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论文]论传统媒体接入报道对自媒体传播的“修补”作用--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八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论传统媒体接入报道对自媒体传播的“修补”作用

——以合肥少女毁容案为例

2012年11月27日16:53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摘要】随着自媒体用户的激增,自媒体话语空间目前已成为舆论发生、发酵的重要阵地,当下传播媒介形态中自媒体与传统媒体交织互动的状态日益显著。传统媒体的反应、接入的程度、时间和方式会对自媒体舆论场产生作用,并将这类事件纳入到传统媒体的传播框架与体系中,自媒体传播在新闻生产的过程中起到的是情绪积累、提供议题的作用,传统媒体则对自媒体舆论起到了收编的作用,引导舆论回归到日常的话语体系中。本文以合肥少女毁容案在自媒体与传统媒体中的传播为例来对分析传统媒体的接入报道对自媒体传播的不足、不当之处予以“修补”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媒体 自媒体 接入报道 修补

一、始于自媒体的传播

在美国新闻学会的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出版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中,“We Media(自媒体)”被定义为:“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 自媒体包括且不限于个人微博、个人日志、 个人主页等,数量庞大,平台众多,涵盖各种为个体提供信息生产、积累、共享、传播内容兼具私密性和公开性的信息传播方式,自媒体传播是由普通大众主导的信息传播活动,将传统的“点到面”的传播转化为“点到点”的一种对等的传播模式。在自媒体场域下,传统的主流媒体的声音逐渐变弱,受众不再接受被传统的“统一的声音”告知对或错,每一个受众都可以在从独立获得的资讯中,对事物做出判断,进而进行情感的宣泄。

基于自媒体全新的传播模式,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正成为舆论的发源地与发酵地。自媒体不仅为舆情提供了“落地”的可能,更为重要的是其推动着舆情的发酵。以新浪微博为例,微博的转发和评论功能,以及随时随地可以分享信息的便捷性,提高了人们参与讨论的速度和活跃度。特别是当出现关乎公共利益的社会问题时,若一旦被意见领袖在微博上转载评论,就会迅速形成传播效应,促使舆论的扩大。微博在一定程度上还扮演了“观点的自由市场”的角色。受众可以将微博看作是一个可以宣泄情绪、缓解压力的场所,因而当微博引发了对某件公共问题的讨论的时候,就能在短时间内引起社会大众的广泛共鸣,从而形成强大的舆论漩涡。

合肥少女毁容案率先在自媒体空间得到传播,并形成舆论高峰。2011年9月17日晚,合肥少年陶汝坤用事先准备的打火机油泼在少女周岩身上并点燃,致使周岩重伤。约5个月后,这起案件在自媒体上传播开来,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周岩的家人于2012年2月22日以《“官二代”横行霸道 恋爱不成毁容少女(贴图)》为标题,在国内著名论坛天涯社区发布的主帖。该贴随后被发至合肥本地论坛发布,并被“推送首页”后,开始引爆公众的关注度。随后ID为“安徽呱蛋合肥”的用户在新浪微博上发布了首条关于少女毁容案的微博,该微博仅仅在发布后24小时内,直接转发次数就达到18000次左右,不包括各种复制内容后转发、向其他微博平台的转发和各种人际传播。随后迅速形成“微话题”,一周时间,相关微博超过了500万条。舆论导向基本形成:受众指责肇事者、特别是对此案处理中的司法公正性展开质疑。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自媒体舆论场域的形成后,出现了关于肇事方在案件发生前后态度嚣张、肇事方亲属利用权势妨碍司法公正的流言,还有假冒肇事者发表挑衅性言论的社交网站账户等等。从这一事例中,可以看出自媒体在传播公共事件,形成舆论的过程中存在着不足与不当,而这些不足、不当之处给传统媒体接入传播提供了“修补”的空间。

二、传统媒体接入传播

信息在自媒体场域大量的转发、传播促使了新的社会关注点的形成,“将社会的关注话题引入网络舆论,激起大讨论,能引起社会有关方面的注意或对其形成压力,达到影响或改造现实的目的。”这样,自媒体领域的舆论波迅速到冲击到传统媒体中,在错失了首发优势的传统媒体开始接入传播并且凭借自身的采写编优势在舆论场中发挥影响力,这样的影响力集聚到一定程度能引发第二轮公共事件的传播高峰。

下面将重点以传统媒体对合肥少女毁容案的接入报道为研究对象展开论述。

1.接入时间

及时性是新闻报道的特点,在事件的爆发期介入报道,为受众带来一手的消息是新闻媒体的天职。公共事件在自媒体领域的首先传播使传统媒体失去了率先获得新闻的发布权,此类事件的重大性与显著性又决定了会被纳入到传统媒体的新闻制作的环节与工作中。合肥少女毁容案原初事件本身所包含的要素极具话题性:未成年少年致花样少女毁容,而且该少年被先在地贴上了“官二代”的标签,应和了社会整体安全感缺失的现状,这样的显著性与话题性促使传统媒体深入其中,进行挖掘,还原真相。此外,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领域的传播积聚了极高的关注度,但呈现出信息碎片化与消息源单一化的。从这个程度上讲,传统媒体也要及时介入。

在合肥少女毁容案自媒体传播形成高点的24号之后的第二天25日,就有传统媒体接入,合肥当地的媒体《市场星报》以《这“爱慕”怎能 如此丧心病狂?》为标题在03关注版以半个版面的位置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披露,随后各地媒体跟进。传统媒体跟进报道的时间较为及时,虽然这时舆论的主要阵地仍然在自媒体领域,但是传统媒体也及时“发力”,在自媒体传播一边倒的舆论倾向中发挥作用,施展影响。其次,虽然这一时期的报道的来源依托于网帖,但是传统媒体在深度挖掘事实方面已经开始努力,如《羊城晚报》25日的报道《合肥警方称被泼汽油毁容少女伤情鉴定一周内公布》即“跳开”网帖所提供的信息,从对警方的采访来关注伤情的鉴定问题,传统媒体尚属及时的接入报道对自媒体场域的舆论形成开始形成自己的影响力。

2.接入形式

以微博、人人网为代表的自媒体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信息传播渠道,而且传统的点对点的大众传播模式被改变,裂变传播模式带来了更广的传播范围,传播效果得以突出。但不可否认的是,自媒体时代虽然每个人都有实现“发声”的权利,但是因自身信息获取渠道的有限、自我信息甄别能力的有限,一般公共事件的自媒体领域的传播呈现出情绪宣泄多于事实呈现,观点表达多过信息梳理的传播形态。传统媒体作为专业的新闻传播机构,有一套成熟的新闻传播机制以及训练有数的专业新闻传播者,在公共事件的传播过程中,能够凭借新闻敏感、灵活运用多种报道方式,深度挖掘事实真相,并以事实传播为重。

传统媒体在合肥少女毁容案自媒体舆论波形成后,反应迅速,在报道形式的选择和呈现上体现了传统媒体在新闻制作层面的优势与特长。消息、通讯、深度报道等多种报道方式被采用,连续报道、追踪报道也是被采用的主要方式。下图通过《市场星报》对合肥少女毁容案的报道形式的简析来说明传统媒体在接入报道后所进行的新闻制作工作。

从上表可以看出,《市场星报》对合肥少女毁容案投注了连续地关注度,在长达接近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以较大的版面对事件进行了报道,特别是在26日以题图的方式进行了导读。《中国青年报》则在2月29日冰点周刊的冰点人物版做了题为《走近安徽毁容少女》的深度报道,对受害者进行了聚焦报道。

分享到:
(责任编辑:宋心蕊、赵光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