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民网首页|网站地图

简介

  •     在2010年-2014年“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连续成功举办五届的基础上,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继续在2015年7月19日-27日举办第六届公益性暑期活动。第六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系列活动包括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全球论坛、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研究生学术论坛等活动。大讲堂将邀请海内外最为顶级的传媒领军人物与中国新闻学子对话交流,这些来自政界、传媒界、学界的传媒领袖不仅会给学子们带来最新传媒资讯和研究动态,还将与学子们分享传媒从业者的实践经验和人生阅历。

昵称:

  

系列活动介绍

第五届“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全球论坛     2012年-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联合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中心、全美中国研究联合会、美国杜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先后举办四届“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全球论坛”,100余位海内外一流学者和专家参与讨论。2015年7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学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将联合全美中国研究联合会共同举办第五届“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全球论坛暨中美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双边研讨会。

    “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全球论坛致力于对新媒体领域进行深刻的探索和交流,这一议题立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前沿,有利于跨越学科的界限、地域的界限、意识形态的界限,从而深入开发和利用新媒体资源,最终推动社会科学研究的进步。

第五届“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全球论坛     2012年-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联合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中心、全美中国研究联合会、美国杜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先后举办四届“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全球论坛”,100余位海内外一流学者和专家参与讨论。2015年7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学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将联合全美中国研究联合会共同举办第五届“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全球论坛暨中美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双边研讨会。

    “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全球论坛致力于对新媒体领域进行深刻的探索和交流,这一议题立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前沿,有利于跨越学科的界限、地域的界限、意识形态的界限,从而深入开发和利用新媒体资源,最终推动社会科学研究的进步。

    第三届“新闻传播学期刊集刊主编论坛”     “新闻传播学期刊集刊主编论坛”致力于对“新闻传播学者如何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进行深刻的探索和交流,回答新闻学者、学子如何发稿,如何走向国际舞台,第三届于7月22日举行。


    论文是科研成果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在新闻传播学类SSCI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是中国新闻传播学领域的诸多学者和学子努力的方向,这种努力是试图向国际学术标准的靠拢,但其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现实问题,如何将学术规范化,如何从本土化学术走向国际,如何适应国际期刊的发表要求和国际学术规则,是国内新闻传播学者需要面临的紧要问题。中国的学者和学子如何和国际学术接轨,将学术成果规范化,如何发掘优秀研究成果、引导和培养优秀的专业领域人才、打造国内良性的学术生态,也成为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任务。

    第三届“新闻传播学期刊集刊主编论坛”     “新闻传播学期刊集刊主编论坛”致力于对“新闻传播学者如何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进行深刻的探索和交流,回答新闻学者、学子如何发稿,如何走向国际舞台,第三届于7月22日举行。

        论文是科研成果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在新闻传播学类SSCI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是中国新闻传播学领域的诸多学者和学子努力的方向,这种努力是试图向国际学术标准的靠拢,但其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现实问题,如何将学术规范化,如何从本土化学术走向国际,如何适应国际期刊的发表要求和国际学术规则,是国内新闻传播学者需要面临的紧要问题。中国的学者和学子如何和国际学术接轨,将学术成果规范化,如何发掘优秀研究成果、引导和培养优秀的专业领域人才、打造国内良性的学术生态,也成为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任务。

      第四届“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研究生学术论坛     为促进国内各院校之间的学术交流,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上海交通大学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舆情研究实验室于2015年7月19日和22日举办第四届“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研究生学术论坛。

    本系列论坛预期于每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点评嘉宾,组委会遴选部分优秀论文出版,收入由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新媒体与社会》辑刊。

      第四届“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研究生学术论坛     为促进国内各院校之间的学术交流,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上海交通大学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舆情研究实验室于2015年7月19日和22日举办第四届“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研究生学术论坛。

          本系列论坛预期于每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点评嘉宾,组委会遴选部分优秀论文出版,收入由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新媒体与社会》辑刊。



