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主播海霞:播音是我的最愛 是生命中的一部分

2017年01月16日06:20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海霞,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曾任中央電視台一套《早間新聞》《晚間新聞》《現在播報》主播,2007年12月起主持《新聞聯播》。日前,央視總編室微信公眾號“CCTV看點”日前刊發文章,揭秘了海霞與播音工作的緣分。

“海霞”不是她的藝名,她解釋:我姓海,叫海霞。出生在鄭州的一個回族家庭,從小就多才多藝。高二,她剛好趕上三屆普通話教學成績觀摩大賽並且獲得了“三連冠”。1989年考上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

她的成長與中國電視新聞的改革相伴,《晚間新聞》改版,《早間新聞》改版,香港回歸,澳門回歸,建國50周年閱兵式,都有她的參與。

2007年12月6日,海霞首次在央視《新聞聯播》節目中亮相,與她搭檔的是《新聞聯播》資深男主播羅京。

喜歡播音

海霞說,母親對她專業方面的影響很大。“她給我非常好的環境,怎麼感受中國的漢語言文化的這種美。他是位老師,普通話、朗誦非常好。她希望把她對語言的理解和感悟教給我,讓我也能體會、接受這種美,同時也能用這種美來打動自己、感染周圍的人。母親對我從小嚴厲要求,小時候說話嗲聲嗲氣,她會努力地糾正,教導我如何說話大方。”

海霞第一次感受到語言的魅力,是在剛上小學之時,“我參加省裡的比賽,朗誦《小紅馬的遭遇》,媽媽教我怎麼娓娓道來,那時候對美的感覺還不是很強烈,就是覺得好玩。”

“后來再大一點,五年級,有一篇文章是《我愛故鄉的楊梅》,母親告訴我要自己去感受,你要自己先感受到才能讓別人感受到,就像你已經品嘗到楊梅酸酸的、甜甜的味道,哎呀,口水都流出來了”,海霞說到這時,陶醉的表情、自然的描述,感染得我像剛剛吃過楊梅一般。

“我漸漸體會到,看到的字其實是有感覺的,通過語言的形象描述來再現具體的物體,看起來什麼樣,聞起來什麼樣,嘗起來什麼樣。當別人通過我的表述能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情感,我的感覺是很幸福的。原來不是老說嗎,生活中不缺少美,而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海霞動情地講著,周圍幾位同事聽得入迷。

電視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她利用有限的業余時間,讀完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的研究生,現攻讀北師大影視學博士學位,無論是藝術還是影視使海霞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新聞播音工作,“它給我提供更寬廣的思路,我們現在一直在談播新聞是一種信息傳達的手段和方法,像麥克·盧漢所說,媒介就是信息,其實信息不僅僅是傳達這個內容本身,我們在播報新聞的時候,也給觀眾傳達一種美的信息,觀眾不僅看到了新聞的內容,也會生發賞心悅目之感。審美的情趣和愉悅無時不在,大家對美有一種向往。而且中國人對美的向往(感受)與西方人不同。審美有民族性,我研究的是這個方面。”

“播音是我的最愛”

“播音是我的最愛,工作以后,感覺越來越強烈,在接手《現在播報》之前,我已經做了快7年的新聞播音,認識我的人說我屬於競賽型,到比賽場上就很興奮。做節目的時候往往是我狀態最好,也是最興奮的時候,所以我感覺這份工作已經成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關於海霞為電視而生的論調,海霞說“有點言過其實了,但我非常喜歡電視這份感覺。電視是年輕人做的行業,每天都有新人進來,有新鮮血液加入,對我來說有種競賽的感覺。我喜歡跟自己競爭,跟時間競爭。

下一頁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推薦閱讀

年終策劃:2016傳媒新規知多少
   2016年,我國發布、出台和通過了不少有關傳媒的法規、通知及規定,人民網傳媒頻道一一為您進行梳理,看看大銀幕、小熒屏、廣播、互聯網及移動端等會有哪些新變化。
【詳細】年終策劃:2016傳媒新規知多少    2016年,我國發布、出台和通過了不少有關傳媒的法規、通知及規定,人民網傳媒頻道一一為您進行梳理,看看大銀幕、小熒屏、廣播、互聯網及移動端等會有哪些新變化。 【詳細】

迎第十七個記者節 看優秀新聞人煉成記
   第十四屆長江韜奮獎評選日前正式揭曉,在第十七個記者節來臨之際,讓我們走近這些中國最高新聞獎項獲得者,通過數據和事跡,為您揭秘優秀新聞人修煉之路。
【詳細】迎第十七個記者節 看優秀新聞人煉成記    第十四屆長江韜奮獎評選日前正式揭曉,在第十七個記者節來臨之際,讓我們走近這些中國最高新聞獎項獲得者,通過數據和事跡,為您揭秘優秀新聞人修煉之路。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