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强音"第二期"压力山大" 导师戏份少唱歌多--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最新资讯

"中国最强音"第二期"压力山大" 导师戏份少唱歌多

李倩

2013年05月03日07:48    来源:长沙晚报    手机看新闻

  郑钧

  罗大佑

  宾俊杰

  4月19日,湖南卫视《中国最强音》首期开播,没想到神导师组合加音乐真人秀这两大流行元素都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反而迎来网友潮水一般的神吐槽。不过,吐槽归吐槽,节目还是要看,在许多人留下了“再给你一次机会”的评论后,今晚即将播出的《中国最强音》第二期节目“压力山大”。被《中国好声音》和《我是歌手》养“刁”了耳朵的你,还准备守在电视机前吐槽吗?记者昨日提前观看《中国最强音》第二期样片,提供最新观感。

  吐槽一

  剪辑混乱,剪辑师红了

  首期节目中,一开始就花了10分钟来介绍导师、各种片花、场地、选手等情况,足足让观众等够了10分钟才让第一位选手走上舞台,而上台又足足聊了十几句才进入了歌唱环节。开场之后,整场节目唯一演唱完整首歌曲的只有一位选手,其余的人不是只唱了开头就是只唱了高潮,甚至只是一个镜头就过,加上广告、宣传片、预告、铺垫等内容,首期节目被网友评为“七零八落”,更表示“把节目剪出广告感觉”的剪辑师简直是“弱爆了”。

  变化:能唱完歌的人从1个变成了13个

  在第二期节目中,一共重点表现了13位选手,不同于首期节目的“蒙太奇”手法,这13位有名有姓的选手在保留了台前幕后的花絮之外,除了导师偶尔举手喊停,他们基本都唱完了自己的选曲。有的选手甚至在评委的要求下表现了不同曲风,观众们终于可以听上完整的歌了。此外,首期节目中不断播放的导师宣传片也改成了导师们在休息室的互动和商讨,加重了真人秀的部分。

  对于观众吐槽“神剪辑”,节目总监制夏青表示,除节目本身的问题,也和中国观众解读真人秀的习惯有关。“第二期节目我要求的是节奏再快一点,更强调戏剧性,但充分展示每一个歌手,照顾了观众的习惯,配角却变少了。”

  吐槽二

  歌手质量不高,“最强音”变“勉强音”

  作为一档强调高品质的节目,《中国最强音》首期节目深圳站居然没有出现几个可以让人眼前一亮的歌手,这实在让刚刚经历《我是歌手》洗礼继而期待“最强音”的观众有些失望。

  编剧俞白眉在微博上表示:“这节目其实不应该叫‘中国最强音’,少一字儿,最字后面少了一个勉励的‘勉’字!”而一些频频出现在各大选秀节目中的“再现歌手”也引起了观众的审美疲劳,网友们除了争先恐后地辨认“老熟人”之外,更指出“选手多为选秀回锅,特色不突出”。

  变化:歌手质量明显提高,

  不乏“元彬”“王菲”等明星脸

  在第二期节目一开场,四位导师就面对镜头说出了自己在深圳站的感受:“失望”。而在第二期上海站中,选手的质量则有了明显提升,除了唱功基础,选手类型也丰富了许多。一个人在一首歌中用4种方式唱高音的选手林军、用闽南语改编演唱维塔斯《Opera2》的乐队主唱黄泓彬等表现亮眼,连曾经获得第7届台湾超级星光大道冠军的歌手李佳薇也以一首《回家》在上海站亮相,与草根歌手一拼高下。

  此外,上海站中还涌现出了不少具有“明星脸”的实力唱将。来自株洲的小帅哥宾俊杰以一首十分空灵的《天空》赢得四位导师的集体“YES”,外形酷似韩国演员元彬的他更被导师赞为“祖师爷赏饭吃”,而章子怡则当众表示“如果我是16岁,一定会爱上你”。而另一位酒吧歌手王珊珊则神似天后王菲,她沧桑独特的嗓音也获得了导师的一致认可。

  吐槽三

  导师“不好看”,标准不统一

  虽然被称为“神一般的组合”,但《中国最强音》的导师四人组显然没有发挥“神效”。网友表示罗大佑太板,郑钧太装,章子怡太假,唯一接地气的陈奕迅“独木难成林”。而作为一档真人秀,节目在第一期中将大量的镜头用于表现四位尚处于磨合期的导师,也令导师之间的互动显得“有点冷场”。

  此外,关于导师评判标准不统一不专业的质疑也不在少数,章子怡流于主观情绪;罗大佑以“这是中国最强音,不太鼓励西洋音乐”为由给了前一位唱英文歌的选手“NO”,却给了下一位同样唱英文歌的选手“YES”,让观众对评委的标准摸不着头脑。

  变化:导师“戏份”减少,拥有适当“复活权”

  导师们的“戏份”在第二期节目中减少了,导师的评语也显得更为到位,少了第一期那种不咸不淡的“拉家常”,更多的将视角转移到对歌手本身的音乐功底判断上。

  在节目最后的花絮中,导师之一郑钧疑似为某位选手“开后门”也引来记者的询问,对此,夏青表示,导师的作用是挑选出最优秀的歌唱者,帮助他们进行到最后,因此对于某些令人感觉“遗憾”的歌手,制作单位要给导师一个“量”,看看这些歌手有没有可能回来,在节目中更多地展现自己。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