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萬象

《如果國寶會說話》鍛造通往中華文明的鑰匙

2020年06月23日14:43 | 來源:中國網
小字號

近日,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熱播,引發了社會的強烈關注。延續前兩季的良好口碑,該片不僅收視一路走高,各界更是好評如潮,被網友譽為“5分鐘文明簡史”、“重寫了中國藝術史”。

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共分四季、100集,每集5分鐘。節目遴選了承載中華民族上千年歷史與文明的100件珍貴文物,通過全新的電視表現手段呈現在觀眾面前,堪稱中華文明的視頻索引。

剛剛播出的第三季聚焦的是魏晉南北朝與隋唐時期,本季遴選出的25件文物不僅充分展示了“魏晉風度”、“大唐氣象”,更有很多務實的、對后世影響重大的文明物証。例如,關於貿易往來有鎏金銀壺、關於天文歷法有唐彩繪十二生肖俑、關於法治建設有阿斯塔那俑與文書、關於基礎設施建設的有黃河鐵牛、關於人文精神有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

每集五分鐘的體量,雖然無法將文物的前世今生完全展開,但該片鮮活的表現形式,足以將文物承載的厚重文化通過最現代、最流行的藝術方式傳達出來。它建立起過往歷史與當下文明的超級鏈接、超級想象,為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文化之林的強大自信找到了最有力的依據。

近年來,以文物為主題的紀錄片並不在少數,如何才能通過節目讓文物更好地走近觀眾,讓觀眾通過文物更深地進入歷史,從中感知中國的偉大文明,這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在這個課題上,《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實現了新的突破。它通過一系列形式活潑、內容新穎的活動,讓更多青少年參與到對文物的認知和探索中,通過感知文物、了解歷史,樹立起發自內心的民族文化自豪感。

第三季節目播出前夕正值六一兒童節,《如果國寶會說話》為孩子們准備了一堂以文物為中心的“互動體驗課”。這個形式新穎的“課堂”深入挖掘每件文物背后的知識點,組織構建了生動有趣的互動知識問答體系。問題深入淺出、精彩有趣。比如,能夠迅速了解虹吸原理的長信宮燈;用於迅速准確計算數學算式的算籌;人頭壺是用來做什麼的;虎符一旦合上會發生什麼;凌家灘玉板玉龜是做什麼用的……這堂一小時的雲上“互動體驗課”聯動七大平台,一上線就引發了全國各地青少年的廣泛參與,網友們紛紛表示“網課就應該這麼上”,家長們感慨“希望能多些這樣的網課,讓孩子們用如此有趣的方式獲取知識”。

“叮~你有一條來自國寶的留言,請注意查收”,節目中這句經典的開場,曾經於第一、二季播出時在各大平台引發滿屏彈幕“已查收”的盛況。此番邀請全國的青少年回復國寶留言,問題一經拋出,各類回復也是紛至沓來。

“人頭壺為什麼流淚?”北京的孩子模仿人頭壺的凝望,風趣幽默間知道了人頭壺的用途。“跪射俑為什麼跪著還能那麼穩?”廣東深圳的孩子們用二次元的方式畫出了跪射俑背后的三角穩定原理,讓大家秒懂文物描述的經典力學原理。

遠在新疆克拉瑪依的孩子們腦洞大開,直接將數十件文物串聯在一起,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國寶探秘傳統文化研學活動。從在何尊上找到“中國”二字時感受到的無比激動和自豪,到辨識甲骨文尋找自己的姓氏,思考“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從自行制作裡耶秦簡一樣的古代“戶口本”,到用當代的稱量方法來體驗商鞅方升度量衡的重要意義;從阿斯塔那陶俑和文書中體驗唐律的嚴明,以及絲綢之路的繁盛,到通過AR掃描發現了“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繡的奧秘,這個活動充分激發了孩子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好奇心……

活動結束后,網絡熱度持續不減,微博相關話題的閱讀數幾天內新增6000多萬。《如果國寶會說話》就這樣突破了文物類紀錄片與博物館聯動的傳統傳播模式,以輕鬆、親近的方式,以科普、科創的視角,拉近了國寶與青少年的距離。

以趣味問答為驅動,以回復國寶留言為引導,《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啟迪了孩子們對中華文明的認知,激發起孩子們對文物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養了孩子們的歷史眼光和社會責任感,在他們心中種下了文化自信的種子。在讓國寶走近孩子的同時,引導孩子走進煙波浩渺的中華文明。從這個意義上說,《如果國寶會說話》已經不僅僅是一部以文物為主題的紀錄片,而是一把開啟觀眾與文物、與歷史、與中華文明之間通道的鑰匙,它真正做到了“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劉陽)

 

(責編:燕帥、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 未來這些措施讓網絡空間更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