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战场的生死角逐--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网络传播》>>2013年第3期

指尖战场的生死角逐

马冉冉

2013年03月19日14:03    来源:网络传播    手机看新闻

2012 年无疑是移动互联网的爆发之年。

在这一年,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迅速增长,并于年中超越了使用台式电脑接入互联网的网民,使手机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第3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 年12 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4.2 亿,较上年底增加约644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上年底的69.3% 提升至74.5%,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

2012 年对世界报业来说却是暗淡的一年。

据皮尤报告指出,美国民众阅读报纸的比例仍在继续下滑,尽管网络版的报纸也有一定的读者群,但无法弥补报纸整体读者急剧下滑的趋势。2012 年美国只有23% 的用户阅读报纸,2010 年这一比例为26%,2000 年为47%,下滑趋势非常明显。前不久的德国报业危机甚至催生了一个新的复合名词:Zeitungssterben——报纸之死。当然,我国报业的状况也同样令人担忧。

然而,一进一退的强烈反差却让报业看到了数字化转型的新曙光。移动互联网行业造就了一个风起云涌、快速变革的时代,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或许也改变了整个新闻行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以及运行方式。至少,人们的注意力开始发生转移,获取新闻资讯的方式有了新的变化。新闻App(Application,第三方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成为报业在移动互联网上开疆拓土、抢占入口的新战场。首先是英美诸多知名纸媒趋之若鹜,如《泰晤士报》、《金融时报》、《卫报》、《每日邮报》等,紧随其后的是国内诸多纸媒,如《人民日报》、《南方周末》、《北京青年报》等,均纷纷投身于App 程序的开发和推广。

然而,《The Daily》的最终失败,却给正处于这股兴奋和狂热之中的报业人士泼了一盆凉水。2012 年12 月15 日,《The Daily》在其创刊不到两年之际宣布正式关闭。默多克称:“自发布以来,《The Daily》就是数字出版的大胆实验品,也是创新的表现。不幸的是,我们无法得到足够多的用户,这种商业模式无法长时间持续下去。”

这场指尖战场的角逐,事关报业转型的成败得失,事关纸媒今后的生死存亡。《The Daily》折戟,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客观冷静地审视纸媒App 转型的问题。

入口之争

一项针对美国人新闻获取行为的调查显示,人们在印刷媒体上花费的时间所占比例大约为7%,而在移动互联网上花费的时间已经占到10%。可见,人们的注意力分配正在由传统的纸质媒体向移动互联网新闻媒体转移。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俨然成为我们生活标配的同时,App 也顺势成为我们接触新闻的重要入口。

人们之所以越来越热衷于App,很大程度上归因于App 既可以让用户获得类似PC 端实用的应用服务,又兼顾了移动端便捷的使用体验。

然而这场入口之争注定会异常激烈。在任何一个App 商店里搜索“新闻”二字,立刻就能看到众多不同服务商提供的新闻App,有传统媒体的,有门户网站的,还有聚合类服务的……以苹果AppStore 为例,截止2013 年1 月22 日,“新闻”分类中的应用程序已达9604 个,基本囊括了国内大多数主流媒体。

传统纸媒已经在Web1.0 和Web2.0 时代败阵于PC 端之争,谁都不想在移动客户端的战场上重蹈覆辙。但是新闻App 领域的角逐早已成强者扎堆之势:阵营之内,需要与财大气粗的新闻门户网站争相拼杀;阵营之外,还有大量聚合类应用、社交类应用抢夺用户。纸质媒体虽然在品牌效应、内容资源等方面具备优势,可是跟互联网门户巨头等相比,还是掣肘于技术上的创新和资金上的无力,在服务上也难以与聚合类、社交类新闻应用匹敌。新闻App 目前是各家争霸的战国时代,纸媒如何在这种竞争极为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面对不同阵营之间的竞争,下一步是做大还是消亡,谁能笑到最后,就要看转型的快与慢、成与败了。

