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幻樂之城》存在的問題
開播之初的《幻樂之城》收獲了無數眼淚和感動。節目后期,觀眾似乎產生了審美疲勞,收視率也逐漸下滑。究其原因,筆者認為,節目存在以下問題和不足:
(一)音樂電影缺乏展演,側重敘事
“音樂電影是以音樂為題材的一種電影藝術形式,它的組成是由普通電影和Music Video糅合而成的新的音樂電影表現形式。一般會以一個單一的故事為中心,創作出指定主題音樂和其他輔助音樂的片段,再按照電影拍攝的邏輯順序將音樂作為主要敘事手法制作而成的短片。”[5]因而,它其實是一種對“形”的創作,要求畫面中的人做特定的、高度抽象化的角色展演,而並非過分注重敘事。然而,節目中除了王菲的《夢中人》和《一念》以及竇靖童與麥子合作的《幻月》外,其他唱演嘉賓的作品大多都圍繞故事展開,努力表現“我”和“故事”的部分,並沒有服務於音樂電影本身的需求。
(二)故事主題的重復老套
據統計,《幻樂之城》播出近5個月,共12期,每期節目包含4個八分鐘左右的唱演秀,共48個精心打造的幻樂之作。每個唱演秀皆有自己獨立的主題,根據主題展開風格、表演、歌唱、音樂、場景、燈光等的統一制作。對故事的倚重,導致幻樂之作主題和內容的老套陳舊。在12期的音樂電影中,主打的還是情懷牌,如成長、青春、溫暖、追夢、反思和時間等,煽情的故事內容顯得平常。
(三)創作過程的全景展現
盡管將幕后搬到台前,可以滿足觀眾對唱演嘉賓后區角色的好奇心,然而對於觀眾來講,幕后採訪闡述作品的立意、技術難點的揭秘、錄制現場的置景與展示排練的狀態,以及唱演人和導演的爭執交鋒和渲染呈現作品實現的難度,仍然是節目中比較無聊的部分。大部分觀眾更看重的是作品的最終呈現效果,而非創作過程的全景展現。節目中可以適當選擇一些創作過程的展現作為節目花絮,但不可喧賓奪主,節目仍然要以作品的最終呈現效果作為展示重點。
四、結語:
作為一檔原創綜藝,《幻樂之城》的突破性在於將紀實性綜藝與場景化拍攝兩者結合,實時唱演、精准切換、一氣呵成,這是音樂類節目的一場全新試驗,同時也是電視綜藝與音樂劇、電影三者間的跨界融合。盡管后來觀眾似乎對《幻樂之城》產生了審美疲勞,但不可否認,它再一次拓寬了電視真人秀可能達到的境界。“它達到了電視與電影、歌唱與表演、技術與情感的完美融合,讓長鏡頭爆發出不可思議的情感穿透力,為音樂綜藝開辟了一條創新之路。”[6]
參考文獻:
[1]邵培仁.傳播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332.
[2](美)歐文·戈夫曼著.黃愛華,馮鋼譯.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103+107.
[3]張建敏.電視節目形態發展中的融合現象分析[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6(5):37.
[4]《幻樂之城》總導演回應觀眾“看不懂”[EB/OL].千龍網,2018-08-03,http://www.sohu.com/a/245017696_161623.
[5]王知音.音樂電影的發展前景展望[J].電影文學,2011(4):112.
[6]彭淵.《幻樂之城》:國內音樂綜藝模式的新探索[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9(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