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怎样成为“007”--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新闻实践》>>2013年第3期

深度报道,怎样成为“007”

姜建舒  

2013年03月19日15:46    来源:新闻实践    手机看新闻

《新闻007》是浙江省的新闻名专栏,2006年在钱江频道开播,是浙江广电集团唯一一档主打深度报道的新闻栏目。

在大部分人心中,“007”是一个代名词,特工的代名词,英俊帅气、超凡能力、美人相伴的代名词。《新闻007》栏目的记者清一色是男的,并不是故意为之,而是在栏目多年的历练中,很多女记者因为深度调查的强度和辛苦,在栏目双向选择中放弃了,留下来坚守的是9个小伙。在深度调查、舆论监督的道路上,“007”代表着敏锐的目光和不屈不挠的意志。为了更接近真实、抽丝剥茧,这些记者需要熬夜蹲点,甚至觉得笨办法是最好的办法;有时需要乔装打扮,“忍辱负重”中只为看到真相。

深度报道,如何才能有深度?一点心得,仅供分享。

新闻不过夜,思考拼速度

2012年12月16日,宁波江东区徐戎三村的一幢民宅突然倒塌,有两名住户被困废墟。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新闻007》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派出骨干记者前往事发现场调查采访,一蹲守就是整整23个小时。在现场,不少记者都把镜头对准了救援人员和帮助营救的市民。确实,正能量值得记录,寻找突发事件中的暖色,也是报道思路上的第二落点。但是《新闻007》记者还是在第一时间努力追寻第三落点——一幢才建成20年的居民楼突然倒了,其背后有怎样慢慢积累的蛛丝马迹?就像航空业人士非常熟悉的“海恩法则”——一起重大的飞行安全事故背后有29起事故征兆,每个征兆背后还会有300起事故苗头。于是《新闻007》记者和摄像商量,在记录救援画面的同时,也在搜寻着每一个可能需要追问的细节,包括墙体里的钢筋、水泥情况等等。就是这一点点的条分缕析,在现场救援报道完成之后,又成就了一篇新闻评论《三问宁波塌楼》。该作品在浙江广电集团刚刚结束的2012第四季度评片中获得了一等奖。做这篇报道的《新闻007》记者说,不管在什么场合,都要提醒自己“新闻不过夜”,这是比拼冲向第一现场的记者职业精神;然后更进一步的,就是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拼思想的速度和功力,否则很多的事实与细节就会从身边、镜头下悄悄溜过,何谈深度。

戒熟视无睹,练“透视”能力

2012年7月,《新闻007》接到观众热线电话,说在杭州留下镇,每天晚上10点以后,在公交车站旁,总是聚集着秩序杂乱的“黑车”。这样的新闻话题,并不新鲜。一般的思路就是看看这“黑车”有没有超载问题,有没有漫天叫价和安全隐患等。但随着《新闻007》记者几天耐心的蹲点采访,慢慢发现“黑车”问题不是问题,“为什么‘黑车’会出现”才是问题。原来,坐“黑车”的群体主要是小和山高校园区的一些学生,他们坐这样的车回两三公里外的学校。学生们为什么要坐“黑车”?因为公交车不开到他们的学校;为什么公交车不开到他们的学校?因为公交公司认为没必要;公交公司为什么认为不必要?因为他们认为学生不应该这么晚返校,这样做,就是督促学生能早点返校,养成好习惯。而现实恰恰相反,暑假期间,学生在市区实习众多,晚10点返校稀松平常,就连学校也“与时俱进”,取消了门禁制度。由于公交公司的预判和学校学生实际作息时间上出现错位,就给“黑车”钻了空子。做这篇报道的《新闻007》记者说,做深度报道首先要戒除“熟视无睹”的习惯,眼见未必是实,不练就一双“透视”眼,肯定会面临选题荒。

学用“笨办法”,执着见真相

《新闻007》栏目有位主力记者业余时间只有一个爱好,就是长跑,年休假、辛苦加班换来的一点调休,他几乎都用来飞到全国各地参加各种马拉松比赛。不过也正是这个爱好成就了他执着的性格。在他的辞典里就从来没有“放弃”二字,深度报道中他也好用蹲点守候等这样看似很“笨”的办法。但是事实证明,“笨办法”有时就是好办法,《新闻007》很多给力的调查报道就出自他手。

2012年8月份,有观众向《新闻007》举报,说在宁波的一个屠宰场存在着给牛肉注水的情况。来到现场的记者发现困难远超想象:地处偏僻的屠宰场使得任何一个陌生人的靠近都特别显眼;屠宰场内部的各种人、各种刀具让记者的靠近充满着危险;本身干的非法勾当使得当事人极其警觉。如何靠近成为摆在调查记者面前的第一个问题。于是,年轻的《新闻007》记者在这个屠宰场附近选择了一个高处蹲守,一连两天记录他们的进出货情况;后来,找机会搭着宁波当地一个进货的老板,进入了屠宰场,用镜头记录下整个活牛注入脏水的触目惊心的过程,而屠宰场几个忙前忙后的人还在那里讲解灌水的技巧。证据确凿,等待这些人的自然是法律的制裁。知难而不退,有所执着,必有收获。在很多《新闻007》记者心里,都认准了没有挖不倒的墙角,只有不锋利的锄头;没有采不到的素材,只有会偷懒的记者。

其实,深度报道如何做出深度,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有的人说靠人文,靠关心新闻中的人;有的人说靠追问,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从而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也有一如《新闻007》的记者,执着地用着一些看似“笨笨”的办法,但谁又能说这不是探寻新闻事实的万钧之力。

分享到:
(责任编辑:宋心蕊、赵光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