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逝去的青春埋葬--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24小时滚动新闻

将逝去的青春埋葬

2013年05月27日09:24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剧照

  近日赵薇执导、以“青春”、“怀旧”为主题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映不久就突破6亿票房大关,成为电影营销运作的一次成功范例。然而,在商业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观众对影片的艺术评价却褒贬不一。

  总体来看,《致青春》的优点主要体现在细节上。用暖壶打开水、在宿舍泡面、墙上贴阮玲玉的海报、玩小霸王游戏机、看《新白娘子传奇》、在礼堂唱《红日》……影片中富有时代感的元素勾起了70后、80后观众关于校园的集体记忆。单从影片的一个个场景来看,人物台词顺畅,言语活泼鲜活,情绪细腻流畅。尤其是影片开头的设计,女主角郑微做的梦如童话般美好,而醒来却坠入了火车上脏乱拥挤的现实之中,好像昭示着梦幻美好的青春逝去后的幡然醒悟,也为故事从校园到社会两个段落由清新明快到灰暗阴沉的骤然转折埋下了伏笔。郑微的莽撞、陈孝正的自私、林静的矛盾、小北的自尊、黎维娟的现实、阮莞的执着、老张的痴情、许开阳的天真、赵世永的软弱……这些人的青春故事如同一面面镜子,每个观众都从中找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

  然而,导演为了展现这些彰显时代特色和校园元素的精致细节,在电影有限的片长中交代众多人物的命运走向,却忽略了起承转合的叙事和人物性格的塑造。尤其是影片的后半部分,用几十分钟的体量叙述原著中十几个章节的内容,只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就好像拼拼图,每个人的归宿已经找好,只看如何快速归位。于是主人公们迫不及待地倾诉衷肠,镜头闪回迅速解开一个个谜团,将故事飞快地推向结局。正是这样的潦草交代,使人物偏执得让人无法理解。相对于辛夷坞同名原著,影片中的陈孝正少了孝顺、上进、自持清高的性格特质,显得格外自私小气、唯利是图。而没有了对发现家庭变故后迷茫无措的心理铺垫,影片中的林静变成了心胸狭窄、没有担当的人。赵薇导筒下的男性角色普遍自私怯懦,在爱面前,有着种种计较和躲闪,而郑微、阮莞这些女性形象却为了爱情一往无前,无私付出,大胆追求。在青春爱情片一直主打男性视角、遵循着男主人公对爱慕对象的怀念来展开情节和设置角色的大环境下,这种从女性视角出发的作品难能可贵。但在语态和视角上进行颠覆性创作的过程中,是否要走向另一个极端,影片的处理值得商榷。

  影片中郑微有一句台词,爱情不是生活的一切。但在电影中,爱情却成为整首青春奏鸣曲唯一的旋律,叫人不疯魔不成活,炽热而茫然。而从学校毕业走向社会,曾经纯粹的爱情选择一下子变成了残酷的毁灭和无奈的将就,这样的视角未免有些狭隘,价值观表达也显得消极灰暗。总体来看,该片前半场表现的是“致青春”,而后半场则是要将“逝去的青春埋葬”。片尾郑微对林静说:“我们都爱自己胜过爱爱情,爱一个人就像爱祖国、爱山川、爱河流。”在我们的传统语境里,对祖国山川河流的爱应该是一种无需理由、不计回报、单向度付出的情感。这句话可谓是为逝去的青春盖棺定论,也成为全剧点睛的主旨所在。正如王菲哀怨地唱到,良辰美景奈何天,为谁辛苦为谁甜。这年华青涩逝去,明白了时间……(欣 曼)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