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萬象

音樂節目《天賜的聲音》:以音樂態度凝聚情感力量

楊昕
2020年02月27日16:00 | 來源:光明網
小字號

音樂是映照世界的審美方式,再現著情感的連結﹔音樂表演這一視聽元素亦是電視節目中傳統而多變的藝術體裁。近期播出的音樂節目《天賜的聲音》,實現了音樂綜藝的再一次升級,用音樂的態度和模式的重組,呈現出全新的音樂審美表達。

演繹:視聽引導情感釋放

《天賜的聲音》以聲音為載體、定位專業化表演,找尋藝術純粹與音樂熱愛,其核心理念是還原音樂的動人本質,並由此產生直擊內心的情感共鳴和富有張力的情緒釋放。

正值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關鍵時期,用音樂來實現大眾情感的聯結和撫慰則顯得尤為重要。在現場錄制無法正常進行、電視節目類型較為局限的情況下,提前錄播的《天賜的聲音》,給予“宅”家多日的觀眾一個情感出口,用視聽藝術豐富電視構成,情懷和品質兼具的立體音樂享受下,實現連通熒屏內外的態度和溫度表達。

簡約卻不簡單,傳承中求變求新的結構方式,符合音樂藝術的特性,也與觀眾的懷舊情緒和渴望回歸往常生活的心理訴求不謀而合。基於專業歌者+金曲演繹的形式,《天賜的聲音》的重要模式點在於情感共鳴。在經典作品的重演中回顧樂壇歷程,音樂人的具有辨識度的聲音則勾起時代記憶。《天賜的聲音》的共鳴是旋律、音色、音域等多層次的飽和呈現,是以聽覺喚情感的藝術通感。

態度:專業為音樂賦能

作為音樂綜藝的又一次升級,《天賜的聲音》想要傳達一種精攻專業、開放包容的音樂創作理念。不刻意強化故事線,而是注重對作品本身的探討,在音樂人們的默契合作下,實現音樂節目的品質回歸。

主打音樂性的節目如何在傳統題材中煥發新生?《天賜的聲音》的解決之道首先是尋求主體的多元化。從音樂合伙人到飛行合伙人,節目既涵蓋了王力宏、蘇有朋、胡彥斌、張韶涵等擁有不同藝術背景的專業歌手,薩頂頂、黃齡、王晰等實力派歌者,走心民謠的代表好妹妹樂隊,也有張遠、馬雪陽等前偶像團體成員和於文文、婁藝瀟等跨界藝人的加入。豐富的主體構成帶來新式的音樂演繹,在新生代與樂壇前輩的多元組合下,聲音特質和音樂風格沖撞融合,讓觀眾在熟悉中尋找新鮮感,嘉賓間意料之外的化學反應激發出新的藝術可能。

LIVE演出的魅力強化,則依托於注入戲劇張力的舞台化改編。胡彥斌、黃齡張弛有度的節奏把控,以音色、音調完成的曲風碰撞,使《還是要幸福》疊加出酣暢淋漓的情感力度﹔王晰和婁藝瀟對《花樣年華》的傾情演繹,則通過對白、眼神等劇情化設計為歌曲注入了故事靈魂。

音樂表達之外,節目還試圖構造更具可看性的復合結構。前半場音樂合伙人和飛行合伙人的雙向選擇提升趣味,后半場台前幕后的音樂合作則還原完整的創作過程。從第一輪音樂人之間的欣賞、抉擇,到第二輪的鼎力合作,兩輪表演的賽制設計營造出不同的氛圍,視聽重點也隨之轉化。

如果說上半場每組飛行合伙人對同一金曲的共同演繹下的風格獨具,展現的是音樂的包容和多樣,那麼雙向選擇后的同台表演則呈現出切磋下的藝術魅力、合作中的舞台情懷。胡彥斌、於文文對《愛之初體驗》的旋律進行解構,rap融入和旋律轉變使歌曲聽來趣味盎然、現代感十足﹔蘇有朋、陳志朋的懷舊同台則重拾小虎隊的珍貴回憶,也見証著初代偶像的青春與成長。始於藝術純粹,訴說故事情懷,節目一個個經典作品的再度創作下,勾勒出音樂的初心。

共情:藝術能量由此及彼

經典的復刻重拾音樂記憶,顛覆的改編引領曲風的革新。無論是忠於原作的情懷演繹,還是突破重組下的別樣魅力,音樂合伙人的不同嘗試,是對音樂經典的回溯,也反映著當代音樂審美的高包容度。

節目的形式主打“伙伴同行”,實力唱將的舞台經驗和穩定唱功保証了單個表演的高水准﹔每期結尾金曲推薦的機制,則鞭策現場表演的品質提升。競爭和合作並存的模式下,《天賜的聲音》的內容根基源於對音樂的熱愛。

樂評人、音樂合伙人的各抒己見和犀利對話,則讓節目擁有了別樣視角。音樂合伙人王力宏認為,音樂表演就是讓觀眾進入歌手的世界,進而相信歌曲中的真實。《天賜的聲音》借由表演之后的討論,為觀眾帶來專業角度之外的另一種音樂審美思路,通過落到細節的行業角度進行技藝與理念並存的音樂解讀。

從專業編曲、演唱技巧,再到飽滿的情感流露,節目以旋律溫暖心緒,持續地傳遞藝術能量。高品質的視聽享受和音樂評鑒之外,《天賜的聲音》的附加效應是精神鼓舞。

(責編:趙光霞、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 未來這些措施讓網絡空間更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