場,都可以看到胡濟邦活躍的身影。看看她寫出的報道題目,就足以令人肅然起敬:《莫斯科大會戰》《列寧格勒的九百個日日夜夜》《解圍前的列寧格勒》《解放后的斯大林格勒》《慶祝全民勝利中的莫斯科》……
▲1945年,前蘇聯莫斯科中華民國駐蘇聯大使館,時任大使館新聞專員兼《中蘇文化》雜志駐蘇記者的胡濟邦。
胡濟邦的戰地通訊現場感很強,讀后令人如親臨其境,深受感染。在《莫斯科保衛戰》一文中,她寫道:“德軍集中百萬以上的精銳部隊對莫斯科實施‘台風’行動,飛機狂轟濫炸,扔下的炸彈像秋天落葉一樣多,上千架飛機,每天有200架輪番攻擊和轟炸……”1945年5月9日是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日,胡濟邦在《慶祝全民勝利中的莫斯科》通訊中,抓住了這樣的鏡頭:“在高爾基大街,一位空軍英雄被十幾位女學生用鮮花包圍。在基洛夫大街,一位中年婦女緊緊擁抱著一位炮兵少校不放,說她有三個孩子,和他一樣的年紀,穿著一樣的炮兵制服,四年不見了,沒有消息!……”
▲胡濟邦在伏爾加河畔
2
唯一採訪過所有同盟國外國領袖人物的記者
在胡濟邦的記者生涯中,她曾經採訪過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杜魯門、張伯倫、戴高樂、鐵托等。此外,還有被俘虜的德軍元帥鮑盧斯。最值得稱道的是,她針對不同的採訪對象,使用相應的英、法、俄、匈牙利等語言,會講多種語言的本事以及外交官的技巧,使採訪高效、深入,寫出的報道生動、傳神。
▲在外國友人眼裡,胡濟邦是位充滿智慧與優雅的外交家
斯大林格勒會戰期間,崔可夫將軍招待各路記者。宴后,他單獨接見胡濟邦。對此,她有如下記述:
崔可夫:“在中國抗日戰爭初期,我到過中國,擔任蘇駐華使館武官,和中國人民有特別的感情,現在身邊還留著一支中國制造的大手電筒呢。今天在斯大林勒格前線見到漂亮的中國女記者,感到特別高興。”記者:“將軍單獨接受我採訪,我感到很榮幸。”崔可夫起身敬酒,記者舉杯說:“中國婦女和中國人民為將軍和你的軍隊勝利干杯!”
▲蘇德戰場上的胡濟邦
3
唯一受到多位中外領導人贊許的記者
在胡濟邦檔案中,有一封斯大林寫給中國政府的信(復制品),感謝胡濟邦為蘇聯革命作出的卓越貢獻。
▲胡濟邦
1956年,胡濟邦從外交部調到人民日報,出任人民日報常駐匈牙利和波蘭記者。當時的匈牙利,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政治敏感度很高的胡濟邦覺察到要出大事,她抓住一切機會採訪匈牙利領導人和基層群眾,在震驚世界的匈牙利事件前后,她撰寫了很多有內容有見地的報道,受到中國各階層的關注。匈牙利勞動黨總書記卡達爾訪華時,曾對毛澤東主席說:“你們派來的人民日報記者胡濟邦女士很勇敢,工作表現很出色,謝謝你們。”毛主席點頭微笑道:“是的,我從她的報道裡,曉得了你們的真實情況。”這是對胡濟邦工作的極高贊譽。
鐵托總統在他的回憶錄中贊揚胡濟邦是一位思維敏捷、大膽潑辣、很有才氣的記者。在黑山,他接受過胡濟邦的專訪。那是1946年,胡濟邦應邀參加南斯拉夫對米哈喬維奇的審判。鐵托說:“今天早上,美國一家通訊社還造謠說我在黑山翻車受傷。”胡濟邦機智地接茬:“我來給你辟謠吧!”鐵托拊掌大笑。
在胡濟邦的檔案中,還有周恩來總理用毛筆寫的對她肯定的評價。
實際上,當記者只是胡濟邦革命生涯的一小部分和一段時間。1979年她離開人民日報,隨擔任聯合國副秘書長的丈夫畢季龍去了紐約。6年期間,夫妻倆訪問了六七十個國家。可以說,胡濟邦的一生波瀾起伏和極具傳奇色彩。可惜她沒有寫自傳,也沒有見到寫她傳記的作品問世。這是很大的遺憾,她個人的遺憾,也是時代的遺憾。
▲胡濟邦同丈夫畢季龍被稱為“最美好的一對”
注: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鏈接
胡濟邦
胡濟邦,1911年11月15日出生在永康古山鎮二村,先后就讀於古山崇正小學(今古山小學)、永康縣女子師范學校、山東濟南女子高中。1927年考入杭州法政學校,開始接觸革命思想。1928年夏季考入南京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經濟系,並加入由共產黨組織的愛國群眾團體“反帝大同盟”。從1932年開始,胡濟邦一邊求學一邊參加革命活動,做了大量的地下工作。1936年初,胡濟邦到達蘇聯莫斯科,任當時的中國駐英大使館新聞專員,兼《中蘇文化》雜志駐蘇記者。她是中國派駐國外的第一位女外交官,也是二戰期間中國唯一的駐蘇戰地記者。在蘇聯13年,她目睹蘇德戰爭全過程,數次死裡逃生,寫出無數篇戰地報道,拍攝大量珍貴照片。
她採訪過斯大林、杜魯門、丘吉爾、戴高樂等世界政壇風雲人物。1949年5月,胡濟邦歷盡艱險,回到祖國擔任過外交禮儀教官。
1956年,胡濟邦調《人民日報》國際部任記者,常駐波蘭、匈牙利等國。東歐回國后,任《人民日報》國際部評論員,兼任全國記協國際聯絡部部長。1979年,胡濟邦隨丈夫畢季龍就任聯合國副秘書長一起來到紐約,任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參贊。6年時間,夫妻倆訪問了六七十個國家,足跡遍布亞、非、拉美各國,結交了各界人士和朋友,在外交界,兩人被譽為“最美好的一對”。1995年,胡濟邦病逝於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