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2015年第三届中国大学生传媒节暨第六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嘉宾演讲
人民网>>传媒>>正文

谢耘耕:大数据挖掘成为媒体应对挑战的新工具

2015年07月30日16:16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谢耘耕

2015第六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于7月19日至27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本届大讲堂邀请50多位传媒领军人物,既涵盖了学界泰斗,也有业界精英,为来自海内外160余所高校的350余名学子带来最新的传播资讯与研究动向,讲授传媒业改革创新的经验与教训,分享他们的人生感悟,进而深化对新闻传播学科和传媒业的认识。以下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谢耘耕7月27日上午在第六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坛上的演讲概况。

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就像望远镜能够感受宇宙、显微镜观察微生物一样,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谢耘耕以《大数据时代媒体生产和传播的转型与发展》为主题,就大数据时代媒体生产和传播为什么以及怎样进行转型和发展展开论述。

大数据是一场革命

《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一书的作者维克多·迈尔·舍恩伯格曾说:“如果你是一个人,拒绝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可能不会失去生命,但如果是国家拒绝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那么就可能失去这个国家的未来、失去一代人的未来。”虽然这句话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的夸张,但它明确指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并且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对于什么是大数据,谢耘耕引用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的名言指出,大数据是一场革命。目前,关于大数据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不同的定义基本上是从其特征出发。其中,IBM公司提出的关于大数据的四个特征——数量(volume)、多样性(variety)、速度(velocity)、真实性(veracity)目前受到普遍认可。

大数据挖掘成为媒体应对挑战的新工具

谢耘耕指出,传媒业本身是一个信息密集型行业。当前,对于用户的数据采集、筛选、整合、统计、分析挖掘技术迅速发展,多维度的社会生产和实践逐渐融入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挖掘已经成为媒体应对行业竞争和打破发展瓶颈的新工具,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大数据有助于为新闻报道提供丰富的信息源,拓展节目表现形式。大数据可以运用到新闻采集、新闻报道以及新闻呈现中,谢耘耕列举了《卫报》利用大数据报道伊拉克战争、2014年中央电视台的“据说春运”系列以及政见网大数据实践等案例,生动形象地说明大数据在新闻呈现中的作用。

第二、大数据挖掘可以实现从冗繁的信息中过滤出有价值的内容,进而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谢耘耕指出,首先,大数据是信息过剩时代的过滤器,可以从海量的信息中辨识出有价值、可靠的信息和数据;其次,在内容生产中利用大数据可以将传统的新闻敏锐度和叙述吸引人故事的能力与庞大的数据结合起来,使内容生产具有多媒体性。

第三、通过大数据可以发现受众需求点,调整节目、栏目编排,开发新类型节目。谢耘耕以《今日头条》的APP和微信推送功能等实现了单个受众个性化定制、爱奇艺根据网民需求推出《美食美课》节目、美剧《纸牌屋》等为例指出,通过大数据挖掘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用户需求,通过有效的多维度预测调整编排节目。

第四、大数据可以实现精准定位,提高广告接受率,获取良好的传播效果。

讲座最后,谢耘耕指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传媒学子应具备大数据的思维和眼光,开拓眼界,放眼全球。(闫玮)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