运营之惑

新闻App 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吸引用户、占领市场、增加用户黏性的好方法,然而实践证明,大部分媒体的新闻App 都有过这样的尴尬处境:刚推出时用户纷纷下载,一睹为快,但用户活跃度极低,一段时间后,下载量和浏览量急转直下。吸引了用户却留不住用户,这种情况反映出媒体在新闻App 运营过程中对用户需求的认识不足。

“不是说做了一个好软件就代表着你的新媒体成功了,已经完成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跨越了,软件的东西是次要的,最关键的东西还是内容。这对任何做新媒体的人都是第一步要想清楚的事。”《第一财经周刊》电子版主编刘春说。如今很多新闻App 的内容缺乏原创,绝大部分只是承载了母媒体的原有内容,将纸媒上的产品形态直接搬迁到App 平台上,而这些与母媒体相重复的内容显然并不是App 用户所需要的。

另外,许多媒体缺乏先进的开发技术,这使得新闻App 的用户体验极为糟糕,一些基本功能比如推送设置、夜间模式、字号选择、横竖屏显示、离线管理、好友分享等都做得欠佳。尤其是纸媒App,对用户行为缺乏研究,不尊重用户习惯。根据传媒梦工场研究院联合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一项针对具有“新闻、资讯”属性的App的研究,在取样的84 家报纸手机客户端中,只有7 家媒体客户端具有跨平台注册的功能,仅占总数的8.3% ;有39 家媒体的客户端向用户开放了评论功能,仅占总数的46.4%。

互联网门户网站在运营方面的表现则相对较好。它们拥有更为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具有互联网传播和社会化传播的基因,并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互联网传播经验,在完善用户体验方面也较有优势。以搜狐为例,其新闻App 的特色在于拥有订阅功能,其订阅菜单里罗列了几十家报刊媒体的电子版,分类较为清晰,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订阅信息,并且在一个平台上获得所有自己需要的阅读内容。而网易新闻客户端的内容则是保证24 小时滚动更新,还有新闻即时推送功能,第一时间将重大新闻推送至用户手机,时效性强。

“移动用户的阅读高峰多在晚上10 点到凌晨1点之间,在这最宝贵的黄金时间,许多传统媒体的App 却不再有内容更新,因为这不是传统媒体的上班时间。”浙江传媒梦工厂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徐园说,“其实这些都可以用技术的方式解决,最大的问题是,传统媒体似乎对用户的行为研究不足。”纸媒App 如何通过技术和内容创新完善用户体验,培养用户粘性,显然还有很多工作要改进。

盈利之殇

对于新闻App 是否能够成为一种可以带来稳定收入的成熟产品,业界存在着不同的声音。

新闻App 的盈利目前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在线订阅,向用户收费;一种是内容免费,靠广告增值。就前者而言,我国目前的网络环境是随意转载、盗版肆虐,用户并未培养起付费阅读的习惯,实施难度较大;就后者而言,在还未站稳脚跟之前,广告过多容易影响用户的阅读体验,短期内虽能获得收益,但长期来看却可能影响用户量的提升。

调查发现,在移动广告方面,各大新闻App 目前的态度还是较为谨慎的。

新闻媒体做独立App,盈利不多且很难形成大规模的用户群,这点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验证,《The Daily》就是其中的典型。对于传统媒体新闻App 盈利难的问题,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认为,“1、只有特别被认可的传媒才可能吸引足够多用户,获得好的利润。这样的品牌中国不多;2、用封闭式的方法发行App 内容是‘反互联网’的,这样内容无法被搜索,弊大于利;3、真正好的App 不是内容搬家,而应该利用到新平台的特性:多媒体、互动、社区、个性化、地理位置等。”

目前,各大新闻App 的竞争已日趋激烈,如何能够找到合适的运营模式,让新闻App 走上盈利的平稳之路,是新闻行业需要破解的难题。这不但要依靠现有新闻内容的迁移、新闻理念的更新,更要遵循移动互联网传播规律和运作法则,始终以用户需要为核心任务,创造出更为活跃的App新闻传播生态。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App 可能会成为新闻媒体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作为移动互联网传播平台上的新型媒体形态,新闻App 的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分享到:
(责任编辑:宋心蕊、赵光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