        第二届中国传媒品牌高峰论坛     为给大学生与他们最喜爱的传媒品牌搭建一个深入交流与互动的平台,增加大学生对其心目中的传媒品牌更深刻的了解,同时提高中国传媒品牌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认知度与美誉度,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关系研究中心和传媒杂志社于2015年7月25日举办第二届“中国传媒品牌高峰”论坛。

    论坛作为第三届大学生传媒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将会有近百家媒体和国内100余所知名高校学生共同参与支持,活动形式包括主题演讲、圆桌论坛等,同时发布《2015年中国大学生最喜爱的媒体品牌调查报告》,举行2015中国大学生最喜爱的媒体品牌盛典等活动。

        第二届中国传媒品牌高峰论坛     为给大学生与他们最喜爱的传媒品牌搭建一个深入交流与互动的平台,增加大学生对其心目中的传媒品牌更深刻的了解,同时提高中国传媒品牌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认知度与美誉度,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关系研究中心和传媒杂志社于2015年7月25日举办第二届“中国传媒品牌高峰”论坛。

            论坛作为第三届大学生传媒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将会有近百家媒体和国内100余所知名高校学生共同参与支持,活动形式包括主题演讲、圆桌论坛等,同时发布《2015年中国大学生最喜爱的媒体品牌调查报告》,举行2015中国大学生最喜爱的媒体品牌盛典等活动。

嘉宾简介

翟惠生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常务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和新闻中心主任,个人采写的新闻作品有60余件获中国新闻奖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翟惠生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常务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和新闻中心主任,个人采写的新闻作品有60余件获中国新闻奖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陆小华
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总编辑,传媒研究专家,法学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所长、《中国记者》杂志总编辑,连续担任十届中国新闻奖评委。

陆小华 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总编辑,传媒研究专家,法学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所长、《中国记者》杂志总编辑,连续担任十届中国新闻奖评委。

滕俊杰
1986年进入上海电视台,1993年参与主创上海东方电视台,1998年参与主创上海卫视,历任上海东方电视台文艺部主任,上海卫视节目部主任,上海电视台副台长,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副总裁,现任上海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艺术总监。

滕俊杰 1986年进入上海电视台,1993年参与主创上海东方电视台,1998年参与主创上海卫视,历任上海东方电视台文艺部主任,上海卫视节目部主任,上海电视台副台长,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副总裁,现任上海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艺术总监。

谢海光
文汇报党委副书记。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兼任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顾问,上海市演讲学研究会顾问。

谢海光 文汇报党委副书记。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兼任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顾问,上海市演讲学研究会顾问。

王伟
《解放日报》副总编辑,兼《新闻晚报》主编。1985年毕业于上海大学文学院,同月进入上海《文汇报》,在要闻部任夜班编辑,后任版面副主编;2013年4月,调上海《解放日报》,任现职。

王伟 《解放日报》副总编辑,兼《新闻晚报》主编。1985年毕业于上海大学文学院,同月进入上海《文汇报》,在要闻部任夜班编辑,后任版面副主编;2013年4月,调上海《解放日报》,任现职。

孟波
新浪网副总编辑,资深媒体人。曾任河南日报一版编辑、城市早报总编辑主任、南方都市报区域新闻部副主任、新京报社长助理兼要闻部评论主任、评论部主任。系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评论创始人。

孟波 新浪网副总编辑,资深媒体人。曾任河南日报一版编辑、城市早报总编辑主任、南方都市报区域新闻部副主任、新京报社长助理兼要闻部评论主任、评论部主任。系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评论创始人。

洪浚浩
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传播系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马萨诸塞大学传播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项目海外评审专家。

洪浚浩 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传播系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马萨诸塞大学传播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项目海外评审专家。

郝晓鸣
毕业于中国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曾任新华社记者,1993年以来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任教,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副院长等。

郝晓鸣 毕业于中国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曾任新华社记者,1993年以来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任教,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副院长等。

哈筱盈 Louisa Ha
美国俄亥俄州Bowling Green州立大学传播学院教授,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主编。美国Bowling Green州立大学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部”创始人,主任。

哈筱盈 Louisa Ha 美国俄亥俄州Bowling Green州立大学传播学院教授,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主编。美国Bowling Green州立大学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部”创始人,主任。

