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论文]国际传播视角下的中国影片国际化--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八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国际传播视角下的中国影片国际化

——浅析《霸王别姬》中的京剧元素

高佳

2012年11月12日15:37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 摘要 ] 美国文艺理论家苏珊?郎格谈到艺术时说,“艺术可以看做人类普遍情感和生命的符号”。对于电影艺术也是这样,它需要调动和延伸观赏者的思维和情感。

本文建立在国际传播诗句视觉符号相关理论基础上浅析《霸王别姬》中京剧元素的运用,从京剧在剧中分期的定位、跨国际传播中的表现以及并从跨京剧元素的编解码等方面探究京剧元素,并且从文化角度对中国电影走向戛纳走向世界提出作者自己的想法。

[ 关键词 ] 霸王别姬;京剧;视觉符号;戛纳

1. 引言

《霸王别姬》一故事原取材于《史记》中汉代项羽与其爱妃虞姬兵败垓下四面楚歌时的生离死别一幕,为世人唱颂已久,获得第46届法国加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以及美国奥斯卡金球奖的最佳外语片奖,当属陈凯歌的颠峰之作。

而在2012年5月27日,戛纳电影节去了又来来了又去。在影片奖项获取上,中国依然空手而归。中国电影走向戛纳,走向国际的路途似乎坎坎坷坷些许挣扎。当然也有乐观者认为从戛纳的“楼上”走向“楼下”,是中国电影进步的标志。我们该如何看待这样的结果?

全球化背景下,很多传统的视觉符号被新的思潮影响而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在国外通常采用将传统艺术符号与现代生活、现代传媒相结合或将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时尚化改进的方式来应对这一危机。”① 而将这些元素结合现代因素则可力挽狂澜使得民族视觉符号起死回生大放异彩。

2. 《霸王别姬》中视觉符号之京剧元素的内容分析

2.1 京剧在剧中分歧中的定位

2.1.1 自我与社会分歧

小豆子唱《思凡》,每次都背错那一句:“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从这个元素中分析,小豆子不断地背错台词其实是思想深处对自己性别的认识,源于自己母亲的决绝以及在不自觉地中与不可知的逆性命运做斗争。

在梨园老板来考察决定戏班前途的关键时刻,小豆子依然背错。这个时候故事的发展到了一个小高潮,小石头含泪用烟袋锅猛杵小豆子的口腔, “我让你错!我让你错!我让你错!”陈凯歌在表现这个具有震撼力的场面时,通过色彩调节、背景音乐、京剧锣鼓点的表现手段,让人明显地感觉到此时此刻人物心情的矛盾错综。最终,小豆子的嘴里流出了鲜艳鲜血,他在众目睽睽之下高声而坚定地向这个世界宣告: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

他最后还是屈服了,同时也意味着放弃男儿郎的角色,成为女娇娥。这是戏里他第一次背对了台词,是一次宣告,看似快乐却充满悲情。

2.1.2 民族矛盾中京剧的推动

“程蝶衣饰演虞姬时真正达到了‘不疯魔不成活’的程度,这种传统文化有一种邪异的魅力,再加上程蝶衣小时的奇特经历,所以程蝶衣真正沉入自己的“戏梦”中,改变性别改变性格地疯狂依恋着京剧、依恋着虞姬、依恋着霸王———他的师兄段小楼。”② 当然同时这种痴迷与投入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一生沉浮的命运。陈凯歌加入京剧元素,利用粉色、白色交织的旦角脸谱,使蝶衣在表演中得以寻找自我。

值得注意的是,蝶衣的虞姬扮相屡次呈现在各种重要场景甚至包括重叠的三角恋情境。无论是遭张公公的强暴、还是袁四爷介入、甚至菊仙从良奔小楼、以及和国民党的冲突。暧昧的粉红脸谱只能暂时填充他现实心灵的焦躁与空虚。正如陈凯歌所说:“想在生活中实现戏剧的梦想是很危险的事情。”

“这是镜中错落重叠的幢幢幻影,一幕影之恋。”③

2.1.3 新社会京剧的盛衰剧变

文革期间,京剧暂时遭到灭顶之灾。传统剧目被称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被扫入了历史垃圾堆,京剧的传统行头被当作“四旧”烧毁,京剧艺人被当成人渣,再一次变成下九流。

蝶衣和小楼在文革期间被迫害,京剧元素的作用凸显为使得艺人因祸得福,因福得祸,祸福相依。

而片尾在虞姬自杀之后的一行字幕:“1990年,北京举办了徽班进京100周年纪念活动。”这个元素是一个重要的提示,不仅是对文革毁灭传统京剧的反拨,更是对京剧发展史一种意味深长的总结。

