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往年一样,今年的央视“3·15晚会”照例曝光了多家问题企业,苹果、周大生、江淮汽车、大众等多家知名企业纷纷“中枪”。但当晚掀起轩然大波的,却是艺人何润东一条痛斥苹果产品售后服务的微博结尾一句诡异的“大概8点20分发”。
就是这看似有着丰富潜台词的简单几个字,不仅把何润东置于尴尬境地,连童话大王郑渊洁,微博名人“叫兽易小星”、“留几手”等几位“微博大V”也被卷入其中,因为他们都在当晚8点20分左右发布了质疑苹果售后服务的微博,且都打着“3·15在行动”标识。
“枪手”谜团还没解开,假唱风波又被掀起。《忐忑》演唱者龚琳娜在微博中称:“3·15打假晚会,听了晚会上几首歌,都是假唱,怎么还能‘相信就是力量’?造假不分大小,撒谎就是从一点一滴学会的。”
尽管“微博大V”们一再澄清此事跟钱没有半毛钱关系,但“3·15晚会”还是陷入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打假晚会都跟着一起造假了。这让我们如何想?”有网友无奈地说。
对于“何润东事件”,央视至今不愿出面表态,而网上的猜测和争论却因此一再发酵。单听一面之词,公众近期内自然也就无从知晓真相。
从麦当劳、家乐福到中国电信,1991年开播以来,央视“3·15晚会”曾揭穿了不少无良商家的骗局、陷阱和黑幕,素以严肃、权威、力度大而著称,但这次却因一条微博堕入层层迷雾,难道“3·15晚会”的公信力不如从前了吗?对广大消费者来说,比“大概8点20分发”的真相更重要的是,对质量的追求如何成为消费者可以天天享受的权利,打假维权如何成为市场常态,而不仅仅是一年一度消费者和媒体的狂欢。
从“毒奶粉”到“地沟油”,从“瘦肉精”到“染色馒头”,从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到拖欠贷款、逃废债务、合同违约,从价格欺骗、服务欺骗到虚假广告、促销陷阱等形形色色的商业欺诈,从证券市场中的虚增利润、内幕交易到网络世界中的盗版侵权、网络水军、钓鱼网站,从高考作弊到假文凭、假学历、假论文,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那些被我们称为“假”的各种问题和现象,一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挥之不去的一股暗流。作为我国第一部以“诚信”为题材的电视系列片,中央新影集团推出的8集电视系列片《诚信——中国行动》近日的播出,让诚信问题成为两会的一大焦点话题。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海宁市华丰村党委书记朱张金更是把搜集到的60多种含非法添加剂的食品带上两会,以现场秀的方式揭露非法添加剂的劣行。
20多年前,央视“3·15晚会”可以说是举国关注,当天晚上遭到曝光的企业立刻就会遭到全国人民鄙视,产品也会从此臭名远扬。而在20多年后的今天,“3·15晚会”的维权大刀到底该向谁的头上砍去?在这短短两个小时的晚会内,究竟又能曝光多少问题?那些更多没有被曝光的问题是否也会因此被“高度重视并予以解决”呢?
可以肯定的是,仅靠一台晚会已经远远不能完成打假的重大使命,而消费者“一年沉默一天狂欢”的维权现状,也正像今年央视“3·15晚会”中那个寓意深刻的省略号,是我国维权环境恶劣、相关制度缺失的体现。
为什么中国的消费者总是要靠媒体的曝光来维权?为什么只有把事情“闹出动静”才会被关注?为什么工商、质检等部门每年非要赶在“3·15”这一天集中处理一批消费者受害的事例,其他300多天为什么不行?这些年,类似的公众发问不绝于耳,可是走到今天,中国消费者的维权之路仍旧步履艰难。
有人说,对于消费者而言,“3·15晚会”是个形式远大于内容的节日,对于扶优除劣都没有任何贡献,因为企业每年想的都一样,那就是别在“3·15”之前被人找上门来。对此,连晚会上被曝光的企业都心照不宣:只要躲过这几天的风头,一切又可以重新开始了。而每次遭遇曝光之后,那些问题企业用来回应央视“3·15晚会”的,基本也是老三样:道歉、喊冤和沉默。一年一年,周而复始,对此造假的、维权的、曝光的都已经开始审美疲劳。
据报道,今年被晚会曝光的周大生金饰道歉之后仍然在正常销售,而“3·15晚会”曝光的第一家企业、被众多公众人物痛斥的苹果,并没有像江淮汽车那样应声停牌,其股价反而在晚会之后的美股交易时段中上涨了2.58%。
媒体不是立法和执法部门,长期以来作为打假、维权一面旗帜的央视“3·15晚会”也不例外。消费维权环境的改善,仅有媒体曝光和企业道歉是不够的,要靠完善的制度规范和有效的监管。当然,央视及所有有良心的媒体对问题企业的曝光能在一定程度上助力消费者的维权,但是我们更希望看到消费者的问题一经发生,就能依靠相关制度法规在有关企业那里得到妥善解决,而不必非要苦等每年的“3·15晚会”。(记者 吴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