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裡的《新華字典》 未來想做“國民APP”
8月10日,《新華字典》(第12版)正式亮相,“國民字典”時隔九年再次“上新”。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新版《新華字典》的正文每頁都多了一個小小的二維碼,打開“新華字典APP”進行掃描,就能查看當頁所有單字的部首、筆畫、結構等信息,還能免費收聽字的標准讀音,觀看筆順動畫,查檢知識講解等。
實際上,“新華字典APP”作為《新華字典》的官方應用程序,已經運營了三年多的時間。商務印書館數字出版中心主任孫述學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透露,目前APP的下載量已接近5000萬,日活躍用戶在50萬左右,“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同步、實用、還便攜 手機裡的《新華字典》
作為新中國第一部現代漢語字典,《新華字典》自1953年出版以來,廣受讀者歡迎、歷久而不衰,目前印行超過6億冊。
順應互聯網時代發展的浪潮,2017年6月,“新華字典APP”正式上線,APP完整收錄了《新華字典》紙質書的內容,再現了線下紙書的查字方式,並可以一鍵切換數字版與紙質版進行對照。除此之外,APP還有筆順動畫、漢字游戲等數十項增值服務。
隨著最新紙質版《新華字典》(第12版)的正式發行,“新華字典APP”內容也同步更新上線,首次實現了APP和紙質字典同步發行。孫述學表示,應用程序和紙質圖書同步發行在商務印書館已不鮮見,但在工具書方面還是首次,這也表明商務印書館的數字轉型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此次新版APP首頁還新增“掃碼查字”功能,通過掃描紙質書上的二維碼,即可查看當頁所有單字的信息,還能免費收聽標准讀音、觀看筆順動畫、查檢知識講解等。正如人民日報所指出的,借助“紙書+二維碼”的形式,實現了媒體融合的二次升級,讓文字有了聲音、讓筆畫有了動態,看聽結合,動靜相伴。據孫述學介紹稱,字詞發音與筆順動畫這兩項功能,也是APP用戶日常使用最多的主打功能。
APP上線之初就邀請原央視《新聞聯播》主播李瑞英負責漢字發音播讀,李瑞英曾說:“我身邊不離的一件法寶就是《新華字典》。”她表示,這既是為了避免播報新聞時有不會念的生僻字,也是讓自己隨時有位老師在身邊。孫述學透露,李瑞英參與錄制時,將整本字典的字頭詞目都讀了一遍。“李瑞英是受到大家尊敬的著名播音員,長期以來對商務印書館的工作多有支持,尤其一直都很支持《新華字典》。”
點開“新華字典APP”,映入眼帘的紅色背景正是熟悉的紙質版《新華字典》封面配色。相比於動輒成百上千頁的紙質版字典,“新華字典APP”的最大優勢之一就是它的便攜性。有用戶在APP應用商店的評價裡表示“再也不用攜帶那麼重的一本字典到處走了,給力!”“當年抱著紙書查字,現在點點手機就可以,真的很幸福。”
權威、規范、又有料 未來想做“國民APP”
不過,由於免費版的“新華字典APP”對各項功能的每日使用次數進行了限制,想要解除限制並使用APP的全部功能,需要花費40元進行購買。三年前在APP正式上線之時,關於字典應用是否應該付費使用,網絡上就曾掀起過一場熱議。
三年過去,知識付費市場蓬勃興起,“付費”的概念也正被越來越多的網民所接受。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深入發展,用戶可以隨時通過搜索引擎查找字詞含義,還有不少字典類APP可供免費使用,各種線上知識服務平台也不斷涌現。“新華字典APP”靠什麼贏得受眾?優勢又在哪裡?孫述學給出的答案是“我們不一樣”。
比起嚴謹性欠佳,錯漏難免,有時還充斥著廣告干擾的免費在線字典產品,權威性和規范性正是《新華字典》的金字招牌。其實,“新華字典APP”不止於字典,還提供了不少相關的知識服務,比如漢字聽寫、播音員易讀錯字詞挑戰等頗具趣味性的延伸功能。正是基於優良的內容、優質的服務,孫述學表示,APP目前的下載量已接近5000萬,日活躍用戶在50萬左右。
《新華字典》對於中國人來說,不只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份當代中國人的集體記憶,這份厚重的感情也投射在“新華字典APP”之上。在應用程序商店的用戶評價中,有人寫到“新華字典承載了多少夢想,寄托了多少希望”。孫述學開心地說,有很多老師會使用APP備課,給學生布置作業,這些反饋讓APP開發者很受鼓舞。
新版APP和紙質書的聯系更加緊密,這也是出版方與時俱進、用戶思維的一種體現,但孫述學指出,不能僅把APP當作紙質書的輔助工具,“它是《新華字典》的一種新載體,也是一種新的傳播方式。”
目前,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已經突破13億,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產品,“新華字典APP”能否在線上復制“國民字典”的輝煌,成為每個人手機裡必備的“國民APP”呢?“那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孫述學這樣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