赵月枝
博士,教授,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加拿大国家特聘教授。现任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全球媒介检测与分析实验室主任,是传播学批判学派中卓有成就的华人学者。

赵月枝 博士,教授,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加拿大国家特聘教授。现任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全球媒介检测与分析实验室主任,是传播学批判学派中卓有成就的华人学者。

刘幼琍
国立政治大学广播电视系教授,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电讯传播(广播电视)博士。曾任记者、节目制作人、中华民国新闻评议会委员、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委员、中央广播电台董事。

刘幼琍 国立政治大学广播电视系教授,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电讯传播(广播电视)博士。曾任记者、节目制作人、中华民国新闻评议会委员、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委员、中央广播电台董事。

童兵
复旦大学资深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新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2003年8月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指导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童兵 复旦大学资深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新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2003年8月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指导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喻国明
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法学(新闻学)博士。人大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职务及主要社会兼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

喻国明 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法学(新闻学)博士。人大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职务及主要社会兼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

王宁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致远讲席教授,我国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文化研究及翻译研究等多个学科领域著名学者。

王宁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致远讲席教授,我国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文化研究及翻译研究等多个学科领域著名学者。

陶东风
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兼职博士生导师,《文化研究》丛刊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化研究>分册》顾问,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

陶东风 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兼职博士生导师,《文化研究》丛刊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化研究>分册》顾问,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

杨庆存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平邑人。先后就读于曲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评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杨庆存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平邑人。先后就读于曲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评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孟建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现任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省部级新闻发言人评估组组长。

孟建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现任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省部级新闻发言人评估组组长。

张敏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院长、教授,广告系总支书记,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美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文化、传播学与广告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在期刊发表论文近80篇,出版专著多部。

张敏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院长、教授,广告系总支书记,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美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文化、传播学与广告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在期刊发表论文近80篇,出版专著多部。

李本乾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导;传播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全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李本乾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导;传播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全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黄芝晓
教授、高级编辑,现任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新闻学会副会长,《新闻大学》杂志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黄芝晓 教授、高级编辑,现任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新闻学会副会长,《新闻大学》杂志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严三九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曾入选上海市“曙光学者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曾在多家媒体单位做过兼职记者、编辑、编导和媒体策划人员。

严三九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曾入选上海市“曙光学者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曾在多家媒体单位做过兼职记者、编辑、编导和媒体策划人员。

谢耘耕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远东书院院长、教授、博导、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30多篇新闻作品和论文获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等奖项。

谢耘耕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远东书院院长、教授、博导、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30多篇新闻作品和论文获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等奖项。

徐立军
央视市场研究(CTR)总裁,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总经理,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受众研究委员会副会长。曾任职于中央电视台18年,期间担任央视新闻频道编辑部副主任、央视总编室市场评估部主任。

徐立军 央视市场研究(CTR)总裁,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总经理,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受众研究委员会副会长。曾任职于中央电视台18年,期间担任央视新闻频道编辑部副主任、央视总编室市场评估部主任。

张国涛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有电视剧美学、电视艺术理论、电视节目策划。在《现代传播》、《当代电影》、《电影艺术》等刊物上发表文章50余篇。

张国涛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有电视剧美学、电视艺术理论、电视节目策划。在《现代传播》、《当代电影》、《电影艺术》等刊物上发表文章50余篇。

刘鹏
CSSCI期刊《新闻记者》主编,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新闻研究所所长。

刘鹏 CSSCI期刊《新闻记者》主编,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新闻研究所所长。

吕晓东
《编辑之友》副主编,编审。1990年进入北岳文艺出版社,做图书编辑;1994年开始做期刊编辑;2007年任《名作欣赏》杂志社副主编;2009年任《名作欣赏》(下旬刊)执行主编;2011年至今,任《编辑之友》杂志社副主编。

吕晓东 《编辑之友》副主编,编审。1990年进入北岳文艺出版社,做图书编辑;1994年开始做期刊编辑;2007年任《名作欣赏》杂志社副主编;2009年任《名作欣赏》(下旬刊)执行主编;2011年至今,任《编辑之友》杂志社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