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谣言传播中的受众群体心理【3】--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新闻爱好者》>>2012年11月上

浅析谣言传播中的受众群体心理【3】

付丁丁

2012年12月03日11:16    来源:新闻爱好者    手机看新闻

谣言传播的应对之策

受众群体在谣言的传播中有众多的独特心理,这种独特心理的形成受到了众多因素的影响,所以要想消解谣言,或者正确地引导谣言,我们就要针对受众群体的特点想出应对之策。

受众群体的“水桶效应”。我们把对谣言的消解寄希望于“智者”,总希望“谣言止于智者”,但其实谣言的消解恰恰取决于所谓的“愚者”。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曾提出过“水桶效应”,指的是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即无论这只水桶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8]所以在谣言的消解中,我们要考虑到受众群体中谁是那块最短的“木板”,然后才能有的放矢。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受众群体中的“数字鸿沟”越来越大,一些人尤其是经济能力不好、受教育水平低的人,对于现在的信息尤其是网络信息接触不到,更多地依赖大众媒体和人际交往,信息在人际传播的过程中最容易变形走样,这就为谣言的滋生和扩大提供了土壤。

所以提高受众群体中弱势群体的素养,尤其是对于信息的识别能力必须考虑进来,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使得贫富差距问题开始浮出水面,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文化改革”对于提高受众群体的整体水平有着重大的意义。

受众群体的文化基因。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9]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要秉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自然崇拜、神灵崇拜、祖先崇拜的民族信仰流淌在民族的血液中,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从对下一代的教育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平台传播都要有所选择。勒庞说:“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最理想的状态莫过于保留过去的制度,同时又用不易察觉的方式一点一滴地改进。”[2]所以应慢慢地对于神灵崇拜进行辩证的传播,以正确引导受众群体。

受众群体的“拐点”传播。所谓“拐点”是原始高等数学中的一个概念,在生活中,拐点多用来说明某种情形持续上升一段时间后开始下降或回落。[10]谣言的传播必须有受众,而谣言发展成为社会谣言就必须拥有受众群体,想要控制谣言的传播,就必须找到谣言在受众群体中传播的“拐点”,或者说谣言受众群体中的关键人,从这些人中、从这些关键节点上发现并培养“观点”。更确切地说,就是把受谣群体中的意见领袖发展成为传播网中的“拐点人”。

随着新型媒介的出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呈现网状式,在蜘蛛网中存在关键节点。要想控制谣言的走向,我们可以使一些人成为“拐点人”。每个谣言的传播都有其生命周期,我们可以在谣言的不同发展期找出“拐点”或者有针对性地培养,这样谣言的曲线跟着“拐点”发展、壮大或者消失、逆转。

受众群体的形象思考。经过艺术化处理之后的词语有着神奇的力量,既能掀起群体心中的惊涛骇浪,也能平息风暴。词语的威力与其唤醒的形象有关,但未必是真实的含义。意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的词语比比皆是。我们若想用词语的手段来影响受众群体,就必须搞清楚这个时代群体赋予谣言的含义和形象。

谣言的含义由最初的中性词汇,已经发展成为“没有事实根据的信息”,所以针对受众群体对于词语的形象思考,我们可以改变某些词语的名称,譬如在报道中尽量少用“谣言”这个词汇。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曾说过,执政府和帝国的具体工作就是用新的名称把大多数过去的制度重新包装起来。在谣言的控制中,我们可以批判性地借鉴。

结 语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谣言就像车轮碾过之后的尘埃经久不息。没有人,就没有谣言;没有群体,就没有谣言。受众群体在谣言的传播链条中占有重要的一环,受众群体心理简单而又复杂,一个谣言的消散伴随而起的是另一个谣言的兴起。时间没有消解谣言,谣言的传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受众群体心理的理解和行动。

最后用狄更斯的名言来结束吧:“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像,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胡海涵.从“谣盐风波”看社会谣言的生成机制[J].河南大学学报,2007,52(2):63-67.

[2]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M].夏杨,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1.

[3]网易新闻.河北传“庙宇收童子”谣言 居民放鞭炮辟邪[EB/OL].http://news.163.com/12/0604/08/8352N8QB00011229.html.

[4]奥尔波特,等.谣言心理学[M].刘水平,等,译.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5]刘京林.新闻心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6]桑斯坦.谣言[M].张楠,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7]百度百科.谣言[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10810.htm.

[8]百度百科.水桶效应[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47735.htm.

[9]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11-10-26).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GB/16018030.html.

[10]百度百科.拐点[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90122.htm.

分享到:
(责任编辑:赵光霞、宋心蕊)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