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谣言传播中的受众群体心理【2】--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新闻爱好者》>>2012年11月上

浅析谣言传播中的受众群体心理【2】

付丁丁

2012年12月03日11:16    来源:新闻爱好者    手机看新闻

影响受众群体心理的因素

事实上,早在2008年6月,天津就出现过类似事件,鞭炮和黄桃罐头卖到脱销。同年7月,河北唐山也发生过此类事件。2011年4月,吉林长春又上演此类闹剧。为何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在受教育人口越来越多和受教育水平越来越高的现在,相似的谣言频繁发生,受众却多次相信?一方面可能是源于公民的媒介素养不够、政府的公信力不足和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不够,另一方面更多的是群体心理特征与个人心理特征有着很大的不同。“神收童男童女”放鞭炮吃黄桃辟邪的谣言能够大行其道,与受众群体的“买账”有关,要想消解不能单纯地归之于迷信,影响受众群体心理的因素要考虑进来。

传统因素影响受众群体心理。“传统,即过去的观念、欲望和感情,是种族综合作用的产物,对我们的日常行为发挥着难以察觉的巨大影响。”[2]传统不仅稳定,而且支配着人们的行为,当他们形成群体时就更是如此。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强烈的“祖先崇拜”,在生产力落后的当时,很多没有办法解释的现象如彗星就解释为妖魔鬼怪,继而也就构造出了神来保佑苍生。我们便形成了集自然崇拜、神灵崇拜、祖先崇拜为一体的民族信仰。儒释道的文化流淌于中华儿女的血液中,即使是到了今日,我们仍然会祭祀神灵。当谣言把神搬了出来时,群体便极易受传统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精神。

时间因素影响受众群体心理。群体的观点和信念是由时间酝酿起来的,即使是传统因素,也得仰时间的鼻息,它是世界万物的真正创造者,也是世界万物唯一的伟大的毁灭者。[2]谣言的兴起并非是这个时代所特有的,桑斯坦说“谣言几乎与人类的历史同龄”[6]。自先秦时代,“灭秦者,胡也”的谣言便困扰着秦始皇,经历了数千年,谣言不止。其实谣言本身并不一定都是坏的,有的谣言也给人们带来了好处。在古代,谣言就承担着大众传媒的作用,既可以宣传某种政治观点,也可以进行舆论监督。宋代《东轩笔录》记载,明州地方官苗振退休后大肆买田造屋,时人王逵作诗讽刺,其中一句“田从汶上天出生,堂自明州地架来”广为流传,成为名副其实的谣言,传到京师王安石的耳朵里,王安石大怒彻查此事,从而使苗振成为北宋因谣言入狱的第一人。[7]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谣言的负面作用越来越大,使得个人“听谣色变”,但如果是群体的话则会上演一出闹剧,使得谣言愈演愈烈。“谣言止于智者”,为何那些被传统意义上定位为智者的人也会从众,参与到谣言中来呢?人们成为群体中的一员时,往往只接受简单明了的观念,理性的力量被抛到一边。

种族因素影响受众群体心理。古斯塔夫?勒庞在《民族心理学》中认为,每个种族都有它的特点,这种特点又形成了它的种族性格。这种种族性格一代代传递下去,形成了这个种族的力量、信仰、制度和艺术,总之,这个种族文明中的一切成分,仅仅是它种族性格的外在表现。“神收童男童女”放鞭炮吃黄桃辟邪的谣言近年来频繁发生,这与中华民族的种族性格有关,在我们的早期文明里,黄帝与蚩尤的逐鹿中原之战,便有各路神仙的助阵,后世又不断地出现对于庙塔的参拜,直至现在,七仙女与董永的故事仍然见诸大众传媒,人们对于鬼神的信仰根深蒂固。我们把佛家和道家的诸神相结合,便有了《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玉皇大帝管不了他,如来佛祖一出手就把孙悟空镇压在了他的五指山下,直至五百年后唐玄奘去西天取经,才把他救了出来。玉皇大帝是道教中的神仙,如来佛祖是佛家的最高首领。自明朝吴承恩创作了《西游记》以后便一直流传至今,到了现在借助于大众传媒,改编成电视剧、电影,对于中国人的影响更为广大,中国传统文化便植根于我们的种族性格中。

分享到:
(责任编辑:赵光霞、宋心蕊)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