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堂會考”進入央視 揭秘“國臉”李梓萌成長路

2016年11月08日07:41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三堂會考”進入央視 揭秘“國臉”李梓萌成長路

李梓萌1996年從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畢業后,就進入中央電視台,曾主持《新聞直播間》、《文化報道》、《國際時訊》等欄目,2006年6月首次亮相《新聞聯播》,2007年12月正式成為《新聞聯播》主持人。

李梓萌大方沉穩、充滿青春活力和親和力的播報風格贏得眾多觀眾的認可,央視總編室微信公眾號“CCTV看點”日前刊發文章,揭秘了這位美女主播的成長路。

從小愛上播音主持

1977年,李梓萌出生在遼寧省沈陽市一個普通市民家庭裡。七歲那年,李梓萌進入沈陽市和平區和一小學讀書。在學校裡,她有幸分在沈陽市最好的語言老師蔣秀英任教的班裡學習。上語文課時,蔣老師除了教閱讀、寫作,還經常給同學們講《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裡的故事,講得生動有趣。到小學六年級時,她已經展露出自己在演講、主持、寫作方面的才華。

小學畢業后,李梓萌考入了沈陽市第一二六中學,后來又進入東北育才學校學習。在中學裡,李梓萌是同學中的活躍分子。每逢有文藝演出,她不僅當主持人,還表演節目:唱歌、朗誦、舞蹈……這些活動給了她很好的鍛煉。學校裡有個播音室,李梓萌熱情高,她將學校的一些好人好事寫成通訊,在學生廣播台播出﹔加上她播音時語音流暢,聲情並茂,她主持的節目受到學校廣大師生的歡迎。這為她后來走上新聞播音崗位打下了基礎。

《國際時訊》首位主持人

1996年7月,李梓萌以遼寧省專業分數第一名的成績如願考入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一進學校她就發現同學中很多人都跟她一樣是當地的“高考狀元”,彼此間的競爭非常激烈。除認真學習專業課外,她勤奮學習播音知識,揣摩播音技巧,還選修了相關的學科,加強各個方面的修養。課余時間她買來大量的課外書認真閱讀,以拓寬自己的知識面。

在臨近畢業前的半年,李梓萌幸運地進入央視播音組實習。她是個有心人,不僅虛心向邢質斌、羅京、李瑞英等央視著名新聞播音員學習,還把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與播音實踐結合起來,因而進步較快。到實習后期,她已開始參與央視《文化報道》欄目的播音工作。

李梓萌是幸運的,在她畢業前,一個機會已經出現在她面前。2000年央視決定開辟一檔全新的資訊欄目——《國際時訊》。經過筆試、復試、面試的“三堂會考”,李梓萌以脫俗的個人形象、清新的主持風格,在眾多應聘者中脫穎而出,進入她向往的中央電視台,成為《國際時訊》節目的首位主持人。

很多人喜歡李梓萌都是從她那獨樹一幟的播音風格開始的。播《國際時訊》時,李梓萌總是略微傾斜地坐在播音台前,風度優雅,表情自然,語言輕鬆,觀眾們感覺就像身邊的一個朋友在娓娓講述國際上發生的許多新聞和異國風情。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的這種主持風格越來越受到觀眾的歡迎。

走上《新聞聯播》播音崗位

主持《國際時訊》節目的成功讓李梓萌有了更大的發揮余地。隨后,她又主持了早間新聞節目《朝聞天下》。對李梓萌來說,主持這個欄目並不輕鬆——她每天必須在凌晨4點起床,無論天氣狀況如何,都要准時趕往電視台,然后化妝、備稿,與導播溝通,做好一切准備后按時播出。有了主持《國際時訊》節目的經驗,李梓萌很快就勝任了《朝聞天下》的主持工作,得到了廣大觀眾的好評。

《新聞聯播》節目是央視的“金牌欄目”,由於節目重要,對《新聞聯播》播音員的要求也非常嚴格。經過電視台領導和播音組的綜合考核,2006年6月5日,李梓萌與康輝搭檔,出現在《新聞聯播》的節目中,成為最年輕的《新聞聯播》播音員。

為了進一步提高播音水平,她虛心向李瑞英、張宏民、李修平等老播音員請教。有一次李梓萌上節目時穿的服裝扣子位置較低,被李瑞英發現了,就專門來告訴她:“你的這件衣服很漂亮,但扣子的位置不合適。”李梓萌當即換了一件扣子位置合適的衣服。有聽眾給她寫信說:“你在熒屏上顯得太年輕了,主持《新聞聯播》節目最好成熟一點。”李梓萌左思右想,怎樣才能顯得成熟一些?她試了很多發型,最后在頭上戴了個發套,看上去果然成熟了一些,與觀眾的要求比較吻合。

她說:“有李瑞英等老師和許多觀眾的關心,我感到心中有一股暖流,對我做好播音工作有很大益處,我的成長和進步都離不開許多熱心人的厚愛和幫助。”

好的新聞主播要有一種哲學家的思維方式

李梓萌從不認為自己今天有什麼可以引以為傲的成就,她覺得老師們的幫助和指導對自己的成長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羅京、李修平老師等,他們會經常為我提出指導意見,我要是哪天播得不好,他們發現了立即就會直接對我說,即使人不在單位也要打電話告訴我。”李梓萌說。

當問到“你最希望自己擁有哪種才華”這個問題時,李梓萌的回答是“一種哲學家的思維方式”。

李梓萌說:“如今,播音員與主持人之間的界線已經不分明了,直播量的增加要求播音員必須具備新聞主持人的直播能力,具有一種哲學家的思維方式,做好重大新聞事件中的見証者和傳遞者。在這方面,白岩鬆老師做得就很棒,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下一頁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推薦閱讀

迎第十七個記者節 看優秀新聞人煉成記
   第十四屆長江韜奮獎評選日前正式揭曉,在第十七個記者節來臨之際,讓我們走近這些中國最高新聞獎項獲得者,通過數據和事跡,為您揭秘優秀新聞人修煉之路。
【詳細】迎第十七個記者節 看優秀新聞人煉成記    第十四屆長江韜奮獎評選日前正式揭曉,在第十七個記者節來臨之際,讓我們走近這些中國最高新聞獎項獲得者,通過數據和事跡,為您揭秘優秀新聞人修煉之路。 【詳細】

戳破"10萬+"泡沫 自媒體如何使出真功夫
   在這個平均每100個網民就有一個微信公眾號的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10萬+”的光環再加上一波高過一波的估值,自媒體在資本和市場的熱捧下水漲船高。
【詳細】戳破"10萬+"泡沫 自媒體如何使出真功夫    在這個平均每100個網民就有一個微信公眾號的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10萬+”的光環再加上一波高過一波的估值,自媒體在資本和市場的熱捧下水漲船高。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