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证:传统媒体的新机遇--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新闻实践》>>2013年第3期

求证:传统媒体的新机遇

张登贵  

2013年03月19日15:43    来源:新闻实践    手机看新闻

一种新的媒体功能——求证,正在悄然兴起。最早发现“求证新闻”是在人民日报上。2011年1月,人民日报推出了一个名为“求证”的专栏,其中有句类似专栏宗旨的表述:“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过了一年,笔者所在城市的宁波日报,在“都市新闻”版上新设了专栏“求证新闻”,发的也是对澄清网上不实传言的报道。以后陆续看到浙江、江苏一些地方的报纸、电视、电台,也办起了类似栏目。这些以“求证”为主旨的新闻,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求证新闻”在传统媒体出现,是网络时代的必然。网络时代的特点是“全民皆记者,人人麦克风”。它给人们带来了海量信息和自由表达的同时,也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排除造谣诽谤、人身攻讦等少数恶意信息之外,那些道听途说、主观臆想、演绎夸大的所谓新闻,以及以不实新闻为由头所生发的言论,把受众的认知搞混、是非搞乱、生活搞糟。一种并非不好的食品,会被说得吓人,一种不同的正确的意见,会受到围攻,甚至被扣上政治大帽子……

治理这种乱象,是人民群众的愿望。给众说纷纭的网上传言一个权威的解说,是人民群众的期盼。满足群众的这些要求,办法之一,是让网上的新闻和言论,也像传统媒体那样,由专业记者采访写作,严格调查、核实、把关等各种程序。那样自然可以使网络上的新闻和言论,大多达到有理有据的水平。但是,那就等于给网络判了死刑,一切网络的正面功能必定荡然无存。不是没有人提出过这种想法,但那显然是一种倒退,自然不会被采纳。

可取的办法是,对网络上真假难辨的热点传闻,加以严肃的求证,给受众一个完整的真相。

去年下半年有几件事在网上炒得很热:一是甲状腺疾病与碘盐的关系,卫生部门认为无关,补碘的盐要继续吃,网上的舆论几乎是一边倒,认为甲状腺疾病的高发就是吃碘盐引起的。二是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网上也是一片反对甚至咒骂声,还有人说那些引进转基因食品的人是“汉奸”,将转基因食品出口给中国是想灭绝中华民族。三是白酒塑化剂超标事件,网络媒体的抢先报道和某些都市报的合力渲染,白酒塑化剂对人体的危害被无限放大,甚至说成会损害男性生殖能力和促使女性性早熟……

网上的这些不实报道如果仅停留于纸上谈兵,倒也罢了。可是,那些被炒作的事往往与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看了网上的激烈反对声,人们不知所措:碘盐吃还是不吃?转基因食品买还是不买?白酒还能不能喝?据说这些传言一出,连相关的股票也大幅下挫。人民日报去年下半年在“求证”专栏里发表了长篇报道,把碘盐这件事讲清楚了;去年12月中下旬又接连发了三篇报道,介绍了转基因食品美国人吃得不少,转基因大豆是安全的,我国对转基因作物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及相关方面的事实、数据和权威观点。白酒塑化剂问题,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等都发布了质检报告和专家意见,认定白酒塑化剂超标对人体有害但没有网上说的那么严重,也没有发现人为添加,之后,人们的心态才稍为平静了一些。

“求证”新闻由传统媒体来做最为合适。解疑释惑本来就是传统媒体的职责所在。读者对某些事件或说法有疑惑时,它们有责任帮助弄清真相。同时,传统媒体特别是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还具备一些新媒体所没有的优势,即有权威的信息渠道,有严格的编辑出版程序,有强大的采编团队,有充裕的制作时间,有长期形成的较强的责任意识。传统媒体分布在各级行政区域,它们可以针对当地的实际状况和受众需求,进行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求证”,从而在全国形成一个覆盖广泛的“求证网”。

不仅如此。把新兴媒体的自由发挥与传统媒体的严谨求证结合起来,还能实现新老媒体的良性互动:既互相竞争,又互为补充,既自由活泼,又理性沉稳,为受众创造一个活跃、和谐的舆论环境。 

分享到:
(责任编辑:宋心蕊、赵光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