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本網原創

全國黨媒齊心戰“疫”報道優秀作品展示(一)

2020年02月10日09:32 |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小字號

編者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發后,人民網、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於1月31日聯合推出全國黨媒齊心戰“疫”報道征集,得到全國黨媒積極響應。在此,我們將黨媒抗“疫”優秀新聞作品展示給關注疫情的億萬網友。感謝人民在線、清博大數據、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等提供相關支持。

1月21日-2月2日優秀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發布媒體:人民網

發布時間:1月21日

新聞報道:《人民網評:面對疫情,任何僥幸都可能奪走人命》

內容摘選:如何遏制疫情蔓延?怎樣才是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措施林林總總,答案見仁見智,但有一點是明確的——任何“耍大膽”“不設防”的僥幸心態都是極其要不得的。

點評:這篇評論尖銳地指出:疫情當前,不容僥幸。文章批判了嚴峻的防疫形勢下仍然存在的種種“大膽”作為,呼吁有關部門和全體民眾篤信科學,嚴防病毒擴散趨勢。同時號召相關單位信息透明,主動釋疑,發揮輿論的積極導向作用。央媒此次發聲為公眾打下了一劑強心針,增強了民眾眾志成城抗大疫的決心和信心,獲得網友廣泛好評。

發布媒體:人民日報

發布時間:1月22日

新聞報道:《84歲鐘南山行程曝光!致敬這群疫情中的逆行者!》

內容摘選:才睡了四個來鐘,早晨6點來鐘,鐘南山院士便起床看文件准備材料,匆匆吃完早餐,一天高強度的工作又馬上開始了:全國電視電話會議、新聞發布會、媒體直播連線……又是忙到深夜。

點評:“我總的看法,就是沒有特殊的情況,不要去武漢。”疫情當前,這是鐘南山院士給出的建議,但84歲的他還是義無反顧地趕往武漢防疫最前線,鐘南山連夜趕往武漢的照片,引發廣泛關注,讓我們向鐘南山、醫護工作者等這些“逆行者”致敬!

發布媒體:《人民日報》

發布時間:1月22日

新聞報道:《擴散周知!防范新型肺炎48字守則》

點評:“須警惕 不輕視”“少出門 少聚集”“勤洗手 勤通風”“戴口罩 講衛生”“打噴嚏 捂口鼻”……人民日報用8張圖,簡簡單單48個字的守則,告訴國人如何防范新冠肺炎傳染。

發布媒體:《湖北日報》

發布時間:1月24日

新聞報道:《非常之時,果斷之舉》

內容摘選:武漢是疫情防控的主戰場,這是阻止疫情擴散的必要舉措,是我們在全國疫情防控大局中應有的責任與擔當。我省已全面進入抗擊疫情的應急狀態,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除了堅決果斷,我們沒有退路﹔從利國利民利自己出發,以短暫的困難盡快換取長久的平安,這是艱難的抉擇,也是正確的選擇。

點評:23號封城后,湖北日報發出此篇評論。一方面解釋武漢作為九省通衢的城市封城難度之大﹔另一方面也表達出此次封城的必要性,更展現了堅決抗擊此次疫情的決心。

發布媒體:人民視頻

發布時間:1月24日

新聞報道:《Vlog|武漢“封城”后的24小時

點評:1月23日10時起,武漢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這個10分鐘的Vlog,記錄了其后24小時“空城”武漢在交通 、生活等方面的真實狀況。人雖少,但卻井然有序,這裡依然是一千萬人的家。眾多網友看后紛紛留言點贊這個正能量視頻。

發布媒體:央視頻

發布時間:1月26日起

新聞報道:5G直擊武漢火神山、雷神山建設過程

點評:央視通過4路慢直播鏡頭,每天24小時不間斷,實時全方位呈現武漢的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畫面。工地上,工人們爭分奪秒鏖戰正酣﹔工地外,眾多網友通過觀看直播密切關注醫院建設進度,引發對中國速度的情感共鳴。各地網友紛紛化身“雲監工”,為現場的“基建狂魔”們加油打氣,更為中國力量點贊。

發布媒體:《新華每日電訊》

發布時間:1月26日

新聞報道:《拒絕新型肺炎,你必須懂得的“口罩文化”》

點評:小口罩裡有大學問,這個長圖用通俗易懂的圖文形式,給大家科普了有關口罩的相關知識,如口罩的分類,如何正確佩戴口罩、使用后的口罩如何處理等等,這些小知識雖簡單但卻很實用。

發布媒體:《遼沈晚報》

發布時間:1月27日起

新聞報道:《“馳援日記”系列報道》

內容摘選:到達武漢當晚,隊員們乘坐大巴前往駐地。剛落地時,隊長汪海源提醒隊員注意事項:到武漢機場一定先做手消毒,不要觸碰任何不必要物品!不要在機場耽擱時間,人與人間隔1米以上迅速通過!

