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媒介批評

公眾該如何應對“信息疫情”?

張濤甫
2020年03月02日17:31 |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小字號

近一個月看來。此次疫情的影響遠甚於2003年的SARS。其影響表現在兩個層面:一是病疫﹔二是疫情。前者是由新型病毒引致的傳染病﹔后者是指有關該病疫的信息流。因此,抗疫存在兩個戰場。一個戰場是離死神最近的正面戰場:抗疫戰場(實體戰場)。還有一個戰場是:疫情戰場(信息戰場)。

這兩個戰場是高度關聯:前者是源,后者是流。前者是硬風險,后者是軟風險。由於前者極端凶險,極具傳染性,且病理未明,其奧秘遠在人類的科學認知邊界之外,因未知帶來的集體恐慌激增。后者是人們對新冠肺炎疫病的感知,感知的前提是汲取信息,經由人的神經網絡和心理作用之后,又以信息的形式傳播出去,在人人都在高度關注同一疫情信息的“共同關注”中,疫情信息發生“核爆”。

這次疫情之所以釋放出如此大的核爆效應,一大主因是:移動互聯網的全時、全息觸達。而且,移動互聯網的邏輯是連接,這是無遠弗屆的連接,穿越時間、空間壁壘的連接。我們可以把“沉重的肉身”隔離、囚禁在物理空間裡,但在網絡空間,毋需肉身的“具身”性“在場”,也難以把人們的注意力、信息囚禁在固定時空裡。

疫戰越激烈,輿論關注度越高,信息流會越洶涌。形形色色疫情信息涌動、起伏、對沖、反轉,時刻牽動人的神經。面對風起雲涌、瞬息萬變、清濁難辨的信息汪洋,面對來源繁雜的信息流,要做到洞穿萬象,截斷眾流,對眼前大進大出的信息流有清澈的判斷,確乎很難。

2月13日,世界衛生組織在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召開的創新研究會上,針對應對疫情研究確定了優先級,在其優先級清單中出現了一個新詞——infodemic(信息疫情)。infodemic,即information+epidemic。意思是說:各種繁雜的信息傳播速度遠比病毒快得多,普通人處於信息過載的狀態。

在 “四全”媒體環境下,各類媒介如恆河之沙,散落在各處,彌漫在無垠的實體和虛擬空間裡。我們目力所及,皆是媒介廣織的天羅地網。每人只是天羅地網中的一個節點,每人所能伸展的信息觸角和認知半徑非常有限,難以穿越江河湖海般的信息流,免受有害有毒侵襲。面對信息轟炸,人們難辨真假。《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指出,此次的新冠病毒疫情,是第一次真正的社交媒體信息疫情。在峻急的危機情境下,容易滋生未經証實的灰色信息和黑色信息,甚至出現謠言“蝙蝠”漫天飛舞。為搶佔疫情戰場先機,真實、權威信息必須早起准點、客觀真實。

這次疫情中,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人民網、中國新聞周刊等主流媒體在淨化謠言、匡正視聽、安撫民心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針對疫情核心信息和公眾關切,主流媒體風雨兼程,全程全息,與謠言賽跑,在輿論場上扮演穩壓器和淨化器的角色。

面對此次信息疫情,需要我們從三個層面去聯動破解:

首先是從源頭端去認知、破解疫病病理,集全球頂尖專業智慧,破解疫病難題。在這場特大公共衛生安全事件中,信息(包括謠言)的生成、傳播機理特別復雜。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空前刷新了人類科學認知極限,也擊破了公眾的風險感知閾限,很多問題需要多學科合力去探討。

二是從流通環節去加強有效信息供給,治理信息污染。對於信息疫情場域中的信息病毒,也不能任由其傳播,需要殺毒和隔離。在這個當口,政府和權威媒介機構加強權威、核心信息的及時供給和公開透明2月3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在世衛執行委員會會議上說,社交媒體包括Twitter、Facebook、騰訊、抖音都已採取措施,阻止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錯誤信息和謠言傳播。世衛組織還與谷歌合作,確保搜索冠狀病毒信息的人在搜索結果的頂部看到世衛組織的信息,以此來為公眾提供最大限度的可靠消息。

三是要提升接受端“信息疫情”免疫力。需要公眾提升媒介素養,增強公眾信息免疫力,提醒人們對那些關乎疫情真相和自身生命大計的信息,保持高度警戒,用自身平時積攢的媒介素養,筑起信息安全防護網,在疫情資訊洶涌泛濫之時,可將有害、有毒信息擋在安全防護網之外。(作者系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執行院長、教授)

(責編:燕帥、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 未來這些措施讓網絡空間更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