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访快慢节拍下的中国(新春走基层·听真话 写实情)--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最新资讯

  

追访快慢节拍下的中国(新春走基层·听真话 写实情)

2013年01月28日07:5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人勤春来早,新春走基层,我们上路了!

  从哈尔滨到广州、从江苏连云港到新疆阿拉山口,踏访纵贯横穿华夏大地的铁路大动脉,记不清穿过多少隧道,数不清停靠多少站台,更寻不到一个简单的故事穿插其中,但无数多维度的活剧天天上演,构成民族复兴的一个个激越音符;绿皮车、和谐号,普快和高铁的多样性呈现,恰如共和国的前行旅途注定差别多异,感染激励着新闻工作者倾听民声奋笔疾书:面临的问题、隐忧甚至改革的瓶颈,今天的坚守开拓付出和牺牲,都是为了共同的明天更好;有理由坚信:无论快慢,路在脚下,没有到不了的春天。我们继续向着基层进发……

  

  记者全程体验G79次京广列车、D30次京哈动车

  高铁时代的冷暖与期盼

  本报记者  田  丰  李  强  袁  泉

  1月25日10点,北京西站。随着一声汽笛鸣响,G79次列车驶出站台。列车将途经石家庄、郑州东、武汉、长沙南等车站,于7小时59分后抵达终点站广州南站。

  1月26日,D30次动车也开始了从哈尔滨到北京大约8个小时的旅程。

  与此同时,本报记者兵分两路,分别乘坐G79次京广列车、D30次京哈动车,全程体验采访,感受高铁和动车上不同人群的冷暖与期盼。

  “不光省时间,主要是方便”

  采访对象:武汉某公司销售人员刘国庆

  1月23日从武汉到北京,25日从北京回武汉。频繁出差对从事销售职业多年的刘国庆而言是“家常便饭”。

  当记者问他这些年乘火车的感受时,老刘打开了“话匣子”。

  “最早时是坐绿皮车。1988年,我刚参加工作。单位在湖北武汉,家在河南驻马店,这两个地方就得走6个半小时。现在坐高铁,北京到武汉才4个多小时。”刘国庆说,“更可怕的还不是时间长,而是没有座。那个时候出差坐火车,每次都要提前准备好报纸。为啥?就是用来铺着好有个地方躺着啊。躺车座底下那都不算什么,我最厉害的一回还躺行李架上呢。”

  “行李架?”记者不禁抬头看了眼列车行李架。刘国庆笑了,“那时火车的行李架可不跟现在的一样,是一根根钢管排着的,能担动人。”

  “第一次坐空调车也很有趣,感觉既舒服又新鲜。”老刘接着说,“具体哪年记不清了,好像是从宜昌到襄樊,那之前我也没见过空调车。上车前就看见车厢顶部并排着几个‘大箱子’,后来才知道那是外置的空调机。”

  刘国庆告诉记者,他还坐过郑州铁路局的“中原之星”,“郑州到武汉只有4小时,不仅速度快了,列车员服务也好多了,当时特爱坐那趟车。”

  2009年,武广高铁开通。从那以后,武汉出差到广州,刘国庆基本都坐高铁。“时间是一方面,主要还是因为方便。广州南火车站出来就是地铁,不用担心堵车。”

  “希望退休金,能再多涨点” 

  采访对象:北京退休职工王治国夫妇

  “终于也有记者问我了。”当得知记者身份时,70岁的贾阿姨有些兴奋。

  老两口都是上世纪60年代初大学毕业,先是到部队农场锻炼,后来支援“三线”建设,1992年辗转回到北京。“现在退休了,每月退休金3000多元,看病有医保,门诊超过1300元的部分能报销90%。”王治国说,“两个儿子也都已成家,我们先到广州待3天,然后飞三亚,春节前回北京。”

  “是去度假啊,咋不直接北京飞三亚呢?”记者问。“这不是要感受一下高铁吗。速度真快啊,跟我们年轻时坐的火车,根本不能相提并论。”贾阿姨说,“我常跟老伴说,孙女也快上小学了,我们现在也没啥任务了,有时间就找机会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到我们这岁数,健康、开心最重要。”

  “希望退休金能再多涨点,哈哈。”贾阿姨笑答:“其实国家挺关心我们的,已经连续几年给企业职工涨退休金了。不过有一点我不太理解,企业退休职工的工龄每年是3.5元,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是4元。这钱相差虽是不多,但同样都是为国家做了贡献,这标准也该一样才是啊。”

