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600歲 央視頻《文物“潮”我看》帶你打卡穿越“北京中軸線”
2020年12月8日,在紫禁城正式建成600周年之際,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國家文物局,在總台“央視頻”5G新媒體平台上共同推出的文博類系列直播《文物“潮”我看》特別節目《一根中軸線穿越京城八百年》順利播出。本期直播,節目組走出演播室,在中巴車上搭建“移動演播室”,帶著網友一起漫步北京城,潮游中軸線。
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和總台主持人李梓萌分別擔任本期“潮推官”與“追潮團長”,帶領網友一路從南向北游覽北京7.8公裡中軸線上的知名地標和文化遺產,詳解北京中軸線數百年沉澱的歷史和新時代煥發的潮范兒魅力。德雲社相聲演員高峰、欒雲平則化身“追潮人”,與潮小助一起暢聊老北京天橋曲藝文化,挖掘那些藏在相聲裡的北京中軸線故事。
單霽翔與李梓萌變身“金牌導游”
帶團打卡北京中軸文化地標
在上午的直播中,單霽翔與李梓萌化身“金牌導游”,帶觀眾從中軸線南端的永定門出發,一路北上,在前門大街、景山萬春亭、以及中軸線北端鐘鼓樓幾個重要建筑下車進行實地探訪,詳解北京中軸線上的文物故事和歷史知識。
作為“京城南大門”,永定門建筑群相隔213年才全部建成,建國后又經歷拆除和復建。以這裡為起點,單霽翔和李梓萌一路向北,和網友一起沿途打卡天橋、天壇、先農壇、以及前門“大柵欄”等地標景點,用一個個故事詳細介紹了北京中軸線在元、明、清不同朝代的發展演變,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新面貌。
兩位“金牌導游”一路攀登,到達了中軸線的最高點——景山萬春亭,在沿途和現場游客的不斷互動中,講述著這座皇家御苑的百年滄桑,萬春亭上,與網友一起領略故宮建筑的恢宏和中軸線的對稱之美。
中巴車駛過北京中軸線上最古老的歷史見証——萬寧橋后,兩位嘉賓帶大家到達中軸線的北端終點——鐘鼓樓。沒有鐘,沒有表,古代是怎麼實現報時的?為什麼說“暮鼓晨鐘”而不是“暮鐘晨鼓”?鐘鼓樓如何做到“計時、定時、報時”功能三位一體?在鐘鼓樓講解員的專業講解下,廣大網友與嘉賓一起感受古人計時的智慧。
德雲社總教習高峰、總隊欒雲平現身直播間
帶大家一起感受藏在相聲裡的北京中軸線
下午的直播在虛擬演播室中進行,節目搭建了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筑,並邀請到德雲社相聲演員高峰、欒雲平擔任“追潮人”,用相聲的方式打開“中軸線”上的市井面貌,挖掘相聲段子裡的老北京生活。
從中軸線上的天橋引出曲藝文化,“追潮人”高峰和欒雲平講述了相聲的歷史與文化。此外,直播還以“報地名”“報菜名”“學叫賣”等經典相聲貫口為引,用互動游戲的方式,趣味解讀了北京各城門的讀音與故事、北京兒化音的正確用法、北京傳統小吃美食、胡同裡的吆喝聲等中軸線文化。節目在說學逗唱的相聲氛圍中,帶觀眾領略了那些中軸線上的“北京范兒”。網友留言評論道:“太有意思了,原來相聲裡藏著這麼多老北京的過往。”
一線牽一城,一城聚一線。“北京中軸線”被稱為“北京古城的靈魂與脊梁”,是世界城市建設歷史上最杰出的城市設計范例之一,也蘊含了深厚的民族傳統,擁有豐富的精神文化內涵。生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五個1500米的不同功能分區,反映了古老的中軸線建筑布局以及獨特的建筑特點和文化理念。梁思成曾說“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建立而產生”,中軸線上宏偉的建筑群凝結了中國古人的審美與智慧,對現代城市的規劃與建設也具有借鑒意義。
2011年,北京啟動中軸線申報世界遺產文物保護工作,正如單霽翔所說,“我們既要保証城市現代化的生活,又要保持傳統的景觀和風貌,這是一個非常智慧的、循序漸進的過程。”
本期節目用一種沉浸式體驗的方式,沿著中軸線展現了北京格局的精髓和北京古都的魅力,帶網友了解先人的智慧,感受到了中軸線的生命力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