2.2 京剧元素在跨国际传播中的表现

2.2.1 视觉符号民族性和超民族性的统一

视觉符号的民族化和超民族性是一种动态的统一。

从历时分析来说,总的情况是越古老的符号越有民族性,越现代的符号越有超民族性。京剧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元素,是具有民族性的。

从共时分析来说,涵盖范围越小的符号越有民族性或个性,涵盖越大的符号越有超民族性或普适性。《霸王别姬》可谓是电影界非常成功的一部鸿篇巨著,值得永远典藏。 “电影都存在着历史背景、音乐与画面、对话与情节展开和主旨思想等内容。”④

《霸王别姬》传递给大众一个感情上震撼的东西,每次看都会感动,因为一种纯粹的情感。

2.2.2 京剧元素的跨国想象

《霸王别姬》展现的京剧文化是与中国人物的生存及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且对于历史的记忆在未来历史的重新定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用艾森斯塔特的说法民族—国家两类装置使现代暴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烈度,使20世纪成为了烈火地狱般的世界。汉娜?阿伦特在《论暴力》一书的开头指出:“的确,正如列宁所预测的那样,这个世纪是一个战争和革命的世纪,也是一个充满了暴力的世纪。”⑤

京剧作为中国文化的特殊载体贯穿了整部电影,电影以北洋军阀统治、日本入侵、国民党统治和共产党专政的四个历史时代为经线,将程蝶衣和段小楼的戏剧人生揉合在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历史的跌宕之中。

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民族和国家成为焦点。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霸王别姬》会在国际上得到认同。

3. 京剧元素的二度编解码—文化冰山

3.1 视觉符号的跨文化属性

首先就视觉符号层面的元素来说,由于影视作品是对生活的形象再现,因此就其影像和内容来说,它与生活的接受性使它容易被接受;其次,它降低了受众的接受门槛,任何没有经过阅读训练或者审美训练的人都可以接收这种符号及其系统;第三,它容易引起受众在感官上的反应,因强大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受众很容易进入情节,甚至进入人物角色之中,产生移情作用。

影视的视听层最具有跨文化能。

按照霍尔的观点来解释,视听层和故事层都是人类的共享符号,传播过程中符号必须共享才能传达信息,但这个符号被共享的只是符号的自然意义,也就是他所说的符号的外延。对符号的蕴含意义却永远不能共享。因为蕴含意义也就是他所说的符号的内涵是一个意义的集合。

3.2 二度编码,文化冰山的深度延伸

3.2.1 京剧元素中包含的理念

关师傅:讲这出戏,是这里边儿有个唱戏和做人的道理,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特意讲《霸王别姬》的历史故事时提到是因为希望学徒学到的不仅是唱戏的技巧更是做人的道理。

除此之外还包含对“自我”的认识、民族和国家的概念、忠贞、追求、爱与奉献等等人类共通的元素,所以可以引起国际共鸣。

3.2.2 剧本原创度高,易被国际市场接受

《霸王别姬》是改编自香港女作家李碧华的同名小说,有原创的口味,市场的接受度比较高。

更主要的是因为要迎合市场的需求,可以把它改成了一种悬疑、伦理的口味,其实在影片中可以看出一些艺术片的口味在里面。

总而言之,中国的电影需要这样的原创。

3.2.3 影片的政治性弱

《霸王别姬》所搬演的中国历史十分的眩目。不到三小时的观赏时间内,中国江山已经数度易主。

其中的历史只是复述官方历史中的一些大事纪,以历史研究的眼光来看极为肤浅。并且片中描述京剧近乎永恒的艺术地位和美学价值,藉由象征中国不变的文化传统的掩饰,使得民国史的冲突动乱毫无能力去提醒观众中国认同本质的问题。

由此可知,《霸王别姬》中的真正主角既不是历史也不是程蝶衣或段小楼,而是京剧,或者说是提升为中国国粹后的京剧艺术片,这样也使得《霸王别姬》走向国际创造了一个极好的条件。不会像张艺谋的电影因为政治性强而被戛纳排斥。

3.2.4 京剧元素在国外的意义:娱乐性

《霸王别姬》中所呈现的京剧,在陈凯歌的一些特写与唯美的镜头塑造下,早不是关师父与艳红(小六子的母亲)对话时所称的“下九流”,而是如袁四爷在法庭中所说的中国“国粹”。