點評:這一系列報道記錄了遼寧馳援湖北的137名醫護人員在抗疫一線的生活與工作狀態,以及他們和家人的心理活動。真實地展現了危機當頭,這些“逆行者”舍小家為大家,義無反顧援鄂的人間大愛。

發布媒體:人民網

發布時間:1月28日

新聞報道:《病毒必須隔離,人心不能疏離》

內容摘選:要警惕,不能把群防群控概念偷換成極端狹隘的“地方主義”。動輒祭出“不要某某地方人”“哪裡來回哪裡去”,這是念歪了經、唱錯了調,把抗疫大業搞成了“地域黑”。

點評:“病毒必須隔離,但人心不能疏離。”1月31日,在國家衛生健康委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司長陳越良回答記者提問時,脫口而出的一句話,正是 “人民網評”的標題。這篇網評文章充滿人性的溫度,批評疫情群防群控出現的“談鄂變色”“地域黑”等不良傾向,直言各地在執行嚴格的防疫措施時,必須合理安置“漂泊的湖北人”。

發布媒體:新華社

發布時間:1月29日

新聞報道:《黨旗,高高飄揚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投身疫情防控阻擊戰紀實》

內容摘選:原本打算帶著妻兒返鄉過年的鄧運華,大年初一接到了要去隔離點值守的通知,立即取消了返鄉計劃。面對最危險的地方、最危險的工作,鄧運華沒有絲毫猶豫,簡單作別家人后,就立刻趕赴隔離點參與24小時不間斷值守。“我經歷過2003年抗擊非典,知道一旦到隔離點值守,一時半會兒回不來。但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這是我應該做的。”

點評: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需要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切實行動起來,這篇文章全景反映了各條戰線上的共產黨員紛紛請戰,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線,他們在用實際行動,給黨旗增輝添彩。

發布媒體:湖北日報

發布時間:1月29日

新聞報道:《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

1月27日晚,張定宇協調危重病人轉運。(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攝)

內容摘選:“性子急,是因為生命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他沉默了一會兒,平靜地提起那個埋在心裡的秘密:“我是一個漸凍症患者,雙腿已經開始萎縮,全身慢慢都會失去知覺。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病人。”

點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作為武漢最大的專科傳染病醫院,600多名醫護人員,一直奮戰在抗擊疫情最前線。湖北日報記者採寫的《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一文,講述了該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定宇在自己身患漸凍症、愛人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情況下,依然堅持抗“疫”。“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病人”,這位生命進入倒計時的院長,不分日夜、爭分奪秒救治患者的事跡感動了無數人。

發布媒體:廈門日報

發布時間:2月1日

新聞報道:《使命必達,請向廈門這些最美“逆行”者致敬》

廈門市醫療急救中心轉運小組的醫護人員在轉運病患。(廈門市醫療急救中心 供圖)

內容摘選:當大家穿得美美時,他們正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往返於發熱門診、發現疑似病例的場所及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杏林分院。他們是廈門市醫療急救中心轉運小組的醫護人員,是廈門直接接近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確診病例的一群人……

因為執行任務錯過飯點,他們的年夜飯是一盒泡面﹔為了防止交叉感染自我隔離,隻能和孩子視頻通話﹔為了保障轉運,哪怕身體疲累也堅持設備維保。有過害怕、有過緊張,畢竟這是他們第一次接觸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但是,在來勢洶洶的疫情面前,他們選擇了沖鋒“逆行”。

點評:提到一線醫護人員,最先被想到大多是沖在ICU等最前線的醫生護士們,實際上,還有許許多多堅守在其他重要崗位的人。這篇稿件著眼於廈門市醫療急救中心轉運小組的醫護人員,他們是連接確診病例和醫院的“生命橋梁”,他們的辛勤工作是保障整個醫療系統運轉的重要環節。稿件詳細描述了負責轉運的醫護人員的工作流程,讓讀者對他們的工作心生敬意的同時,也對這個崗位有了更多的了解。

發布媒體:閃電新聞

發布時間:2月1日

新聞報道:《岳茂奎:一天收治危重病人達10個,最喜歡看到病人平穩的呼吸》

內容摘選:再次全副武裝走進隔離病房,一天的時間,我們重症組收治的危重病人已經達到十個。這時候,我最喜歡看到的是病人在那裡平穩的呼吸,那就意味著病情起碼平穩或者在康復中。比如說昨天收治的第一例病人,今天已經明顯好轉,簡直像變了一個人,臉色開始紅潤,說話不再費力。呼吸,這件大家平時都不怎麼考慮的事情,在即將失去的時候,才知道是最珍貴的!