  “车速提高,感情变淡了”

  采访对象:列车长张晓丹

  1月26日是“春运”第一天。记者乘坐D30次动车,开始了从哈尔滨到北京大约8个小时的旅程。D30次动车是2012年12月才开通的,从哈尔滨西到沈阳北这一段走哈大高铁的线路,未来的京哈高铁也将走这条线。

  列车长张晓丹虽然是80后,却已有10年工龄了。他清晰地记得,2004年京哈之间开通Z16次列车,一站直达北京时的情景。“那时候刚上班不久,要去软卧车厢竞争很激烈。自打有了动车,就不觉得软卧新鲜了”。

  动车的开行,带来了人流、物流、财流,也带动了沿线的经济发展。张晓丹告诉记者,东北人喜欢穿皮衣,以前人们买貂皮都要去哈尔滨,现在有了哈大高铁,一个叫佟二堡的小镇迅速地火了起来。“以前去辽阳那边不方便,来回要三四天,现在基本上两天就可以了,如果熟门熟路,知道去哪里买货,一天就可以来回。”

  谈起车厢的环境,张晓丹说:“以前能挤上车就不错了,有的还找不到座位号,行李堆在哪里的都有,乘客间为了拿取行李吵架拌嘴是常有的事。现在旅客出行大包的行李少了,车上有专门的大件行李存放处,素质也提高了,车厢内几乎没有吵架之类的事。”

  记者环视了下车厢,旅客有的在看书,有的在玩电脑,有的在闭目养神……

  “也有不好的地方,以前的车厢里很热闹,大家在路上可以聊天、打牌,现在车速提高了,人和人之间的感情也变淡了。到站时间大大缩短,人们之间说话的少了。如果是初次相识,就算坐在邻座也不说话,”张晓丹说,能坐上一趟车就是缘分。 

  

  春运首日,记者登上“和田玉龙号”

  绿皮车满载维汉情谊

  本报记者  胡仁巴

  5828/5次列车,由新疆和田开往乌鲁木齐,是列简陋的不能再简陋得绿皮车,寄托着沿线500多万人民的美好希望,被冠以“和田玉龙号”的美名。

  1月26日,春运首日。记者来到南疆最大火车站之一——和田站。9时30分,列车车身披着一层薄薄的细沙,随着内燃机的轰鸣声缓缓起步,穿越黎明,行进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  

  14车厢75号座位上的阿卜力提普·麦麦提与对面的张成成聊得正酣。他俩都是80后,一个来自南疆墨玉县阿克萨拉依村,另一个家在湖北荆门东宝石桥驿镇白马村。他们一个去往乌鲁木齐就医,一个来南疆考察市场。

  “自火车通了之后,我们外出打工的成本下降了一大半。我在周边县市工地干活儿或捡棉花,打工养活自己,还能补贴家用。一个月用节省下来的路费买四五本书。这几年我收藏了120多本书呢。”阿卜力提普说。

  “你有关于李嘉诚的书吗?我喜欢读写他的书,里面讲了很多创业的故事。”张成成回应着这位十分健谈的维吾尔族小伙。

  阿卜力提普与张成成都因家里供不起学费,初中毕业就打工挣钱。一个转战南疆打工,而另一个南下广州辗转到乌鲁木齐。

  “现在出行条件这么便利,我要努力打工,让妹妹好好上学,争取完成学业。不能让她再像我和弟弟一样,因贫困早早打工挣钱。”阿卜力提普两眼炯炯有神。

  “我这次是受老板派遣,来喀什考察电器销售市场。”张成成透过车窗看着远处的戈壁荒漠,眼中充满期盼。

  列车在交谈中不觉到了中午用餐时间。

  后堂里,维吾尔族厨师阿斯克尔一边忙着配菜,一边介绍:“我们这趟车大多是少数民族旅客,吃饭比较讲究,他们看到我做饭就放心了。如果遇到穆斯林群众的封斋月,我们要尊重太阳升起之前和落山后才能进食的习惯,凌晨4点钟就要准备一顿开斋饭。” 

  担任此次运输任务的和田五组列车长侯高旗说:“自火车开通以来,仅玉龙号的旅客发送量已接近270万人。喀和铁路路段条件非常艰苦,旅客以沿线居民为主,我们不仅要会双语服务,而且要有爱心与耐心。”

  

  版式设计:蔡华伟

  栏头题字:谢小青

分享到:
(责任编辑:赵光霞、宋心蕊)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