通过展现一个国家一种文化的周边氛围,对于国际范围来说,这个民族的国粹是一种文化,在这种文化背后体现的是可娱乐性。

4.影响京剧元素二度编解码的因素

根据斯图亚特? 霍尔的理论,结合“霸权解读立场”、“协商解读立场”和“对抗解读立场”来考察京剧元素跨文化传播的效果。

4.1文化价值观差异

众所周知,国家间不同的自然、政治环境因素积淀了它们各自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影响了不同观众对同一部电影的不同解读。其主要差异主要包括国家形象、个人主义、宗教观等等。

4.2本族文化了解程度

受众对自己的本族文化了解得不够深入、全面是理解电影的另一障碍。

作者认为文化是矛盾的。文化的矛盾性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文化一旦形成人们认识、理解世界的某种框架后,它将有助于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与人之间的顺利的交流。另一方面,文化也能形成某些障碍,阻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间的相互交流。这种文化的矛盾性就成为跨文化解读电影的主要障碍之一。不过同时,也会产生相反地作用,人对未知的事物具有好奇心。

4.3 受众选择心理

费斯克在《理解大众文化》中提出:“观众同时也是生产者。”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被遗忘的信息很多,经过一段时间的间隔,仍能在受众的头脑中留有记忆的信息才被受众真正记住。

日常的接受经验证明,能够吸引受众兴趣的信息、打动受众情感的信息更容易被记住。

《霸王别姬》中陈凯歌名导出马,巩俐、张国荣等巨星领衔主演,受众自身通过电影的各种组成成分以及各自形成的符号元素所象征的品位、所蕴涵的文化内涵、所代表的生活方式等等附加在电影文本中的因素,赋予电影各种不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价值。

并且京剧元素对于国际属于新奇、具有特点的文化,更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和思考。

5.走向戛纳,将电影还给“电影”

对中国电影而言,如何以中国元素去体现全世界的共通精神是全球化语境下的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首先,必须要结合本土和国际元素,真实反映心灵和现实,展现人类最初的真挚的情感,追求无国家化的价值认同。

其次,明确电影的定位。搞懂到底由谁来判定中国电影的好与坏,中国电影是拍给谁看的,中国电影存在的价值是什么?是赚钱的机器,还是中国老百姓真正需要的精神食粮?

再次,想摆脱困境,必须接地气。电影应该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需要在电影中见到常见的元素。

第四,艺术元素创新。艺术形式一定是反映出当代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的现象,比如说很长时间之前功夫片是安全的,但是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全新的电影。

最后,中国电影需要现实题材。国外的观众很希望通过电影来了解中国现在到底是什么状况。国外观众接受中国是一个日益强盛的国家需要途径,电影就是一个途径。(作者系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传播学专业学生)

【注释】

① 陈一愚. 试析民族文化符号在电影跨文化传播中的二度编解码 [D]. 苏州大学, 2010.

② 程宁宁. 从京剧脸谱看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符号意义[J].湖南社会科学,2004,(3).

③ 张潇钰. 浅议<霸王别姬>的符号学意义 [J]. 《东方青年》? 教师 2011,(7).

④ 王志敏. 电影批评 [J]. 中国电影出版,2010.

⑤ Hannah Arendt, On Violence(New York: Harcourt,Brace & World, INC.,1969), p3.此处采用高宏、乐飞译汉娜?阿伦特《关于暴力的思考》的中译文,见《一个战时的审美主义者》,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参考文献】

[1] [匈]贝拉?巴拉兹.电影美学 [M](何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8.

[2] 周宪.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 [J].电影艺术,2001,(2) .

[3] 卢浩. “只有香如故”——现代京剧《霸王别姬》导演概述 [J] .中国戏剧,2005,(4).

[4] 孙培菡. 从京剧脸谱看视觉符号在文化传播中的体现 [A]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0,23-4.

[5] 程宁宁. 从京剧脸谱看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符号意义[J].湖南社会科学,2004,(3).

[6] 刘颖思. 影片《霸王别姬》中的民族文化历史展现[J].考试周刊,2010,(9).

[7] 郭培筠. 暴力?迷恋?背叛———影片《霸王别姬》的文化内蕴阐释 [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2)76-80.

[8] 张雯. 浅析电影《霸王别姬》的传播效果[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7,(38).

[9] 袁方. 传统文化和自我内在引导对人的“阉割” [A].湖北社会科学,I0- 05

[10] 刘芳芬. 以影为镜:文化视角下的拟态环境[J].《考试周刊》,2010.

[11] 吴萍萍. 别样的风景——论当代同性恋小说的特征和意义 [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4).

分享到:
(责任编辑:宋心蕊、赵光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