點評: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擴散以來,山東已累計派出兩批共計270人的援助醫療隊奔赴武漢,開展醫療救援工作。疫情面前,他們是最美的逆行者。如今,奮戰抗疫一線的山東醫療隊工作進展如何,他們又都經歷了哪些驚險時刻?齊魯網、閃電新聞客戶端推出“抗疫一線日記”系列報道,邀請山東援鄂醫療隊成員親自寫下抗疫前線的故事,稿件具有強烈的臨場感,內容鮮活,也反映了一線醫療隊成員樂觀、堅定的精神信念。

發布媒體:岳陽日報

發布時間:2月1日

新聞報道:《致敬勇士!記者實地探訪岳陽市一醫院感染科隔離區》

醫護人員正在穿上防護裝備

內容摘選:在市一醫院南院的感染科隔離病區,記者注意到,在進入重症隔離病房的過程中,總共要經過三道門。

從醫院專門的樓道通向病區的大門口,設有初步換衣的場所。記者在醫護人員指引下披上手術服、戴上頭套和手套、再穿上鞋套,就完成了最基礎的第一層防護,佩戴時,橡膠手套必須將手術服覆蓋到手腕上方的位置。

隨后,第二層防護是在手術服外再套上一層白色的防護服,此時再戴上一層手套。和先前一樣,這層手套也必須覆蓋到防護服手腕以上的區域。然后,醫護人員會幫助戴上醫用口罩。密封的防護服每次穿齊一套裝備需要花上15至20分鐘時間,且穿上后十分悶熱,“穿上走十分鐘,就全是汗了。”

點評:醫院的重症隔離區是重症患者們生命的最后一道堡壘,也是醫護人員跟死神斗爭的最前線,往往會給人神秘和恐怖的印象。岳陽日報的記者親自探訪重症隔離病區,揭開了這個區域的“神秘面紗”,不僅體驗到了一線醫護人員的辛苦,也為不了解重症隔離病區工作的受眾做了科普,傳遞了“我們一直在,一定會勝利”的信心。

發布媒體:央視新聞

發布時間:2月1日

新聞報道:《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怎樣一回事?

內容摘選:國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只是世衛組織給各國的一個建議,不是強制措施。宣布國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后,世衛組織也可以根據疫情的發展隨時撤銷或者修改。

點評:當地時間1月30日晚,世衛組織宣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該報道用8張簡明的圖解,一目了然地告訴我們,世衛組織是個什麼機構?PHEIC如何定義?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意味著什麼?會有怎樣的影響?

發布媒體: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發布時間:2月2日

新聞報道:《致敬!那些“硬核喊話”和“拋妻別子”的人們》

內容摘選:“同志們,這個是生命安全,生命健康安全!你們硬是沒把當成一回事哦!我的天吶!你們在整啥子!”

聽到這段喊話,有網友說:“真是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她著急的心情。”

1月28日,人民日報發布了全國各地基層干部的大喇叭喊話,各種接地氣的防疫宣傳,一時間刷爆網絡。這其中,上面這段具有濃厚蒲江口音的硬核喊話,受到網友們紛紛點贊。

點評:有時候我們感覺自己很渺小,在崗位上做好本職工作很平常,但在疫情防控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裡,“一定贏”的信心不僅來自醫務人員的付出,還有上億名在自己崗位上默默付出的普通人。成都日報的這組稿件將鏡頭對准最基層“堅守崗位”的干部群眾,用他們的親身經歷印証了隻要堅守好自己的崗位,眾志成城,平凡的人也會做出不平凡的事。

編輯整理:

人民網傳媒頻道

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楊小婷、藍威霖、劉思岐、陳雨珺、王一涵、史承杰、陳亦智、查怡欣、李家漩、丁欣雨、朱鴻博 指導老師|吳暢暢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 未來這些措施讓網絡空間更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