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萬象

《故宮賀歲》第三期上線 紫禁城也流行“集福”

2020年01月15日14:37 | 來源:北青網
小字號
原標題:《故宮賀歲》第三期上線 紫禁城也流行“集福”

  “當天地間寒風驟起,年就近了,那些關於團圓的溫暖氣息,似乎也開始縈繞在記憶裡”,隨著青年演員羅晉的開場白響起,《故宮賀歲》第三期於1月8日在騰訊新聞客戶端正式上線。本期節目主要講述了清代紫禁城新年自臘月始的宮俗禮儀,例如元旦盛典皇的帝拜年和開筆儀式有什麼講究?清代五帝的“福”字又有何不同?一系列禮制儀典背后,如何以物為注腳,見証禮的延續?別急,竇文濤和羅晉將領著您去宮裡揭曉答案。

  《京師生春詩意圖》包羅萬象,新年從乾隆寫“福”開始

  《故宮賀歲》第三期讓我們得以一飽眼福,欣賞到清代知名畫師徐揚的畫作《京師生春詩意圖》,在該畫中,畫師徐楊詳細地描繪了清代過年從臘月初一到二月初三這段熱鬧的時間流動過程,也記錄了“饋歲”,即年節時分家家戶戶互贈禮物等種類繁多的過節習俗。除此之外,徐楊還在畫中題詩道:何處生春早,春生書福中。這也就是說,如果現代人的新年是從拿出手機掃碼集五福開始,那麼清代紫禁城的新年,則是以乾隆皇帝寫下多副“福”字分挂於各個宮殿為序幕的。

  和普通人家寫“福”字挂春聯不同,皇帝家的寫“福”流程都大有講究,比如乾隆寫“福”字可不只是簡簡單單地寫個“福”字,皇帝用的可是“賜福蒼生筆”和“龍箋”。這兩樣東西究竟是什麼來頭,龍箋上的雲龍紋到底是印刷還是畫師的巧奪天工?皇家挂春聯和民間黏貼的紙質春聯又有何不同?故宮博物院古書畫研究的專家們,會在節目中一一解答你的疑惑。

  皇太后初一慶賀禮乾隆三跪九叩,鳴贊官唱喊行禮秩序

  初一一早,乾隆皇帝就要來到長信門內、慈寧門外,領著他的宗親和文武百官,向皇太后行三跪九叩的大禮,為天下做孝與禮的表率。由於初一皇太后慶賀禮參與人數眾多,因此又分為兩個會場——慈寧宮外是拜會的主會場,皇帝、宗室和二品以上重臣在此參拜,午門外則是分會場,主要有三品及三品以下的官員。特別有意思的是,為了保証兩個會場同時進行,沒有通訊設備的古人巧妙地設置了“鳴贊官”這一職位,在參拜過程中,由鳴贊官高聲唱喊,以維持兩個會場同步的行禮秩序。

  當然,不止皇帝和文武百官需要參拜皇太后,正如電視劇中刻畫的那樣,后宮裡的妃嬪和皇子同樣需要向“老佛爺”請安。至於妃嬪和皇子是如何請安的,為了守住“男女大防”的傳統古人又有哪些特殊的禮儀規范?不妨聽聽專家是如何解讀的。

  正月初一明窗開筆,乾隆皇帝又有著怎樣的秘密心願

  在《故宮賀歲》第三期中,故宮博物院專家揭秘了初一這天乾隆皇帝的一個小秘密,也是改日最重要的一項儀典,即在這一天,日理萬機的乾隆皇帝有一段明窗獨處的靜謐時分,用來回顧過去一年的成敗得失,再為即將到來的新年,許下虔誠的心願。這個重要的儀典被稱為“明窗開筆”。有點類似現代人新年立flag。寫完后還要封起來,不能看。當然在節目裡會揭開乾隆登基那年許下的第一個願望。金甌永固杯和玉燭長調(燭台)是自雍正帝以來,開筆典禮中最重要的兩個禮器,寓意著江山永固,四時調和。節目中,青年演員羅晉即興演繹了開筆典禮的流程。

  說到底,紫禁城過年,繞不開這禮俗二字,所謂“俗”即傳統,由來已久,“禮”即規程,綿延不絕。本期《故宮賀歲》以一幅描繪清代過年畫作的《春生詩意圖》為線索,展開了對紫禁城內祈福迎祥的尋訪,呈現在傳統的大年裡中國人對文字的崇拜,對長輩的孝道。盡管,我們參考文物與史料,並不能夠完全地復原歷史,但我們卻能從中體會融入日常的文化傳承、領略禮俗背后的歷史緣起,喚起一絲對傳統年味的懷念。

(責編:燕帥、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 未來這些措施讓網絡空間更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